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1月電力市場逐步全面開放至今年7月,消費者協會一共接獲146起涉及電力零售商的投訴。消協呼籲消費者在簽訂配套前,應確認各種細節,包括合約期限、付款方式、取消費用條件、自動更新條款,和是否需要安裝智能電表等。
目前有13家電力零售商獲准向家庭用戶賣電。消協表示,接獲公衆對電力零售商的投訴,主要涉及對服務不滿意、投訴銷售手段,或針對電力零售商陳述含虛假成分或具誤導性的指控。它因此建議消費者在選擇電力零售商前,應比較不同零售商的價目表,再選擇最適合自己用電習慣的配套。
消協發言人說:“許多零售商都會推出不同優惠和折扣,但配套往往需要簽訂固定期限,消費者應慎重考慮,不要因銷售員的施壓而草率決定。消費者可上能源市場管理局全國能源信息平台(https://compare.openelectricitymarket.sg/),比較不同零售商的基本價格配套。”
一名向消協投訴電力零售商的張姓女子(40歲,兼職工)說,今年5月經過地鐵站時,被某家電力零售商的路演吸引,上前了解情況。當時銷售員表示只要在路演簽訂配套,就能享有較低的電費價格,她最終答應,結果回家後才發現在合約上列明的價格,比銷售員在路演上承諾的價格,每千瓦小時要高出0.4分錢。
她說:“當時我第一時間聯系銷售員,但是他們卻以各種理由推脫,表示收取更高的電費,是因爲我的合約是免付手續費,但這個解釋和他們現場的說法完全不同,于是我要求取消合約,不過他們稱要收取100元手續費,之後也一再回避。我只好尋求消協的幫忙,最終電力零售商同意解除合約。”
針對這類投訴,消協發言人說:“消費者在確定配套後,零售商將提供說明書,裏頭會包含合約重要細節。消費者應認真檢查說明書,確認自己了解條款,並且確認合約內所寫的細節和說明書上的一致,包括每千瓦小時電費的價格是否和宣傳的一致。”
另一名不願具名的消費者投訴,當他把身份證交給銷售員查詢是否能獲得電費回扣時,銷售員卻在未經她同意的情況下,使用她的身份證資料替她簽署三年的電力供應合約。
一般上,電力商可在網上平台輸入消費者資料,就算沒有新能源水電費賬號,銷售員還是可以通過消費者的身份證號碼和地址完成簽訂電力配套的手續。
對此,消協呼籲消費者,如果無意簽訂電力配套,應避免向電力零售商提供身份證號碼和新能源賬戶等個人詳情,以免在不知情下簽訂電力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