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之間天生有一種牽系,畢竟十月懷胎的這個過程不可複制,緣分也無可代替。所以從出生起,孩子就會表現的特別粘媽媽,這個粘的程度可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減弱。但如果孩子從小就有這些表現,表明孩子是真的很愛媽媽,長大後也會更懂得心疼媽媽。但是孩子依賴媽媽是好事,但媽媽也要注意引導和分寸,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特別是男孩),千萬不要把男孩養成媽寶男,不然孩子長大成家後矛盾沖突不斷也是麻煩事。
沒事總纏著你說話
孩子剛開始說話的時候,媽媽一定是他們第一個選擇的傾訴對象,他們雖然還不能用語言完全表達清楚自己想表達的意思,但他們卻能拉著你興奮的巴拉巴拉說一大堆。這時候,很多媽媽可能會心煩,但這是孩子和你親近的表達,媽媽要學會耐心傾聽孩子的童言童語。
什麽事都喜歡和你傾訴
孩子平常受到什麽委屈或者有什麽不開心的事,一定會第一時間去找他們最信任的人前去訴苦,一般媽媽就是孩子的首選。如果孩子有什麽心事和委屈向媽媽訴說的時候,媽媽一定要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並給與適當的安撫和鼓勵,感受孩子的喜怒哀樂,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喜歡和你分享所有的東西
孩子小的時候內心更喜歡誰,就會不自覺的和她分享東西,無論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孩子擁有的第一時間能想到媽媽,恭喜你,孩子天生和你更親近。這是媽媽和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進步的美好經曆。
那麽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高情商:
1、給孩子真實的、同情的傾聽:
“媽媽!”顯然是有些不太高興的小波坐在一堆玩具中間喊,“媽媽!你來!”剛剛送走姨媽和小表弟的媽媽,一邊收拾屋子一邊應答:“啊?什麽事?”“我不喜歡表弟!”媽媽知道小波是嫉妒了:“別那麽小器,寶寶!媽媽今晚給你做紅燒肉!”媽媽瞬間消失在廚房在嘈雜聲中。那天晚上,爸爸媽媽一直奇怪,爲什麽小波一口也不吃他最愛的紅燒肉了?誰也沒想到,這是小波感到被“冷落”的直接結果。
當孩子向你傾訴他的感受的時候,你要用你的同情給他一種像照鏡子一樣的感覺,讓他求得撫慰的小心靈得到最充分的理解、重視和體恤。
如果你知道他是因爲嫉妒表弟分散了大人對他的關注,那麽,你就替他把心情表述清晰(因爲兩三歲的孩子並不一定能把自己心裏的感覺用語言表達清楚),問問他是不是這樣。如果他表示同意,你可以告訴他:“是的,媽媽也許在一天之中對你的關注有些少了!”然後,用一些你生活之中的例子,告訴他,你能理解他的感覺。告訴他,當媽媽小的時候,如果姨媽跟著爸爸去了公園而自己沒有,就會覺得不高興;告訴孩子,自己也喜歡爸爸媽媽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你真心實意的理解會告訴孩子,每個人都可能有這樣的情感或者情緒,而他們最終都會度過這些。
2、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感
爸爸一個不注意,正在滑梯玩兒的飛飛就大哭著朝他走過來。“怎麽了?”爸爸不明因由。“摔了!”看著飛飛磕得並不嚴重的腿,爸爸想給他一個男子漢似的鼓勵:“沒事兒!這點兒小傷不算什麽!”“小朋友推!”飛飛哭聲漸大。“這……”爸爸雖然有點兒心疼,可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丟人,“沒――事兒!沒事兒!”飛飛的哭聲更大了!哭聲引得大家不禁注目飛爸,飛爸自覺丟人,只好沒有好氣地拽著飛飛就回家了。結果飛飛一直一直哭,哭得全家人的心都慌了……
兩三歲的孩子由于掌握的詞彙太少,並且對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系理解甚爲簡單和有限,他們常常並不能很明確地描述自己的心情和感受。當他自己都被這種情緒困惑的時候,他就會無所適從。
因而,你要幫助孩子去建立一個有關“情緒詞彙”的累計。比如,他跌倒了哭了,你問他“是不是很疼?寶寶磕破了,挺疼的,所以哭了!是不是?”孩子“疼”了。被小朋友推倒,不僅腿磕破挺疼的,還會有委屈的心理,這時你要告訴孩子:“你是不是覺得被小朋友推了一下,覺得有些委屈,所以心裏難受?爸爸理解你!不過,大家一起玩兒,難免磕碰,一點兒小傷,男孩子要堅強!要大度一些!爸爸給寶寶加油!”這樣一來,孩子不僅安慰于你了解他的“痛處”,也能明白自己之難受,是因爲心中的“委屈”,同時得到了爸爸的理解和支持,並且也在嘗試著學習什麽叫做“堅強”。
3、在具體的沖突上教給孩子處理情緒的方法
“討厭!!”辰辰忍不住朝著那個總是給他搗亂、踩碎他沙土飯團的小朋友大喊道,“討厭!”辰辰怒不可遏,看起來真有上去揍他的沖動,可他心裏更多的是委屈、是心疼他的“飯團”,而當然,他也有些懼怕那個不講理的搗蛋鬼。辰辰氣得,氣得他站在那兒狠狠地盯著那個小朋友,他氣得除了喊“討厭”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做什麽了……
當沖突使孩子達到了一種情緒的極限時,父母此時最該做的,就是幫他解除這種緊張的狀態,並且,利用這種具體的情形,交給孩子正確處理情緒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法。
安慰並問問孩子:“是不是他踩碎你的飯團,讓你很難過?很生氣?可是,你也不能打人,因爲打人是一種更不好的行爲。那麽,你自己覺得你應該怎麽辦呢?”兩三歲的孩子畢竟太小,他們自己不知道應該怎樣了。美國的憤怒控制專家Lynne Namka建議父母接下來可以這樣做:先嘗試讓孩子檢查一下自己的腹部、下巴和拳頭,看看它們是否都是緊張或緊繃的,如果是,讓孩子深呼吸,使這些部位放松,把那股怒氣呼出去。之後,讓孩子嚴肅並且大聲地把他的不滿說出來,比如“我好不容易弄好的飯團,他老給我踩碎,我簡直氣死了!……”孩子在這樣的發泄中,能夠明白:我的情緒是有著這樣一些正常的邏輯的。它使孩子不會更加被自己的情緒所困擾。同時,加上你的分析和講解,孩子也不會把這種憤怒當作反擊或打人的正當理由了。
4、父母自檢:我是如何掌控自己的情感的?
一家人坐在一起討論西西最近以來的表現:遇到自己無能爲力的事情了,就哭哭啼啼;遇到自己不滿意的事情了,就大發脾氣;那些讓她耿耿于懷的事情,她總是念念叨叨、不忘于心……突然,大家彼此想望,若有所悟――媽媽跟爸爸吵架了,就老是在西西面前哭;爸爸工作上的煩心事帶回家,常常會就一丁點兒小事發火;奶奶呢,整天嘀咕著誰家的老太打牌沒有叫她……
孩子是一面鏡子,他在很大程度上反射著家庭成員的性格、素養、習慣以及整個家庭的文化。當然包括你們每個人的情商反應。
在你因爲孩子做錯事情而生氣時,盡量用“你這樣做(具體的事情)簡直太讓我生氣了!”的話,而不要說“你太討厭了!太讓我無法忍受了!”這樣,孩子就明白,你是因爲他的做法不滿,而不是針對他這個人。一定要盡量避免這種會傷害孩子自尊自信的話,同時也避免給孩子“針對人”而不是“針對事”的一種影響。
而另一方面,父母也存在隱藏自己的情感的情況。明明是不開心,也不說明白,表現得反常奇怪並且愛發脾氣。這也會給孩子造成困擾。最好的方式就是,告訴孩子,讓他能感受你的情感,同時看著你是如何度過情緒的難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