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臨星期天就是開齋節,許多回教徒提早在剛過去的周末到巴刹買菜,爲節日做准備。向來備受馬來顧客歡迎的芽籠士乃巴刹昨早再現人潮,許多公衆因此轉移陣地到竹腳巴刹添購食材。
記者昨早9時走訪竹腳巴刹時,還無須要排隊進入。但隨著前去買菜的公衆越來越多,接近10時巴刹外開始出現人龍。
攤位在入口處附近的水果攤攤主沈美雲(53歲)說:“其他地方的巴刹通常很早就有顧客,但是我們這裏是過了10時才有人潮,而且來的顧客非常多元,有不同種族。”
住在兀蘭的拉茲瑪(Razimah Abdul Razak,57歲,家庭主婦)昨天受訪時說:“我早上聽電台說芽籠士乃巴刹排長龍,要等至少一個小時才能入內,所以臨時改變主意到比較少來的竹腳巴刹,但沒想到還是要排隊。”
顧客人數和購買力下降 攤主直播銷售帶動客流
今年開齋節無法舉行家庭聚會,但她表示,還是會像以往一樣購買大量食材,在家烹饪,送到子女的住家或者冷藏起來。
“孩子們喜歡吃我煮的仁當雞肉,即使不能聚在一起,我也希望他們在節日那天能吃到我親手煮的菜。”
雞肉攤攤主的兒子菲魯茲(Muhammad Fairuz,35歲)說:“自從芽籠士乃巴刹開始實行人流管控措施,就有越來越多馬來顧客選擇到這裏購物,因爲這裏既不用排那麽長的隊,也沒有身份證號碼入場限制。”
但與往年相比,今年來采購節日食材的顧客人數和購買力都明顯下降。
他說:“這是難免的,可能大家煮得比較少,而且今年的節日正好在周末,因此顧客應該還會在接下來的幾天裏陸續來光顧,人流會相對分散。”
羊肉攤攤主尼紮丁(Nizamdeen,40歲)也觀察到類似現象。“馬來顧客最近增加了一半,但是他們購買的量不多。例如,以前一個家庭爲准備開齋節大約會買五公斤羊肉,而現在大概只買1.5公斤。”
由于巴刹靠近小印度,平日經常有客工光顧,收到疫情影響,這部分客源已經完全流失。
他說:“客工一般會在傍晚放工後或周末休息時來買菜,但是他們現在都無法外出,更別說上巴刹。”
“疫情發生之前,客工們占我生意客源的三成左右。爲了開拓其他客源,我正在嘗試直播銷售,希望吸引年輕顧客群。”
海鮮攤攤主李慶成(56歲)則透露,雖然他的客工顧客不多,但他也同樣積極跟上科技發展,通過互聯網帶動客流。
根據記者昨早在巴刹的觀察,爲更好疏導排隊的民衆,在場的工作人員和安全距離大使不得不用鐵欄杆讓民衆排成“Z”字型,以保持安全距離。
此外,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在10時15分下起雨來,讓在露天排隊的公衆措手不及。
一些有備而來的公衆急忙開傘,而在旁的工作人員則引導排隊的公衆將隊伍移至有遮擋的小販中心周圍,繞著小販中心排隊。
陳翠(39歲,銀行職員)一般都在網上訂購日常用品和食材,盡量減少出門次數。
她昨天受訪時說:“我今天來是因爲想買一些網上沒賣的特別食材,例如少見的蔬菜水果。但是我久久才來一次,沒預料到需要排隊。還好等候的時間並不是很久,大家都守秩序,過程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