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在復活軍國主義的道路上動作頻頻。以臭名昭著的軍國主義侵略戰爭機器「出雲」「加賀」等舊名稱為新式戰艦命名。
在中小學課教材中大量刪除有關侵略戰爭的描述以錯誤的歷史觀引導日本新一代,把充滿軍國主義思想基礎的「教育敕語」灌輸給學生,在個別幼兒園推行極右思想教育,在中學體育教育中加入「刺槍術」這一二戰時日本士兵的訓練科目。
日本走上曾經的老路
一個以軍事實力為主導、以青少年教育為基礎的日本軍國主義思想體系儼然成型。
日本右翼勢力能夠復活軍國主義的思想基礎在於,日本國內始終沒有真正認識到當年發動軍國主義戰爭的錯誤並吸取失敗的教訓,始終沒有真正從心理上接受戰敗與戰後體制的安排。
安倍晉三視察自衛隊
據《昭和天皇回憶錄》記載,之所以做出接受盟國無條件投降決定,是因為當時日本最高決策層對美國投下的兩顆原子彈產生巨大的恐懼,意識到原子彈的威力使得以凶頑著稱的數百萬日軍喪失用武之地,戰爭繼續進行下去只能給整個日本帶來一片焦土,甚至可是能是種族滅絕。
基於恐懼和自我保護的本能,日本沒有選擇玉碎而選擇了瓦全,所謂的「無條件投降」只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委曲求全」。
由於二戰後日本在美國的庇護下逃避了對戰爭罪責的徹底清算,沒能對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基礎進行徹底根除,日本軍國主義的思想根源得以保存和延續。
「委曲求全」式的戰敗投降,導致日本國內始終存在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的錯誤認識,認為日本當初的投降不是軍事上的失敗,更不是被亞洲被侵略國家的反抗打敗,而是敗給了美國,甚至可以說是敗給了原子彈。
日本在不斷解禁集體自衛權
這種觀念的錯誤在於缺乏對歷史發展規律和戰爭規律的認識,看不到日本軍國主義失敗的歷史必然性,也沒有意識到如果戰爭繼續進行下去將會對日本造成難以估量的災難,因而缺乏對軍國主義思想危害性的認識,對復活軍國主義的警惕。
對戰爭的錯誤認識使日本只尊重像美國這樣打敗過自己的強者,而在面對被其侵略奴役過的國家和民族時則缺乏應有的罪惡感。
自衛隊的規模在不斷擴大
東京中央大學歷史學教授吉見義明曾說過:「日本不能坦坦蕩蕩地做出道歉,原因是日本人對日本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中國的所作所為,沒有多少負罪感。」而出於維護「天皇的權威與國家尊嚴」的需要,一些人更是把否認侵略罪行、美化侵略戰爭作為對國家臉面的「維護」,把對戰爭罪行的反省和當作「思想犯罪」。
安倍為首的右翼勢力充分利用了日本國內對軍國主義認識的盲區,極力反對戰後國際社會為懲罰日本軍國主義而制定的國際條約和國際秩序的約束,不斷煽動激進民族主義,並採取種種措施欲擺脫國際條約的束縛,挑戰戰後國際秩序。
安倍多次質疑遠東軍事法庭對日本戰犯審判的合法性,稱遠東軍事法庭對戰爭做出的結論,不是由日本人自己而是「依據所謂的盟國以戰勝國地位單方面判斷裁定的罪名」,按照日本國內的法律,「這些人不是戰犯」。
日本否認罪行
甚至荒謬地提出「侵略定義未定論」,胡說「不能將日本戰時占領亞洲其他國家的行為視為侵略。」甚至公然口出狂言:「如果大家想把我叫做右翼的軍國主義者,那就請便吧」。
日本錯誤歷史觀的背後是文化痼疾在作崇。在日本文化中,以等級秩序為核心的日本主義有著重要影響,「神夷秩序」成為明治維新後的日本開展對外關係的重要理念,而作為維護統治基礎的神道教則特彆強調天皇的權威與國家尊嚴。
安倍晉三不斷的解禁集體自衛權
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認為發動侵略戰爭就是「作為世界上最優越民族的大和民族」,把「至高無上的天皇統治」擴大到全世界。
錯誤的歷史認知導致日本不僅缺乏對戰爭罪行的反思,而且加劇了對堅船利炮的迷信與力量崇拜。戰後日本經濟發展起來以後,念念不忘做「軍事大國」的夢想。 日本政客通過不斷炒作來自於朝鮮、中國、俄羅斯的「安全威脅」,成功把日本民眾的注意力引向國家安全方面聚焦,喚起民眾對政府右傾政策的支持。為修改「和閏憲法」、解禁集體自衛、增加防衛支出、擴充軍事力量打下基礎。
錯誤的思維指導下必然產生錯誤的行動。戰後一段時期的「隱忍」,註定日本會在「適當」的時機再現原形。
日本自衛隊不斷的擴張
二戰結束後,日本世界經濟發展的機遇,在戰爭廢墟上迅速實現了復甦與新的發展。這段特殊的經歷不僅沒有促使日本反省,反而使日本在面對東亞國家時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心理優勢,強化了「大和民族」優越論的錯誤觀念。
日本重新崛起後,一直不甘於做「東亞的日本」,而妄圖謀劃構建「日本的東亞」,上個世紀日本提出的所謂「雁陣型模式」,就是日本試圖主導東亞的一種戰略構想。日本復活軍國主義本質上是要重現近代以來侵略奴役亞洲各國的野心。
日本自衛隊不斷擴張
面對蠢蠢欲動的日本右翼勢力,僅僅揭露和批判安倍政府所謂「積極和平主義」的虛偽性和突破「和平憲法」的危險性是遠遠不夠的,對於日本這類迷信武力、崇拜強者的國家,必須有足夠的實力才能抑制它挑釁的衝動。就在去年,日本一邊汙衊中國紀念南京大屠殺受害者是為了「煽動對日仇恨,轉移國內視線」,另一邊安倍卻跑到珍珠港去悼念美軍陣亡者,秀戰爭「反省」「和解」的假面。
這種區別對待歷史的態度表明,日本政府的劣根性始終未改,這充分表明安倍口中所謂的「絕不讓戰爭慘劇重演」,本質是絕不讓對強者的戰爭慘劇重演。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國弱則民辱,國強則民立,這是歷史昭示的一個真理。
安倍晉三在當前的混亂的東北亞局面的不斷穿梭
面對一個充滿歷史罪惡卻拒絕反省、不知悔改的惡鄰,靠善良的願望與仁慈寬恕之心並不能讓它「立地成佛」,防止歷史悲劇重演,既要有菩薩心腸,更要掌握雷霆手段。
和平與發展的主題不是誰的恩賜,也不會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正如馬克思所說:「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
安倍晉三視察自衛隊
中國必須吸取歷史上日本以「國運相賭」發動侵華戰爭打斷中國現代化進程的道路的教訓,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儘快把中國對日本的總體優勢變成全面優勢。
只有讓日本充分認識到中日實力的逆轉是不可阻擋的大勢,假如日本如果膽敢復活軍國主義再次挑釁中國,不是日本再次打斷中國發展進程,而是新帳舊帳一起算,讓它徹底淪為中國旁邊的一個二流國家,只有這樣日本才會像仰望美國、俄羅斯一樣敬畏中國。外交部狠打一拳 日本驚呼再不投靠中國就完蛋
(一)
在苦苦堅持了3年多後,安倍不得不低頭了,中國對日外交取得最重大勝利。這個問題,就是亞投行問題。在過去3年中,哪個是對亞投行最反感最抵制的國家?答案就是日本。
2013年中國提出亞投行時,日本就100個搖頭,認為這是在撬日本主導的亞開行牆角,日本還施壓其他國家拒絕亞投行。2015年3月英國申請宣布加入亞投行,日本仍然拒絕加入。
隨後韓國宣布加入亞投行,日本仍然拒絕加入。2016年8月,加拿大申請加入亞投行,日本很焦慮,但仍然拒絕。在西方七國中,現在只有兩個國家沒有加入亞投行,一個是美國,一個是日本。
5月13日,「一帶一路」峰會前夕,亞投行又批准新了7個意向成員國:巴林、賽普勒斯、薩摩亞、玻利維亞、智利、希臘、羅馬尼亞。目前,亞投行成員已增至77個。
相形之下,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自1966年成立至今51年來,一共才有67個成員。幾乎可以肯定,亞投行的重要性,已經超越了亞開行。「一帶一路」峰會的成功,更證明了亞投行未來角色的重要。讓日本更焦慮的是,美國現在也很可能撇開日本,加入亞投行。
特朗普上台後,中美關係低開高走,原先的貿易戰擔憂逐漸瓦解,相反,特朗普公開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很重要,而且派代表來參加了峰會。一旦美國加入亞投行,那環顧世界,在亞投行外面徘徊的主要經濟體,就只剩下日本了。日本面臨被孤立的困境。日本倒吸了一口涼氣,自己正陷入被「越頂外交」的危機。當年冷戰期間,日本是美國的跟班,奉行反華政策,但日本突然發現,美國背地與中國接觸,尼克森甚至突然宣布要訪問中國。
「越頂外交」讓日本陷入極大的恐慌,佐藤榮作政府下台。田中角榮上台後,中日迅速和解並建立了外交關係。國際格局的突然變化,讓安倍不得不改變立場。他日前在電視訪談中,終於釋放出信號:願積極探討日本加入亞投行。
事實上,作為安倍特使來北京參加「一帶一路」峰會的自民黨二號人物——幹事長二階俊博曾公開表示,日本應儘早決定儘快加入亞投行。他的理由是:趁現在還沒有大幅落後,必須宜早不宜遲。
(二)
當年你愛理不理,現在你高攀不起。讓很多日本人痛心的是,日本錯過了加入亞投行的最好機會。事實上,在發起成立亞投行過程中,儘管中日關係不睦,但日本畢竟是區域內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經濟體,是最大的發達經濟體,中國一直對日本另眼看待,還希望日本能助一臂之力。亞投行行長金立群就曾多次表示,日本應加入亞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