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三天就是新加坡54歲生日,今年也是獅城開埠200年紀念。今天起,《聯合早報》通過五名讀者的小故事,講述他們的祖輩和家族,如何在這片土地紮根、繁衍,傳承祖輩留下的遺産。
邱黛思憶述,外公的榴梿園靠近河邊,空氣清新,偶爾還會看到鶴群,不用去度假村也有度假的感覺。
每到榴梿收成的季節,47歲的邱黛思就會懷念在外公榴梿園度過的童年時光。
邱黛思的外公當年因爲家鄉局勢不穩定,從潮州汕頭乘船下南洋,先是到馬來亞、印度尼西亞,再輾轉來到新加坡。
邱黛思受訪時說:“外公家境還算不錯,不用幫人打工,他在林厝港買了一塊園地,種了百多棵榴梿樹和紅毛丹樹。那塊地很肥沃,隨處挖個洞就能栽種。除了榴梿和紅毛丹,還能種木瓜、苦瓜、黃梨、酸柑等。”
每逢周末,外公的榴梿園也成了家庭聚會的好去處。
邱黛思憶述,榴梿園靠近河邊,空氣清新,偶爾還會看到鶴群,不用去度假村也有度假的感覺。
她和表兄弟姐妹最喜歡在園裏來回奔跑,比賽看誰拾到的榴梿最多。
有點泛黃的黑白照片中,邱黛思(左一)還是個紮辮子的小女孩,和幾個表兄弟姐妹挨著外公(中)合照。
“外公常提醒我們要小心,不要被掉下來的榴梿砸到。有空的時候,外公也會分享他在家鄉的點點滴滴,並叮囑我們‘簡單就是福’。”
這塊土地後來被政府征作軍事用途,經過重建後,原本的自然生態已不複存在。
雖然外公沒再尋找新園地,但邱黛思和家人仍延續著外公對園藝的熱忱。“表姐家裏有個小花園,閑暇時會種一些花花草草。舅舅也學到爺爺幾成功夫,他種的榴梿比外面賣的貓山王還要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