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受訪心理醫生觀察,絕大部分前來求診的是18歲至28歲的男性病人。這些患者的年齡恰巧和過去幾周,因涉嫌在校園宿舍廁所偷拍被捕的男子的年齡相符。
每年平均有11人爲治療偷窺症到心理衛生學院求醫,不少病人透露,生活壓力是導致他們轉向以偷窺疏解壓力的原因。
據受訪心理醫生觀察,絕大部分前來求診的是18歲至28歲的男性病人,幾乎沒有女性因偷窺症(voyeurism disorder)而求診。
上個月18日,新加坡國立大學傳播系女學生馬芸(23歲)在社交媒體公開去年11月在宿舍廁所遭偷拍的經曆,引起社會關注。一周後,南洋理工大學也傳出22歲男子上個月17日晚上,在南大宿舍廁所偷拍一名女生沖涼的事件。
國大另一宿舍上周六(11日)早晨8時許,又有一名23歲女學生沖涼時被偷拍,涉案的是一名26歲男學生。
這段時期不斷傳出大學校園內發生偷拍事件,自然引起各界對偷拍的行爲以及偷窺症的關注。根據心理衛生學院提供給《聯合早報》的數據,2014年至2018年間,每年平均有11人爲治療偷窺症而到該院求診。
心理衛生學院司法精神科專科顧問鄒恩泉醫生受訪時形容,偷窺症是一種精神疾病,患者在暗地裏觀察他人裸體、脫衣,或是進行性行爲時,會強烈且反複産生性興奮。
The Resilienz Clinic 精神科顧問醫生李佳明受訪時進一步說明,偷窺症患者是因爲在偷窺過程中,知道有被人抓到的風險,因而産生快感,類似通過偷竊來尋求刺激的行爲。
至于患者爲什麽會有偷窺癖好,鄒恩泉指出,生活壓力或是最大的導因。“這些壓力源可能來自經濟問題,或是跟工作、課業有關。”
李佳明說,曾治療一名偷拍女子裙底照而被警方逮捕的偷窺症患者。“他在看裙底照時會感到性興奮,治療過程中我發現他和妻子的性生活並不美滿,有可能因此轉向偷拍行爲。”
李佳明也強調,偷窺症是性欲倒錯症的一種,而不是行爲成瘾(behavioural addiction)的病例。“患者不是因爲對偷窺成瘾才會偷拍,而是在生活中累積的壓力沒好好排解,最後轉向偷窺舒壓。只要找到患者的壓力源,排解掉壓力,患者往往也就不再有偷窺的沖動。”
資深心理醫生溫斯洛副教授(Munidasa Winslow)受訪時說,大部分前來求診的是18歲至28歲的男性病人,他們一般是單身,或曾受到虐待,或面對抑郁症的問題。這些病人的年齡恰巧和過去幾周因涉嫌在宿舍廁所偷拍被捕的男子的年齡相符。除了年齡相近,近幾周發生的偷拍事件的另一共同點,就是肇事者都在學生宿舍裏下手。
對此,溫斯洛分析,這個年齡層的男性正處于性欲強烈的階段,在當今數碼時代裏,他們又大量接觸充滿性暗示的信息,情欲容易被煽動。校園宿舍又是男女學生共用的空間,這些條件如果碰到長期不懂得妥善處理壓力的學生,自然容易演變成偷拍或偷窺事件。
受訪醫生告訴記者,如同其他精神疾病,偷窺症是可以治療的。可惜,就如其他精神病患,偷窺症患者往往等到被家人逮到,或是觸犯法律時,才肯尋求治療。
李佳明解釋,不少病患發現自己有偷窺傾向時,會以道德眼光譴責自己。“與其覺得自己是道德觀出問題,不如把它當做健康問題,盡早求醫。否則等到犯法了才求救,可能爲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