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上書房
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美、英、蘇三國首腦於克里木半島的雅爾達皇宮內,舉行決定一場旨在加快結束二次世界大戰的會議,同時也是重點就戰後國際新秩序和戰勝國利益分配問題進行討價還價的一次關鍵性首腦會議。
其中,就蘇聯在歐洲戰場結束後,三個月內對日作戰達成共識,當然蘇聯方面獲得了在遠東地區足夠多的好處和利益。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面臨巨大的壓力,由於日軍近似瘋狂的抵抗,使得美軍傷亡慘重,更加迫切需要蘇聯在遠東投入對日軍作戰,以牽制日軍的反撲。
為此,蘇聯在制訂了一系列在遠東作戰的計劃,如出兵中國東北,朝鮮,千島群島,並且還有對日本本土進行作戰的計劃。日本的地理特徵是火山眾多、地震頻發,尤其是富士山還是個活火山,只要有足夠當量的巨型炸彈投向它的火山口,就能破壞它原本就很脆弱的穩定,繼而可以引發火山爆發。
蘇聯當時研製的重型炸彈,代號史達林炸彈,是當時當量最大的常規武器。根據戰後美日專家的技術測算,如果當年蘇軍真實施此項計劃,用500顆巨型的史達林炸彈,就足以達到讓富士山火山噴發,進而引起一系列惡性地質災難,如:地震、海嘯,最嚴重的可能出現日本沉沒入太平洋的結局。
為了完成此項計劃,蘇聯用製造的PE-8轟炸機,專門成立了完成此任務的飛行隊,在遠東地區每天都在練習投擲炸彈的訓練。不過,這一切都在美軍於當年8月6日、8月9日,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而終止,日本在受到核彈攻擊後,為避免被徹底消滅,同意投降結束戰爭。
前蘇聯的此項計劃在冷戰結束後,隨著前蘇聯解體,上述秘密計劃文件也隨之爆露出來。日本其實應該感謝美國用核彈結束二戰,否則,按蘇聯的計劃。日本真的有可能徹底沉入太平洋,他們還有機會抱怨美國用核武器嗎?
然而,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二戰中以殘忍和殘暴出名的日本,給亞洲及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似乎忘記了自己才是二戰中的加害者。
日本每年在廣島、長崎舉行活動,他們天天盼望的是美國向核爆受害者道歉,把自己扮演成二戰的受害者。從日本這種錯亂的歷史觀,可以想見其國民性是怎樣的。美國應該向其道歉嗎?
D.K博士曾經也是美國核彈的設計者之一,在訪問日本時,留下這樣的話語:「你們希望我當面道歉是嗎?現在不可能,以後也更不可能,應該道歉的是日本!你們只關注我們扔過原子彈,卻從沒有認真想過我們為何這樣做!你們能活到現在,只能說明你們已經很幸運了!」最後他還加了一句:「我們沒有忘記珍珠港事件。」
相關: 道歉絕無可能!你們只記住了挨核彈炸,卻忘記了為什麼會挨炸
1945年7月26日,中、英、美三國聯合發表《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儘快投降,29日,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公開宣布拒絕投降,企圖發動日本國民「一億玉碎」抵抗到底。
美國高層以沖繩島戰役的傷亡情況估算,如果強行攻入日本,那麼美國還將得犧牲100萬士兵,這顯然不是杜魯門所能接受的。為了減少傷亡,督促日本儘快投降,美國軍方在杜魯門的批示下,決定使用絕密武器——原子彈。
為了減免盟軍傷亡敦促日本投降,8月6日、9日美軍相繼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一瞬間,數十平方公里被夷為平地,二十萬人遭到毀滅性打擊,空前的破壞力讓世人為之驚嘆,也把之前還一直叫囂著誓死抵抗的日本內閣炸懵了。15日,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各戰區日軍全部繳械投降。這場波及61個國家及地區的浩劫最終在兩顆原子彈的作用下,為二戰畫上了句號。
時過境遷,當時執行日本「原子彈轟炸」的美軍509小組的組員已相繼離世,2014年7月,最後一位從空中目擊人類歷史上首次核攻擊帶來慘狀的歷史證人——西奧多·范柯克,在家中病逝,終年93歲。
不過,這些機組人員對於當年的行動均表示:自己從未後悔,我們只是在儘快終結這場戰爭,以此挽救更多人的性命。
1942年6月,美國陸軍花費20億美元(相當於現在的570億美元),動員10萬餘人共同參與這項巨大的工程——曼哈頓計劃。D.K博士也是其中一名參與者,在猶太物理學家奧本海默的帶領下,美國成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日本投彈時,D.K博士也一同乘執行轟炸任務的戰機親臨廣島,採集數據和實時攝影。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博士,曾在60年後帶領全家人訪問日本,在踏上日本本土的那一刻,D.K博士心裡明白日本人一定不會放過這次機會刁難他。
果不其然,他的日本之旅的第一站被安排在了廣島和平紀念館,日本人很想試探下這位當年的參與者親臨現場的反應。可讓日本媒體出乎意料的是,D.K博士不但沒有面露難堪,反而在看到原子彈模型時,還相當開心的說道:「當年的那顆原子彈上面還有我的簽名呢!」博士的一句話,反倒讓在場的日本人尷尬至極。
緊接著,博士被領進了館內,裡面無非是展示各類當年原子彈轟炸後日本民眾的遺留物和一些影像資料,不但如此,日本方面還別有用心的安排了一次特殊的見面會——兩位當年的倖存者與D.K博士見面,日本人的意圖很明顯,一場場作秀無疑是在告訴D.K博士:「你看看,這就是你乾的好事,把我們害的這麼慘,現在你來了,還不趕快道歉認錯?」
博士不用翻譯也知道日本的意思,他義正言辭的說道:「你們希望我當面道歉是嗎?現在不可能,以後也更不可能,道歉的應該是你們!你們只關注我們扔過原子彈,卻從沒有認真想過我們為何這樣做!你們能活到現在,只能說明你們已經很幸運了!」
博士慷慨激昂的一段話,說的日本人面紅耳赤,只得一邊打圓場一邊還妄想D.K博士說點中聽的話,不過博士只說了一句:「我們沒有忘記珍珠港事件!」
第二個故事
1945年8月6日清晨,年僅29歲的蒂貝茨上校駕駛「依諾阿蓋依」號B-29轟炸機抵達廣島上空,幾分鐘後,「小男孩」從天而降,方圓14平方公里皆被夷為平地。3天後,長崎也一樣遭受核打擊,數十萬人傷亡。日本內閣迫於美軍的強大攻勢,15日中午,天皇裕仁「玉音放送」,宣布日本投降。
德國總理為當年屠殺猶太人而下跪道歉
不過時至今日,日本人不像德國人那麼敢於正視歷史,反倒是顛倒黑白,處處試圖掩蓋罪行,對於當年執行原子彈投放任務的蒂貝茨更是惡言相加,更有日本媒體天馬行空,帶有詛咒似的報道:保羅·蒂貝茨自知罪孽深重,每日靠抽菸酗酒來麻痹自己,晚上需服用安眠藥才能入睡。
日本人描述的「活臨活現」,如同自己親眼所見一樣。可事實真是這樣嗎?讓我們看看這位二戰英雄是如何回擊的。
1975年,他在一次採訪中說:「我知道這項任務會觸發人們的感情,但為了儘快結束殺戮,這(原子彈轟炸)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的事情,我當然知道投下的原子彈會殺死很多人,但這是為了拯救更多的人…我為我能完成這樣任務而感到驕傲。」
2005年9月2日,正值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蒂貝茨在接受《哥倫布電訊報》採訪時說:很多日本人主觀的認為我會夜不能眠,活在愧疚當中,可我告訴你們,我睡得很香,而且事實上,我也不需要後悔和內疚。我曾看過一部關於中國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裡面的日本兵其殘暴行為不比我仁慈多少。日本人只知道一味的強調我向他們投放過原子彈的事情,卻從未認真考慮過為什麼會挨原子彈。
2007年11月1日,蒂貝茨家中病逝,享年92歲。依照他的遺囑,不辦葬禮不立墓碑,骨灰撒入英吉利海峽,因為他生前曾說「那是二戰時最喜歡飛過的地方」。一位美國作家鮑勃·格林曾這樣感慨:「蒂貝茨改變了全世界,他的所作所為將成為我們永恆探討的話題。」
不過執迷不悟的日本人仍堅持認為:蒂貝茨永遠不能被日本人所原諒,畢竟他害死了那麼多無辜平民,從小孩到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