公教中學設立雙語廣播站,每周三天開播,由學生輪流策劃節目並擔任DJ。廣播站每隔一周以華語做廣播,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活學活用母語。
休息時間,食堂播放流行歌曲和聊天節目,學生當起播音員暢談年輕人感興趣的課題。
公教中學設立雙語廣播站,每周有三天開播,由各班學生輪流策劃節目並擔任DJ。廣播站每隔一周以華語做廣播,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活學活用母語。
作爲栽培雙語雙文化人才的學校,公教中學與其他特選學校同樣受本地語言環境改變的影響。它們如今付出更大的努力,通過各種形式爲習慣以英語溝通的學生制造機會運用華文,並傳承文化。
教育部長王乙康今年2月在特選40推介活動上指出,更多學生來自講英語的家庭,英語已成爲學校的通用語言。特選學校面對更多挑戰,正做出新的努力,讓華文成爲活學活用的語文。
公教中學校長蘇麗玲受訪時列舉校方在這方面的工作。譬如,在公教中學附小,校方通過品德與公民教育課,讓小三至小六學生認識新謠,推廣本地文化。小一小二學生學習書法;小三小四學生則學習象棋。食堂還設有棋盤桌,有興趣的學生可隨時切磋棋藝。
中學前年也開始設立廣播站,讓學生當DJ與同學交流。公教中學副校長何冰冰說:“每一班學生都有機會參與,並且不限于成績頂尖的學生,我們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華文。學生自己定節目內容,教師幫忙審查講稿。由學生決定話題,同學對廣播內容會比較感興趣。”
公教中學學生謝季烨(16歲,中四)不久前首次當廣播站的DJ,與同學討論追星話題。他說:“我平時較常與家人和朋友用英語交談,做廣播時要以華語表達比較難,但過程很有趣,讓我體會華語是實用的生活語言。”
南僑校長首個周會用華語演講
南僑中學校長蕭芳輝認爲,校長要領頭樹立榜樣,向學生傳達華語是一種生活語言。她今年起接管南僑,首個周會就以華語演講。“幾個星期下來,學生看到我時,主動以華語與我交談、問好。今年適逢特選學校成立40周年,我們就趁這個機會向學生介紹特選的緣起,了解特選學校的使命。曾在金炎路前校址執教的教師和曾是特選學生的教師也與學生做分享。這些教師不是華文教師,卻能用流利的華語與學生分享,學生從中可體會到華語是生活語言。”
公立培群學校校長林明偉受訪時說,學生背景與家庭環境有所改變,學校也要重新思考如何爲學生搭建語言的橋梁,體會華語與生活息息相關。
培群早晨周會播放華語歌曲
培群校內的廣播站在早晨周會時會播放華語歌曲,讓學生欣賞歌詞。校方也借助雙語傳媒這個學校的應用學習項目讓學生活學活用語言。例如,小四學生在休息時表演相聲;小五生擔任小記者采訪校園人物,並在母語周展出作品。
德明每隔一周以華語念信約
德明政府中學學生每個學段會上華文的公民課,每隔一周以華語念信約。副校長陳國鋒指出,校方希望通過趣味活動讓華文學習“活”起來。例如,舉辦12屆的特色活動“勁爆劇場大比拼”,以即興表演的競賽讓學生運用華文。
此外,“德明早間新聞”讓學生發揮創意,與同學分享新聞,每隔一周以華語進行。他說:“我們希望借此增進學生對新聞時事的興趣和敏感度,激發他們以華文思考和分析時事,成爲能以跨文化視角思考的雙文化人才。”
聖公會中學通過早報網絡新聞討論時事
考慮到學生都是“數碼原住民”,聖公會中學則借助科技使華文學習更實用。教師利用科技平台與應用增進學習的互動,同時讓學生通過《聯合早報》的網絡新聞認識時事並進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