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所有收入群體的家庭收入都在這五年期間有所上揚,但收入最高的20%家庭,收入增長最慢,年均增長爲1.6%。其他收入群體的家庭收入,年均增長則介于2.7%至3.3%。
過去五年,本地居民的平均每月家庭收入,年均增長約2.4%。平均每月家庭開支在這期間也有所增加,但比收入增幅來得小,年均增長約0.8%。
新加坡統計局昨天(7月31日)公布五年一度的家庭開支調查報告,比較居民住戶在2012/13年至2017/18年的收入與開支變化。居民住戶指的是以新加坡公民或永久居民爲一家之主的家庭。
報告顯示,2017/18年,本地居民的平均每月家庭收入達到約1萬1780元,高于2012/13年的約1萬零470元,年均增幅約爲2.4%。家庭收入包括雇傭收入、經商收入和其他非工作所得收入(non-work income),如投資收益、租金收益和政府津貼等。
與此同時,本地居民的平均每月家庭開支在2017/18年達到約4910元,同樣高于2012/13年的約4720元,年均增幅約爲0.8%。由此可見,在這五年期間,家庭收入的增長快于家庭開支。
盡管所有收入群體的家庭收入都在這五年期間有所上揚,但收入最高的20%家庭,收入增長最慢,年均增長爲1.6%。其他收入群體的家庭收入,年均增長則介于2.7%至3.3%。
如果根據住屋類型分析,居住在一房式和二房式政府組屋的家庭,收入增長也最快,年均增長爲6.3%。
收入最低20%家庭開支 超出家庭收入約300元
但值得關注的是,收入最低的20%家庭,2017/18年的平均每月家庭開支爲2570元,相較于2235元的平均每月家庭收入,超出了約300元。
不僅如此,他們的家庭開支增長也是所有收入群體中最快的,過去五年年均增長3%,高于家庭收入2.8%的年均增長。
新加坡管理大學社會學教授鄭寶蓮受訪時說,這是由于收入最低的20%家庭之中,有超過三分之一(36.7%)的一家之主是65歲及以上的人士。
“因此,在該群體中,多數人已沒有雇傭收入。與此同時,他們與醫療相關的開支可能增加,如需要聘請看護者。”
報告就發現,收入最低的20%家庭,非工作所得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率,從2012/13年的四分之一,增加到了2017/18年的三分之一。這類非工作所得收入可包括,定期的政府轉移(government transfers)、孩子親戚給的家用、公積金每月入息等。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學副教授陳恩賜說,要協助這類家庭提高收入,可通過政府轉移,如社區關懷計劃(ComCare)的經濟援助,或是協助年長人士獲得重新雇用,以及提供更高的就業入息補助。
統計局是在2017年10月至去年9月間展開這項調查,報告結果涵蓋9467個參與調查的居民住戶。
調查也詳細分析了人們的開銷習慣和資産情況。住屋、飲食與交通開銷,仍占每月家庭開支的大部分(62%)。
另外,本地居民的擁屋率維持在約89%,收入最低20%家庭的擁屋率,則是從2012/13年的82%,上揚至2017/18年的85%。
居住在一房式和兩房式組屋的家庭當中,擁有冷氣和網絡服務的比率顯著增加。這反映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科技和生活方式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