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殖民統治者當年治理新加坡“功六過四”,我國巡回大使許通美教授認爲,比起東南亞其他地區的殖民統治者,英國人是“最不糟糕”的。
新加坡書展2019昨天在新加坡首都綜合項目(Capitol Singapore)拉開帷幕,戶外廣場舞台昨午迎來《新英200年》主編許通美以及專文作者寫作人許木松、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律系客座教授陳有利博士和亞洲文明博物館館長陳威仁,座談會以英語進行。
英人犯兩大錯誤:設種族階級 缺政治自由
許通美在接受活動主持、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新聞中心采訪副主任(政治)何惜薇提問時說,他認爲英國殖民統治者功六過四,過失要占四成,是因爲英國人犯下了兩大錯誤。
許通美說,第一個錯誤是按種族劃分階層,白人地位最高,其次是歐亞裔人,其他種族只能算是“三等公民”。
第二個錯誤,則是在殖民地新加坡生活的公民未能和居住在英國的公民享有同樣的政治自由。他說:“未經選舉産生的英國管理者享有絕對權力,任何人都不允許上訴……知識分子如果表現出對王室的不敬,被懷疑不忠,就會被遣返原籍地。”
批南非種族隔離 學生時代撰文遭查禁
許通美憶述,自己在萊佛士書院念書時,曾爲校刊撰寫兩篇文章,其中一篇批評了南非種族隔離政策。
“校長私下告訴我他很喜歡這篇文章,但覺得政治意味太濃,于是送交教育部審閱,結果教育部不允許發表。”
許通美後來告訴在倫敦的朋友,說他們整天談言論自由,但自己念中學時就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經曆兩次文字審查。
不過他也指出,功六過四是對英國殖民統治者公允的評價,因爲和本地區的其他殖民統治者相比,在新加坡的英國殖民統治者是“最不糟糕的”(least bad)。
“他們不像統治東帝汶400年的葡萄牙人什麽也沒留下,也沒有像荷蘭人那樣把印尼的財富都搜刮走,而是留下了豐富的遺産。”
40名專文作者之一的許木松負責撰寫書中關于英語的內容,他指出,英語是新加坡了解世界的窗口,更是我國走向世界的啓動器,是招商引資的重要語言。
陳有利則從法律史的角度梳理英國人留下的這一重要資産。他指出,英國人統治印度時,除了將基于案例的普通法帶到殖民地,用以規範商貿活動之外,關于個人婚姻、財産等的規定則以當地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爲依據。這樣的做法後來也帶到新加坡來。
他舉例說:“英國早就不允許一夫多妻制了,但是印度等殖民地卻可以接受,英國法律在殖民地可以靈活修改,讓當地官員按常識辦事……最後結果是,當地人對英國法律不會那麽抗拒。”
陳威仁撰寫了書中關于海港城市的專文。他指出,英國人爲了與荷蘭人統治下的爪哇巴達維亞(Batavia,今雅加達)港口競爭,于是將新加坡建設成自由港,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
他說:“這造就了新加坡的國際性、多元文化和多元信仰特征。”
《新英200年》英文文集今年1月出版,首印2500本已售罄,目前銷售的是是加印彩色的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