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即將進入尾聲,中美的貿易戰仍持續著,英國脫歐前景依然撲朔迷離,國際經濟和貿易處在一個相當不穩定的狀態。衆所周知,新加坡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國際貿易和外部需求。
如此多事之秋,貿易和工業部在11月公布了我國2019年國內生産總值(GDP)的增長將在0.5%至1%之間,明顯低于去年的3.1%。新加坡的就業市場也開始有疲憊的迹象。在變幻莫測的國際經貿局勢下,幫助新加坡企業擴展、創新,讓新加坡品牌走向世界,將對穩定和持續發展新加坡經濟産生積極影響。我認爲以下措施值得探討。
放寬合並與收購減免條件
合並與收購減免計劃(M&A Scheme)旨在鼓勵新加坡公司通過有策略的收購或合並,在本地或向國際擴展。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該計劃允許公司取得其收購費用一部分的稅收減免。我相信對該計劃做出如下兩個調整,可以使其政策目的更廣泛有效地得以實現。
在保證新加坡經濟收益的情況下,逐案考慮是否取消收購方必須有新加坡最終控股公司的條件。目前,除非在“總部計劃”下得到相關特許,可在合並與收購減免計劃下獲利的收購方公司的最終控股公司必須是新加坡公司。然而,不少有志于走向世界的新加坡公司因爲其他商業考量,可能會選擇設離岸最終控股公司以便外來投資者的融資或作爲上市主體。
這些公司在本質上仍是新加坡公司,其創辦人和團隊大多都是新加坡國民或永久居民,總部也設在新加坡。所以,它們的擴展仍然會爲新加坡經濟帶來好處。而“總部計劃”下的相關特許多數情況下並不適合。
允許合並與收購稅務減免通過團體免稅額轉移(Group Relief System),讓集團中其他公司得到稅務減免。目前,合並與收購免稅額不能轉移,但很多情況下,進行收購的控股公司可能並非其集團中的需要大量納稅的經營公司,得到合並與收購免稅額的益處十分有限。
研發支出現金津貼
研發支出是企業深化技能,增強競爭力的源動力。不過從事高新科技研究與發展無法保證經濟成果,使得高額研發支出對于本地(尤其中小型)企業來說存在頗大風險。我國政府已經意識到推動研發對我國經濟的重要性,通過給予額外稅收扣除的方式對企業從事研發研究進行激勵。
然而,額外稅務扣除對于很多考慮從事研發,卻因爲前期大量投入而尚未賺取需納稅利潤的企業吸引力太小。缺乏現金流通常是這些企業對進行研發裹足不前的原因,而未來的稅務扣除對于當下資金的缺乏沒有幫助。因此,對于改進現有的研發激勵政策,政府可考慮以下建議。
對于有研發計劃、對新加坡經濟發展有益的中小企業提供專項研發津貼。政府可以嚴格審核其計劃,要求企業高管提供擔保。對于大規模案例,設立嚴格的條件和標准確保其對新加坡經濟有益,並通過分期支付的方式,確保研發計劃得以執行。
除了政府直接支持研發計劃,爲激勵私人企業投資新創公司的研發計劃,對于企業在此類投資上獲得的利潤,如處置優先股獲利,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等,實行免稅或減稅。
改進現有研發稅務激勵,給企業選擇,將額外稅務扣除折換成報稅時就提前拿到的現金津貼。
進一步簡化研發激勵申請流程,面向首次申請的公司和小型公司,由相關部門提供協助申請研發激勵的咨詢服務。
保存本地品牌傳承走向世界
今年早些時候,我在北京王府井看見了松發肉骨茶新開的店面。心裏倍感自豪的同時,我也想到我國政府支持本地企業、本地品牌走向世界的願景。松發的北京第一店離不開與面包物語(BreadTalk)的合作。另外,我們也看到傳統潮州糕點品牌泰茂棧在面包物語的幫助下複蘇。
我認爲保存、扶持本地老字號、家族生意,甚至讓它們走出新加坡,不只是個別企業,也是新加坡政府和社會都願意看到的。新加坡企業發展局和稅務局不妨在這一方面探索可以幫助本地品牌傳承、發展,和走出新加坡的方式,例如:
一、對本地家族企業的傳承相關咨詢服務費用給予適當的扶助金或稅務扣除;
二、由企發局牽頭,幫助尋求傳承的老字號企業,和有意向投資的企業配對、合作;
三、爲投資或並購新加坡老字號的收購方提供更優惠的合並與收購稅務減免。
2020年政府預算案將在明年年初宣布,以上暢想的政策之外,在稅務方面,我們期待政府在經濟增長放緩的背景下,通過更高企業稅回扣(如上限爲3萬至4萬元的50%企業稅回扣),來幫助本地企業渡過難關。
作者是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稅務服務、家族企業服務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