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粵劇團體“聲輝粵劇推廣協會”將分別在7月26日至27日,于牛車水人民劇場呈獻“雛聲賀獅城,粵劇慈善夜”演出。該團屬于非牟利慈善藝術團體,共有近80名學員,年齡介于3歲至22歲。
新加坡廣東會館邀請由“任白班”導師楊劍華指導的香港粵劇團體“聲輝粵劇推廣協會”(簡稱“聲輝”)抵新演出,以進一步發揚粵劇藝術。該團將在7月底,由6歲至22歲的少年演員獻上20出折子戲,爲廣惠肇留醫院籌款義演。
今年79歲的楊劍華享譽粵劇界,他曾在1971年接受白雪仙邀請,擔任“雛鳳鳴劇團”導師及武術指導長達20年。他也是香港實驗粵劇團的發起人之一。
早在1993年,楊劍華就移居美國,甚少排戲。但“聲輝”創辦人芳雪瑩在2009年邀請他出任該團的藝術總監,培養少年粵劇演員,楊劍華爲了粵劇的傳承,還是義不容辭地選擇“出山”,一晃已有10個年頭。
本月18日,廣東會館接待了“聲輝”的多名指導老師和演員,並召開記者會,讓六人演示了《潞安州》《豔曲醉周郎》《遊園驚夢之遊園》中的片段。孩子們無論表情、作態、身法都十分到位,令在座的楊劍華十分欣慰。
他接受《聯合早報》采訪時說,他上一次來新是在1976年與“雛鳳鳴劇團”同來演出,當時他就知道粵劇在新加坡具一定影響力。
“東南亞這一帶很早就有唱大戲,是從以前就埋下來的文化的根。但現在,我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光是在香港就有十幾個教授小孩粵劇的團體。粵劇成爲了一種文化符號,時興了,不老土了。”
即將邁入杖朝之年,楊劍華說,有能力的話他會一直教下去。雖然許多孩子在三四歲入團,由他親手培養及指導,但之後他們卻未必會選擇加入專業劇團,而是以學業爲主。即便如此,楊劍華看重的是把年輕人領進粵劇大門,認識這門文化的精髓,並且通過演出把東方的藝術帶向世界。
本地文化獎得主、粵劇名伶胡桂馨也到記者會現場。她受訪時說,楊劍華在粵劇界的耕耘是有目共睹的。反觀新加坡,本地孩子學習曲藝的風氣不佳,語言的門檻始終令許多國人對粵劇卻步。
她說:“我覺得在粵劇裏也可以找到共通的藝術感受,而這是可以跨越語言的。”
在來新之前,“聲輝”也曾先後前往美國、加拿大、北京演出,均贏得熱烈反響。“聲輝”創辦人芳雪瑩指出,該團屬于非牟利慈善藝術團體,共有近80名學員,年齡介于3歲至22歲。
接下來,劇團將繼續在世界各地巡演,傳播粵劇的文化魅力,而新加坡是他們在東南亞的第一站。
該團名譽會長劉千石透露,配合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這項慈善演出也將具有促進兩地文化交流的意義。
他指出,粵劇在香港是最受歡迎的戲曲。“現在香港,每年看粵劇的觀衆大概在80萬到100萬人次左右。但問題是,年輕的觀衆還是比較少,所以我很希望讓小朋友開始學、開始演,從而吸引更多人喜歡上粵劇。”
廣東會館會長何國才,同時也是廣惠肇留醫院的董事。他強調,邀請“聲輝”來新舉辦慈善演出別具意義。今年是粵劇申遺成功的10周年,也是新加坡開埠200周年,將慈善演出定在7月底,也算是爲新加坡提前歡慶國慶。
演出將以“雛聲賀獅城,粵劇慈善夜”爲名,分別在7月26日至27日,在牛車水人民劇場上演。屆時觀衆將可以觀賞到37名少年演員,呈獻《六國大封相》《牡丹亭之遊園驚夢(新編)》《群英會之小宴》《林沖夜奔》等經典粵劇選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