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歌唱導師舉辦的新春團拜晚宴,引發本地至今最大的冠病感染群,讓大衆目光聚焦在這個由社區樂齡歌唱班衍生出的社交圈。全島民衆俱樂部和居民委員會每周舉辦300多個歌唱班,參與者逾萬人次,當中不乏專業人士及活躍樂齡的退休人士。從開班授課到商業演出,一些歌唱導師月入可達五位數。不過,隨著政府星期二宣布,爲防止冠病病毒在年長者群中傳播,所有樂齡活動和課程暫停14天,一切似乎暫時停擺。《聯合早報》采訪多名歌唱班導師與學員,了解這個熱鬧活躍的樂齡“社區娛樂圈”背後究竟有何魅力。
2月15日傍晚,約600人出席的兩場新春團拜晚宴,過後出現了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診病例,而與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的一些人也染病,演變成至今在本地最大的冠病感染群,讓這個由社區歌唱班在裕廊戰備軍人協會俱樂部中餐館“美滿樓”舉行的宴會備受矚目。
截至昨天中午,這個冠病感染群已有45起確診病例,包括歌唱班導師、學員及其家屬。病毒傳播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受訪歌唱導師表示,這個主要由退休人士組成的社交圈十分活躍,活動範圍廣,要追蹤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並非易事。
擁有30年教唱經驗的資深歌唱導師謝金石(68歲)說:“一些學員喜歡跑來跑去,到多個民衆俱樂部跟不同導師上課。衛生部要追蹤密切接觸者,會是很棘手的問題。”
卡拉OK歌唱班每周多達360班
根據人民協會網站上的課程表,截至本月13日,全島的民衆俱樂部和居民委員會每周有360個卡拉OK歌唱班,以五種語言教學(英語、華語、粵語、潮語、閩南語),12堂課的學費從40多元到100多元不等。
社區歌唱班不計其數,持合格准證的歌唱導師比比皆是,當中不乏一些頗有名氣的前專業歌手,由他們執教的歌唱班幾乎場場爆滿。
出道超過40年的張金泉(65歲)在人協屬下歌唱班授課已有20多年。他每周有20個歌唱班,每班約20名至30名學員,年齡介于40歲至80歲,退休人士占了七成。
他說:“大部分學員是爲了打發時間,保持身心活躍,很多老學員跟著我都10多年了。”
不願透露全名的王姓女導師(60歲)則觀察到,一些去民衆俱樂部的學員,也借機結識異性。
她也說,找她進行一對一教學的學員,一般是爲了表演或參賽,而必須練好某一首歌。
“我會要求他們每天在家練唱,要練至少100次才能登台。”
歌唱比賽常勝軍組團表演
歌唱比賽常勝軍謝玉蘭(63歲)曾參加逾百場大大小小的歌唱比賽,也曾贏得新傳媒《黃金年華鬥歌競藝》總冠軍榮銜。
據她觀察,參加樂齡歌唱比賽的選手,多數都曾向歌唱導師拜師學藝,爲的是一圓年輕時的歌星夢。有的爲了以造型取勝,不惜砸重本花上千元置裝;有的則花幾十元從淘寶網購衣服,再自行改裝。
退出比賽圈後,她與20多名有參賽經驗的樂齡人士組成“合悅團”歌唱興趣小組,經常受邀到民衆俱樂部、居委會和公會的活動及慈善晚宴演出。
謝玉蘭認爲,無論是歌唱班或卡拉OK聚會,都是消費不高又有益身心的消遣。
“一些年長者不跟孩子同住,但到了80多歲還能自理,而且中氣十足。唱歌是一種有氧鍛煉,可以練丹田,記歌詞也有助預防失智症。”
不過,隨著冠病疫情暴發,謝玉蘭籲請年長者保持共用設施的整潔衛生。“雖然是消費不高的娛樂場所,但大家要懂得愛惜這些地方,當作自己的家一樣保持幹淨。”
晚宴變成花環紅包場
歌唱導師新春晚宴視頻曝光,現場紅包花環滿天飛,引起網民熱議,指歌唱導師爲賺錢而設宴,罔顧學員安危。
近日網上流傳一段約五分鍾的新春晚宴視頻,視頻中可見,負責舉辦晚宴的一名歌唱導師在台上高唱福建歌曲,不到五分鍾就有70多人湧上台“挂花”和遞紅包,舞台前也擺放兩個大箱子,讓學員投放紅包。
視頻曝光後,引起網民撻伐,指歌唱導師不該在這個非常時期設宴。
送紅包傳統由來已久
《聯合早報》向多名歌唱導師了解後,發現送紅包的“傳統”由來已久。
王姓女導師透露,以前觀衆送的不是紅包,而是花環與彩帶。花環一個10元,彩帶則是20元到200元不等。
“表演者下台後,要把收到的花環與彩帶相等金額,跟主辦單位或慈善機構平分。
“一些導師于是要求學員別買彩帶,直接送紅包,這樣就不用平分。”
謝金石坦言,人協不允許學員給導師紅包,但如果學員堅持要給,導師也盛情難卻。
“學員給紅包,是對導師表示支持,但不應該在衆目睽睽之下,這要導師怎麽拒絕?”
每年辦兩場大型活動導師:目的不在賺錢
據了解,多數歌唱導師每年會舉辦兩場大型活動,一場是元宵節前後的新春團拜宴會,另一則是一年一度的學員交流會。這些活動一般在酒樓或民衆俱樂部舉行。
王姓女導師指出,如果是民衆俱樂部屬下的歌唱班,就可免費租用民衆俱樂部場地辦活動,最多只須支付雜費。
“如果要安裝LED舞台燈光,就要花2000多元請人一片片裝上去,耗時耗力,所以導師們都喜歡去美滿樓辦宴會,那裏有現成LED燈光,排場也較大。”
美滿樓所屬的千禧集團主席符祥安受訪時表示,有多名歌唱導師是美滿樓的常客。
謝金石透露,以前一年可辦上10場宴會,除了農曆新年,還有中秋節、母親節和父親節等,但他重申,辦宴會的目的從來不在于賺錢,而是讓學員有機會向家人展示努力的成果。
他舉例說明,假如一桌酒席定價400元,那麽票價至少要600元(即每人60元),這樣一來每桌有200元收入,50桌就有1萬元收入,但這1萬元不歸導師,而是用來租卡拉OK器材,以及邀請司儀、表演嘉賓和樂隊伴奏。
若舉辦歌唱比賽,還得邀請評審及准備獎杯和獎金。
張金泉說,舉辦交流會,是爲了讓不同班的學員有切磋歌藝的機會。由于學員多數是退休人士,經濟能力有限,因此導師絕不會擡高票價或從中牟利。
王姓女導師則坦言,多數導師之間只是“點頭之交”,雖然認識但並不熟絡,也不會出席彼此舉辦的活動。
“只有在舉辦慈善晚宴時,才會邀請其他導師帶學員一同出席。每訂一桌酒席,導師就能派一名學員上台表演。”
疫情沖擊 全職歌唱導師收入大減
目前所有樂齡歌唱班因冠病疫情暫時停擺,有導師無奈表示,收入減少超過一半。
張金泉擔任全職歌唱導師已有20多年,教課是他主要的收入來源。他透露,在人協宣布停課的兩周前,他一獲知歌唱老師梁鳳藝確診的消息,就立刻暫停位于受影響地點的歌唱班。
“雖然收入減少約五成,但我不看重收入,最重要是大家平安。兩個星期後複課,就會把缺的幾堂課補回來,學費也會收回來。”
他說,原定本周舉行的兩場活動也推掉了,一場是《黃金年華》歌唱比賽的評審工作,另一是他擔任導師20周年的慶祝會。
“我平時很忙,幾乎沒時間休息,這兩周就當做給自己放個假,好好休息一下。”
另一全職歌唱導師謝金石說,原定上周在室內體育館舉行的歌台演唱會因疫情臨時取消,四個歌唱班也得暫停,只能“啞巴吃黃連”。所幸除了商業演出和歌唱班,他還從事音樂制作,以及在閩南語會話班授課。
人協認證歌唱導師須更新合約
據了解,獲得人協認證的歌唱導師,每兩三年須更新合約,而導師只能獲得歌唱班學費的65%。
假如八堂課的學費是每人80元(每周一堂),而每班有20名學員,那麽導師在兩個月內可獲學費總額1600元的65%,也就是1040元,相等于每月520元。假如一名導師有20個歌唱班,月入逾萬元也是常有的事。
擔任全職花圃經理的李姓男導師說,停課兩周對他其實影響不大,因爲他每周只有六堂課,每月教唱收入約1000多元,只占總月入的10%。
他笑說:“安全第一。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兼任導遊的王姓女導師,平時除了帶本地團到日本和韓國,也負責接待來新的日本團。她無奈表示,冠病疫情給她帶來“雙重打擊”,除了歌唱班停課,所有旅行團也取消行程。
“從過年到現在都沒有工作,也沒有收入,只好待在家不出門。”
疫情當前 歌唱課和活動暫停
冠病疫情當前,受訪歌唱導師異口同聲表示,已暫停所有歌唱課程和活動,並提醒學員注意衛生和社交禮儀。
政府星期二(10日)宣布把防疫範圍擴大到全島所有跟年長者相關的社區活動,人協暫停的活動涉及2600個課程和1萬1000個興趣小組,約有29萬人次受影響。
不願透露全名的李姓男導師(54歲)說,他在去年聖誕節之前就已停課。
“我有提醒學員不要去外面的卡拉OK,也不要跟同學一起唱歌,自己在家練唱就好。如果他們需要指導,可以錄音寄給我。”
他笑說,學員也經常向他報平安,說自己“很乖”,沒出席聚會。
王姓女導師則提醒學員,如果非得參加聚會或晚宴,一定要使用公筷。
“2月15日那場新春團拜晚宴,相信是因爲大家用自己的筷子夾菜,病毒才會傳播開來。”
張金泉透露,原定本周舉行的學員交流會已推遲到6月,如果疫情到了6月仍未好轉,他會再另作打算。
“每年6月,我都會跟學員去馬來西亞、台灣和韓國旅遊,但今年我們還在觀望中。”
個案①:八旬阿嫲重燃歌唱熱忱
白天幫兒子經營雞飯攤,晚上到民衆俱樂部學唱歌,年過八旬的符國英認爲,如此退休生活才算豐富多彩。
自小熱愛唱歌的符國英(80歲)生長在思想保守的家庭,她憶述父親一聽到她唱歌,就會怒斥“女人要有女人的樣子”,因此她多年來一直不敢往歌唱方面發展。直到退休後,她在朋友介紹下加入達曼裕廊民衆俱樂部的歌唱班,才重燃對歌唱的熱忱。
她笑說:“老師教得很好,是我學得比較慢,無論怎麽唱,拍子都不准。”
符國英透露,由于她最近腳痛,行動不便,本來打算退學,但歌唱導師主動上門接她上下課,讓她格外感動。
“晚上家裏沒人,萬一跌倒了也沒人知道。整天待在家裏,也沒有精神寄托,還不如跟朋友見見面、唱唱歌,心情比較好,日子也容易過。”
除了在歌唱班練唱,符國英也把握每一次的表演機會。她認爲,無論唱得好不好,都可以借此訓練膽量。
“厚著臉皮上台玩玩,就當做娛樂大家。”
個案②:學唱歌又學華語 樂齡女士一舉兩得
加入唱歌班既可打發時間又能學習華語,對林女士可說是一舉兩得。
擔任兼職會計師的林女士(65歲)在大巴窯民衆俱樂部學唱歌已有三四年,但她仍謙虛地自稱是“新人”。
她說:“孩子都長大了,家裏只有我和丈夫兩個人,加上我只須工作半天,所以每周去民衆俱樂部上兩節課,正好也可以學習華語。”
自小受英文教育的林女士說,她原本每周只上一節課,但由于歌唱班學的都是華語歌,她感覺有些吃力,因此改成一周兩次,“把第二節課當做補習”。
林女士坦言,歌唱班同學都習慣講華語,跟他們交流有些困難。爲了提高自己的華語水平,她不僅通過學歌來增加詞彙量,還常常查詢陌生詞彙的英文翻譯,現在用華語聊天已頗爲流利。
由于加入歌唱班的時間不長,林女士參加比賽或活動的機會並不多。
回想起去年參加歌唱導師主辦的內部唱歌比賽,林女士笑說:“雖然只拿到最後幾名,但老師給每人頒發一個水晶杯,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