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糾紛懸而未決,全球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受外部環境拖累,新加坡經濟在第二季創下10年來最低季度增長,陷入技術性衰退的可能也大大增加。
動蕩的環球局勢宛如一片汪洋,上有烏雲遮頂,前有狂風巨浪。“新加坡號”要如何掌舵,才能穩住方向,乘風破浪,闖出一片新天地?
今年2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幹事拉加德在迪拜舉行的“世界政府峰會”上,將貿易戰、金融緊縮、英國脫歐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這四大風險,形容爲籠罩全球經濟的四大烏雲。她警告各國政府:“烏雲密布之際,一記閃電就可觸發暴風驟雨。”
步入2019下半年,新加坡人開始感受到這股山雨欲來的壓抑氣息。過去三周來相繼公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國內生産總值(GDP)和非石油國內出口(NODX)數據,正像不斷聚攏的烏雲,預示著全年經濟下行風險加劇。
7月初率先出爐的PMI顯示,我國制造業經曆長達32個月擴張之後,連續第二個月陷入萎縮。時隔一周公布的第二季GDP則創下10年來最差表現,僅比去年同期增長0.1%。衡量本地出口貿易表現的NODX,也出現六年來最嚴峻跌勢,比去年同期滑落17.3%,其中電子産品出口更大跌31.9%,跌幅爲22年來最大。
我國制造業産值也已連續四個月下滑,本周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制造業産值同比下挫6.9%,是三年半來最大跌幅。
貿工部長陳振聲本月初回應議員關于本地經濟的詢問時指出,我國經濟的中期展望,取決于中美貿易沖突如何發展,以及主要出口市場表現;長期前景則會受國際經濟局勢轉變和科技發展影響。其中既有風險,也蘊藏機遇。
三大外部逆風
一、貿易局勢緊張
作爲小型開放經濟體,新加坡對貿易的倚賴程度不言而喻。受訪經濟師普遍認爲,曠日持久的中美貿易沖突,是我國經濟短期內面對的最大風險。因爲它不僅令全球供應鏈移位,長期緊張的中美關系也將進一步打擊各國企業和消費者信心。
大華銀行經濟師顔聖充告訴《聯合早報》,去年我國貿易額是GDP的300%,遠超排在其後的服務業(64.4%)和私人消費(36.8%)。
因此,中美貿易緊張局勢、電子産品進入下行周期,以及中國經濟放緩,都對區域和本地貿易造成沖擊,也是當前拖累新加坡經濟增長的三大阻力。
據IMF預估,中美兩國加征關稅可能導致明年全球經濟産值減少0.5%。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經濟師李主禮說,貿易戰沖擊新加坡的主要出口市場,如中國大陸、香港、台灣和韓國,它們對本地出口産品需求減少。
最新的NODX數據顯示,我國在6月份除了對美國出口增加1.5%,對各個主要市場的出口皆下滑,其中對中國出口同比減少15.8%,連續第四個月萎縮。
雖然貿易戰令許多公司將原本位于中國的生産線遷往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等其他國家,作爲區域金融中心的新加坡也有望從各國企業貸款增長中獲益,但李主禮認爲,貿易戰對我國經濟的負面沖擊遠超正面影響。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也指出,雖然企業生産線遷移短期內會爲亞細安帶來新投資與商機,但貿易戰的陣線拉得越長,拖累全球經濟增長的可能就越大。
“若認爲全球供應鏈的暫時轉移對亞細安有利,這是一種短視思維,因爲曠日持久的貿易戰最終會導致更大範圍的增長停滯。”
–華僑銀行經濟師林秀心
二、稅制改革
國際經濟局勢出現的一些新趨勢,也可能影響新加坡作爲商業樞紐的地位。例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正在探討統一各國最低公司稅率,這或將削弱我國在稅收方面的競爭力。
爲整頓跨國企業避稅現象,經合組織一直致力推動“稅基侵蝕和盈利轉移”(Base Erosion and Profit Shifting,簡稱BEPS)項目。其中最新的一項提案,就是設立全球最低公司稅。企業稅高達33%的法國,正是這項提案的大力推動者。
德勤(Deloitte)新加坡稅務服務合夥人何仁奇說,新加坡公司稅率爲17%,企業在滿足特定條件時還可享有更多扣稅優惠。具競爭力的稅收制度,長期以來幫助我國吸引並留住投資和人才。若統一最低公司稅,可能會削弱我國的競爭力。
但他同時指出,除了低稅率,新加坡的高生活品質、熟練勞動力、親商業政策、完善基礎設施和便利交通,仍是吸引跨國企業進駐本地的優勢。
安永(EY)亞太區轉移定價(Transfer Pricing)主管科羅納多( Luis Coronado)也認爲,我國稅制框架是受可持續的經濟前景與財政狀況支撐。跨國公司選擇在新加坡設立區域或全球總部,不僅是被低稅率吸引,也是看中本地透明高效的商業環境、強大的人才庫、聯通性和穩定政局。
何仁奇認爲,目前最好的做法就是繼續觀察,並與國際稅務決策層建立聯系,以便探討如何減輕相關稅改措施對我國的影響。
三、數據本地化
隨著數碼經濟崛起,數據交流成爲繼海陸空交通後,提升國際聯通的重要渠道。不過,一些國家仍將數據視爲黃金或石油一樣“人無我有”的實體商品,試圖通過數據本地化條例削弱數據流動。這對于大力推動數碼經濟,致力于打造區域數據樞紐的新加坡而言,無異于一只攔路虎。
多個亞洲國家去年相繼出台網絡安全條例,強制數據本地化。例如,越南政府就要求提供數碼服務的企業把收集到的信息儲存在當地。印度政府則要求萬事達(Mastercard)等跨國企業將當地用戶付款數據保留在印度境內。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長孟文能去年在金融科技節上致詞時指出,如果數據無法跨境流通,就難以推動跨境數碼經濟。
陳振聲上月也重申,數據本地化不僅阻礙數碼經濟發展,也會影響傳統經濟。
他在亞太經合組織國家中心高層論壇上致詞時,呼籲在場商界領袖推動各國政府開放數據流通,促進全球數碼經濟融合。“一方獲取並分享數據,並不會剝奪其他人擁有數據的權利。相反,我們可以通過數據交融,爲市場帶來新點子、新産品和新服務。”
第三季或陷技術性衰退 支援配套可“待命”
今年第二季,我國經濟比第一季萎縮3.4%,創下近七年來最大跌幅。如果第三季經濟增長依然疲弱,我國經濟很有可能陷入技術性衰退(technical recession),即連續兩個季度出現環比萎縮。
李主禮認爲,新加坡很可能在第三季陷入技術性衰退。她說,本地經濟的疲弱勢頭已從制造業和批發貿易等外向型行業,擴大至零售和住宿服務等內需行業。
建議政府推出貿易戰支援配套
她也建議政府推出貿易戰支援配套(trade war support package),爲相關中小企業提供稅務減免和融資便利,並暫緩收緊服務業外勞頂限。
林秀心則將全年經濟增長預測從0.5%至1.5%,調低到零至1%,但預計全年衰退還有一段距離。這是因爲上半年整體經濟仍取得0.6%增長,且目前大部分衰退迹象都可能緣于周期性因素,例如電子産業進入下行周期。
她說,一旦出現技術性衰退,我國還有充足的財政空間做爲緩沖。金管局可能通過放寬貨幣政策,讓新元放慢升值步伐。此外,我國財政盈余相對充足,政府還有余力針對基礎建設等領域出台刺激配套。顔聖充指出,雖然貿易相關行業面對逆風,但金融、商業和資訊與通信服務領域仍受益于穩定的國內需求。建築業也已連續兩個季度增長,走出此前萎縮10個季度的陰影。
第二季經濟初步預估數據出爐後,副總理兼財政部長王瑞傑向國人信心喊話。他說,本地經濟預計不會陷入全年衰退。我國經濟仍有不少領域相當穩健。政府會密切關注局勢發展,並與雇主和工會合作,應對可能出現的狀況。
http://www.facebook.com/hengsweekeat/posts/2376390605732784
陳振聲同天也在面簿發貼文指出,我國目前面對的挑戰與亞洲金融危機和全球金融危機時期不同,全球金融市場並未突然喪失信心而使新加坡經濟陷入下行周期。因此,政府的策略不是推動整體需求,而是有針對性的幫助企業和員工做出調整,迎接新局勢。
陳振聲早前也呼籲國人對未來經濟局勢保持警惕,但無需恐懼。因爲強勁的基本面和經濟戰略令新加坡處于有利地位。在日趨緊張的貿易環境裏,新加坡推崇自由貿易的堅定立場,令全球企業視我國爲區域投資的安全港,以及人才、知識産權、創新與研發樞紐。從所吸引到的投資項目來看,我國仍處于正軌上。
把握亞細安崛起和科技發展機遇
王瑞傑去年中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曾以大海中的舢板打比方,說明長遠發展的重要性。他指出,要橫跨海洋,除了翻越眼前的巨浪,也得時刻謹記長遠的方向。對新加坡這艘“摩托舢板”而言,亞細安崛起和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就像汪洋中指引前路的燈光。
受貿易戰和英國脫歐等不確定因素影響,IMF本周二把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從3.3%調低至3.2%,爲2009年來最小增幅。它對今年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量增長的預測也下調0.9個百分點至2.5%。
雖然IMF同期也下調對亞細安五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越南)的增長預測,但仍預計這五個區域國家今年將取得5%的強勁增長。這五個國家都是我國本區域的主要出口市場。
顔聖充指出,去年亞細安區內總貿易額達5240億美元(7150億新元),較前年增長11%。隨著區域貿易日趨活躍,新加坡有機會在亞細安供應鏈中扮演關鍵作用。
安永新加坡與文萊執行合夥人羅錦偉也說,新加坡是銜接各國和不同市場的經濟中心,這讓我國得以超越地理和人口局限,這樣的增值作用在整個價值鏈中至關重要。
“新加坡是財富管理、貿易、醫療保健、海事、教育和服務等多個領域的樞紐,這些都是我們能發揮優勢的領域。”
–安永新加坡與文萊執行合夥人羅錦偉
智慧國計劃有助企業 邁向國際開拓更大市場
羅錦偉認爲,要鞏固新加坡的經濟樞紐地位,就要持續創新並應用科技,同時培育具備精深技能的專才。爲此,我國應繼續通過産業轉型藍圖(ITM)爲各行各業注入活力,並借助智慧國計劃幫助企業邁向國際,開拓更大市場。
林秀心也指出,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全球環境,更加凸顯智慧國計劃的重要性。我國應把握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令本地經濟保持競爭力。
何仁奇認爲,新加坡應該繼續鞏固本地經濟的基礎優勢,以便從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其中一個關鍵領域,就是確保本地勞動隊伍能通過培訓不斷提升自身技能。
他說:“企業應繼續鼓勵員工參與科技培訓,爲數碼經濟做好准備。而政府則可以爲企業提供薪酬津貼或扣稅,以便讓完成相關培訓的員工發揮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