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總理坦言,各國不能無限期等待多邊機構的改革,新的區域合作機制和框架正在醞釀中或已經出現。盡管區域或諸邊協定不及多邊協定,但面對一個不完美的世界,它能夠回應國家的實際需求,助他們穩步發展。
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機構急需改革,而各國不能無限期等待,新的區域合作機制與框架因此應運而生,協助各國應對全球經濟的變幻莫測。李顯龍總理說,盡管這類合作模式不及多邊體系,但它回應了實際需求,有助各國穩步前進。
首次出席聯合國大會的李總理,于美國東岸時間27日上午(新加坡時間27日晚上)在第74屆聯大一般性辯論上,代表我國發表國家聲明。
他說,冷戰後産生的開放且一體化國際秩序,雖惠及所有國家,但不意味著多邊主義運行良好。相反,多邊機構存在嚴重弱點。
例如,世貿組織要達成有意義的貿易協定越來越困難,因爲任何協定都需要164個利益與理念迥異的成員國達成全面共識。
此外,李總理認爲,世貿組織規則適用于以農業和制造業爲基礎的世界經濟,但如今需要的是嶄新和更好的服務規則,尤其是在數碼服務和知識産權領域。
“要解決這點,應改革現有多邊機構,而不是在尚未提出更好的方案以前,就繞開或摒棄這些機構。”
盡管如此,總理坦言,各國不能無限期等待多邊機構的改革,新的區域合作機制和框架正在醞釀中或已經出現。
其中,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展協定(CPTPP)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能降低壁壘,提高商品和服務貿易標准。
金融方面,《清邁倡議》也通過多邊貨幣互換安排,協助亞洲國家處理短期資金流動問題。李總理說,這些都是實用的方法,讓各國可共同努力,相互協助以應對全球經濟的變幻莫測。
基礎設施發展是開展區域合作的另一成熟領域。李總理指出,亞洲對基礎設施的需求遠超過供應,但多數時候,政府無法資助全部所需的基礎設施,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也沒有足夠資源可分配。
“因此諸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美國建設法案的新舉措,扮演了一定角色,並受到許多國家歡迎。”
李總理說,盡管區域或諸邊協定不及多邊協定,但面對一個不完美的世界,它能夠回應國家的實際需求,助他們穩步發展。
“關鍵是保持這些協定的開放包容,以便它們相互重疊和加強,並允許其他國家在准備好後加入。我們要避免形成敵對的經濟體,或分裂爲二的全球經濟,迫使各國選邊站,削弱國際秩序。”
過去幾天,中美兩國在聯大過招。繼美國總統特朗普抨擊中國未遵守加入世貿組織時的承諾,在全球進行“掠奪式”貿易後,中國外長王毅當天回應,說北京無意在“國際舞台玩權力遊戲”。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警告,再這樣下去,世界可能分裂爲中美兩大敵對陣營。
李總理在國家聲明中未直接談及中美關系,但他指出,戰略平衡正在轉移,越來越多國家渴望加強其國際角色,並激烈地爭奪影響力。
與此同時,認可全球化益處的全球共識正被侵蝕,對多邊主義的支持也在下跌。李總理說:“在許多國家,民族主義、孤立主義和保護主義情緒都在加劇。這些情緒重塑了國內政治,並衍生出內視且含本土主義色彩的政策。結果是,世界變得更加兩極化。”
李總理因此敦促各國采取開放、包容和透明的做法,讓多邊主義適應當今世界。
“身爲聯合國成員國,我們所有人必須共同努力,尋找解決全球問題的辦法,並推動人民支持多邊機構。以規則爲基礎的多邊體系,在確保和平與繁榮、解決全球問題上,仍比其他任何方式更可取。我呼籲聯合國成員國支持多邊方針,力挽狂瀾,並在這一努力中發揮領導力。”
世界兩極分化加劇各國沖突 解決複雜全球問題多邊合作是關鍵
世界若繼續兩極分化,將導致各國摩擦加劇,發生沖突的可能性也更大。盡管如此,國與國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在這樣的背景下,采取多邊方針不再只是一種選擇,而是解決複雜全球問題的必要舉措。
李顯龍總理在第74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代表我國發表國家聲明時指出這點。他說,今時今日,一個國家的行爲不僅可對他人産生更大且更快的影響,這些影響最終也可能反彈到自己身上。
因此,多邊合作對于解決棘手(wicked)的全球問題是至關重要的。這類問題無法單靠任何一個國家獨立解決,但若不著手應對,將給所有國家帶來災難性後果。一個顯著的例子是氣候變化。
新加坡因此與聯合國合作,爲其他國家提供技術援助,也通過研究以及如亞細安氣象中心這類機構,增進對氣候變化及相關影響的理解。
全球市場若不開放 各國發展都將受限
此外,可持續發展也已成爲所有國家優先關注的事項。李總理說:“我們面臨共同挑戰,如創造就業機會、提高生活水平和消除貧困。但任何國家都很難獨自取得發展和進步。增長需要貿易、投資和科技,而這些皆取決于,能否在開放有序的國際規則框架內與他人合作。”
李總理指出,過去70年,許多國家也是通過這個方式發展。發達國家當初開放自身市場,因而得以進入發展中國家的新興市場,售賣工業産品如飛機、電子設備和機具。
李總理舉例,中國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預示了它之後20年的急速經濟增長,使超過8億5000萬人脫貧。印度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也隨著經濟逐步開放、與合作夥伴進一步融合,得以穩步增長。更早以前,東亞和東南亞其他較小型經濟體,包括我國在內,都走過同樣的經濟發展道路。如今,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許多發展中國家也走上這條路。“但倘若全球市場不再那麽開放,貿易和投資條件更加不確定和失序,他們的發展將更困難。”
李總理說,發達國家傳統上通過外資和技術援助來扶持發展中國家。但其實,更有效的方式是,發達國家保持貿易和市場開放,從而讓發展中國家更具生産力,得以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在國內提供好的工作,那人民便不會爲了尋求更好的生活而移民。
盡管有越來越多人認爲,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加劇了不平等現象,但李總理指出,實際上,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改善了全世界數十億人的生活,受惠的不僅是貧困國家。
他認同說,每個國家內都有贏家和輸家,不是所有國家都成功地在國內平分全球化的好處和代價,但“結果國際體系時常淪爲代罪羔羊”。
李總理警惕,一個缺乏增長與繁榮的分裂世界,將創造較少就業機會,每個人的前景也將更黯淡。“更糟的是,封閉的全球市場將造成國際體系的緊張和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