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旗下的投資平台包括FSMOne.com、iFAST Central和iGM平台。 根據集團最新業績,行政管理資産規模(AUA)今年增長12.2%至90億4000萬元,創下集團新高。林長征認爲,奕豐還有強勁增長潛能。去年他宣布,AUA要在2028年達到1000億元的目標。
奕豐集團(iFAST)有意申請數碼銀行執照,進軍數碼銀行領域。奕豐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林長征有信心,這不僅會提高集團效率,還有助于集團行政管理資産規模(Assets under Administration,簡稱AUA)更迅速達到1000億元目標。
林長征(51歲)日前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再次重申對數碼銀行執照的濃厚興趣,並透露他正和潛在合作夥伴商討組成財團,率領財團申請執照。
他指出,作爲一家財富管理金融科技平台公司,奕豐一直以來處理大筆現金。隨著金融行業轉變,財富管理和銀行服務逐漸整合起來,因此通過進軍銀行業,奕豐可爲客戶提供無縫服務,以及更有效的現金管理設施、存款和貸款等基本銀行服務,讓公司的商業模式更具吸引力。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6月宣布,將發出最多五張數碼銀行執照,申請截止日期爲今年底。奕豐集團是最早出來“插旗”的科技公司之一,與Grab、Razer和新電信等公司同時表明有意申請數碼銀行執照。
事實上,該公司早前也曾申請香港金管局的數碼銀行執照,但未能成功獲得。
數碼銀行趨勢無法阻擋
談到本地銀行業狀況,特別是銀行業似有過度競爭(over-banking)迹象,林長征笑說:“這跟律師行業一樣。如果你問律師同行,他們也說新加坡有很多律師了。但如果你問一般人,他們卻覺得本地律師太少,缺乏競爭力。”
他指出,傳統銀行業過去較受保護,非銀行業者幾乎不可能有機會獲得銀行執照。然而金融科技的崛起,讓非銀行業者能透過科技提供各類跨境交易服務。即使監管機構限制銀行執照數量,也阻擋不了數碼銀行的大趨勢。
他說:“像香港、台灣等地區都已推出數碼銀行,可見數碼銀行趨勢會不斷擴大。我估計下來五到10年,亞洲區域會有50到100家新數碼銀行,而銀行服務也將整合其他服務。”
如果奕豐成功取得數碼銀行執照,林長征透露公司將推出許多創新服務和優惠。
他舉例說,現有銀行會設最低存款額,變相不鼓勵用戶開設太多戶口。反觀在數碼行業中,業者總是出盡法寶爭取用戶,甚至出錢鼓勵用戶開設更多戶口。
所以奕豐的數碼銀行,將不設最低存款額?
“在數碼銀行行業裏,這是必須的。”林長征肯定地說。
10年內取得逾10倍增長
取得數碼銀行執照,固然有助奕豐擴大業務規模,但就算沒取得執照,林長征仍有信心公司的AUA可在下來10年增長超過10倍。
奕豐集團成立于2000年,最初以Fundsupermart爲名,主要作爲面向消費者的基金平台。集團後來在2003年改名爲奕豐,並逐漸擴大業務範圍至香港、馬來西亞、印度,以及中國大陸。
此外,集團提供服務和投資産品也開始多元化,除了零售投資者,也面向理財顧問公司、金融機構和跨國企業等,提供基金、債券、股票和保險産品等超過9000項投資産品。
集團旗下的投資平台包括FSMOne.com、iFAST Central和iGM平台。
根據該集團最新業績,它的AUA今年來增長12.2%至90億4000萬元,創下集團新高。林長征認爲,奕豐還有強勁增長潛能。去年他宣布,奕豐AUA要在2028年達到1000億元的目標。換句話說,他相信公司每年平均可增加100億元的AUA,年年創新高。
他說:“1000億元看似遙不可及的目標,但如果你看看這幾年亞洲區域財富管理業的迅速發展,單是新加坡市場規模已超過5000億元,這還不包括中國和印度等市場。如果再看看美國同業,像嘉信理財公司(Charles Schwab)現在的AUA是3.75萬億美元,顯然我們還有巨大增長空間。”
顧問須提升理財投資能力
在林長征看來,奕豐的優勢是擁有領先金融科技技能,可提供創新和顛覆傳統的投資方案,在數碼經濟時代有更多機會獲益。
談到科技轉變,特別是人工智能投資顧問(Robo-Advisor,簡稱智能投顧)的崛起,對財富管理業和理財顧問的影響,林長征認爲,科技其實是使用工具,理財顧問和智能投顧未必是“二選一”的對立局面,反之,理財顧問可利用數據分析能力,更靈活地跟隨市場變化調整投資組合配置。
對他來說,理財顧問面對更大問題,是提升理財投資能力,而不是淪爲一名投資産品銷售員。
他感慨地說:“很多理財顧問爲賺取更高傭金,推薦許多不必要的投資産品給客戶,造成客戶投資虧錢。短期內這些理財顧問可能獲利,但長遠下去卻不利于行業發展。這就是爲什麽一些人不相信理財顧問,只相信買房地産。”
當前全球經濟增長疲弱,貿易緊張局勢居高不下,林長征卻認爲,動蕩局勢往往是最佳投資時機。
林長征是電子工程系出身,卻對金融投資感興趣,大學畢業後當了七年股票投資分析師,之後與好友莫漢明創立奕豐。他指出,奕豐經曆數次金融危機,依然能不斷茁壯成長,正是因爲公司能抓緊機遇,在危機中找到投資機會。
他說:“每個時代轉變都會帶來機會,市場變化越快,就代表機會越多。事實上,如果沒有這些市場變化,可能就沒有今天的奕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