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因爲各種原因而無法周轉我們的資金,所以我們會從親戚朋友那裏借錢來周轉。但是,我們必須守信,了解借貸和償還的真相。抗日戰爭時期,由于我國物資匮乏,不僅人民生活不容易,就連八路軍也會有吃最後一餐而不吃下一餐的情況。實在沒有辦法的時候,八路軍也會向人民借米、借糧。有一次,一位老人借給八路軍1100萬法國元。40年後,他“拿著借條”兌現。國家給了這個號碼。
在抗日戰爭的那些艱苦歲月裏,八路軍爲了保衛國家,在戰場上流血犧牲,有時甚至與饑餓的敵人作戰。正是因爲八路軍的愛國奉獻精神,老百姓才非常支持他們。甚至許多農民的生活也很艱苦。他們願意爲八路軍捐款,甚至把錢借給八路軍,其中包括一位名叫郭建英的老人。
當時郭劍英家比較富裕,家裏是當地有名的人家,所以八路軍會向他家借錢。當時,郭建英借給八路軍1100萬法幣,老人不想讓八路軍還錢,但八路軍堅持給老人寫借條。後來,由于種種原因,老人的家庭逐漸衰落,他很窮。所以40年後,老人去當地政府兌現貸款。
看到老人的遺書後,當地政府知道了事情的經過。經調查,認定該筆錄真實有效。最後,經過核算並結合當時通貨膨脹法定貨幣的價值,當地政府還給老人8萬元。老人收到錢後非常滿意。他沒想到政府會這樣信任他。40年前的收據也可以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