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泡制咖啡方式采用咖啡店常見的“咖啡襪”及咖啡壺,反複將咖啡倒入兩個大小的咖啡壺。現代手沖咖啡即把咖啡粉裝在濾紙裏,然後用旋轉壺口的方式倒入熱水,讓過濾的咖啡流出來,原理其實與傳統方式相似。
陳昱嘉 報道
向咖啡師傅學習傳統“拉咖啡”方法泡制南洋咖啡,在香濃咖啡味中欣賞本地咖啡文化。
在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舉行的《口加口非》(Kossip)展覽,公衆可親手嘗試傳統及現代泡制咖啡方式,甚至添加美祿及豆奶,自創咖啡。
傳統泡制咖啡方式采用咖啡店常見的“咖啡襪”及咖啡壺,反複將咖啡倒入兩個大小的咖啡壺,讓味道更濃郁。現代手沖咖啡即把咖啡粉裝在濾紙裏,然後用旋轉壺口的方式倒入熱水,讓過濾的咖啡流出來,原理其實與傳統方式相似。
在展覽教導泡制過程的本地咖啡館三輪車咖啡(Rickshaw Coffee)創始人陳建輝說:“公衆親手泡制咖啡時,會了解泡咖啡的材料和步驟,將以往的泡制方式與現代的相比,看出兩者的相似點。”
《口加口非》由六名義安理工學院華文傳媒系三年級學生及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攜手主辦,旨在推廣本地咖啡文化。
充滿古早味的展覽提供傳統零食並設置桌椅,方便公衆坐在“咖啡館”閑聊。公衆也可玩童年遊戲Tikam Tikam,及參與傳統書畫藝術等文化活動。
義安理工學院華文傳媒系學生翁滿(19歲)是活動的學生負責人。她受訪時說,展覽是他們的畢業作品,因爲組裏的同學多數喜歡喝傳統南洋咖啡,所以想把它發揚光大。
“很多年輕人都不怎麽喜歡喝本地咖啡,對本地傳統咖啡的認識也不是很深。我們引用了創新和新穎的方法,同時保留傳統咖啡文化的精華,希望吸引年輕人參與。”
學生團隊在展覽中引入新科技,讓公衆在增強實境(augmented reality,簡稱AR)活動區與AR人物互動,了解本地傳統咖啡的曆史、泡制器材、相比西方咖啡的說法等知識。
展覽也結合西方及本地文化元素,呈現傳統咖椰面包及新奇的咖椰披薩,讓公衆免費嘗試。
展覽是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華彩2019》的活動之一,中心節目處長李儀文受訪時說,華彩首次關注咖啡文化,希望公衆多了解本地特殊的飲食文化。
“我們想要把文化和日常生活做更直接的挂鈎,因爲文化不只是表演藝術,它更重要的是生活裏所呈現的一切。年輕人若了解了南洋咖啡的曆史,也會帶動文化的傳承。”
《口加口非》在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二樓觀音堂佛祖廟展覽廳舉行,明天最後一天,入場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