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推出私人醫生手術收費標准以來,本地有超過六成手術在收費標准範圍內,平均手術費也略微減少。
衛生部在2018年11月推出一套針對222種常見手術制定的收費標准,讓私人領域醫療業者在制定合理收費時有所依據,並且提高醫療收費信息透明度,讓病患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8月,有超過六成手術在收費標准範圍內,有超過八成在收費上限範圍內,平均手術費也略微減少,這意味著醫療業者確實有依循收費標准來制定手術費。
衛生部兼交通部高級政務部長藍彬明醫生在國會撥款委員會辯論時說:“我們將繼續監督收費情況,向利益相關者收集反饋,並與收費標准咨詢委員會(FBAC)進行檢討,確保收費標准與時俱進,保持有效性。”
FBAC目前正探討擴大收費標准涵蓋範圍,包括較不常見手術的費用、醫生住院咨詢費及麻醉師費。委員會將在今年較遲時向衛生部提呈建議。
另外,衛生部長顔金勇指出,本地醫療費上漲,有15%是藥物和醫療器材費用價格上漲間接導致。藍彬明透露,衛生部將與公共醫療機構合作,增加仿制藥(generic drugs)的使用,以降低藥價和節省成本。
“仿制藥的臨床藥效與原研藥相當,但成本較低。若使用得當,病患和醫療體系都能從中獲益,且不影響醫療安全和質量。”
此外,衛生部也在2018年設立ALPS醫療保健供應鏈管理公司,爲公共醫療機構集體采購藥物和醫療器材,以取得規模經濟效益,進而降低藥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