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部分非緊急醫療服務6月2日起恢複,大型私人醫院業者認爲,本地病患會陸續回流,有望彌補國外病患客源的缺失。但小型診所對前景較不樂觀,業者預計即便疫情持續好轉,收入也需要一兩年才可能恢複至接近疫情前的水平,難以收複失地。
冠病疫情暴發以來,私人醫院雖然也肩負起治療病患的重任,但由于流失不少國內外常規病患,收入減少超過兩成,較小型的私人專科診所,收入更是大跌七成。
隨著部分非緊急醫療服務6月2日起恢複,大型私人醫院業者認爲,本地病患會陸續回流,有望彌補國外病患客源的缺失。但小型診所對前景較不樂觀,業者預計即便疫情持續好轉,收入也需要一兩年才可能恢複至接近疫情前的水平,難以收複失地。
受疫情影響,私人醫院和專科診所近月來,都暫停了非緊急醫療服務。專門到我國求醫的國外病患,是私人醫療業者的一大客源,占總收入的兩到三成。受訪業者指出,我國禁止國外旅客入境後,國外病患方面的收入幾乎歸零。
百彙班台新加坡業務部醫院營運高級副總裁楊聖明醫生受訪時透露,集團在這段期間把空出來的資源投入抗疫,包括3月起接收公共醫院和國家傳染病中心的冠病病患,以及外派醫療團隊支援社區隔離設施的醫療工作。
這些工作都有助減少疫情對營運的沖擊,除了約25%的收入來自國外客源而且難以收複,目前整體的營運情況保持平穩。
逐步解封後,楊聖明預計,總體收入可大致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他解釋:“雖然國外病患看來短期內不會回流,但這幾個月來,不論公共或私人業者都累積了不少本地病例,一些公共醫院的病患也可能爲了提早接受治療轉而到私人醫院求醫,因此整體病患人數應該會逐漸回穩。”
他強調,院方已做足准備,包括檢討和改善現有的通風系統,並且調派人手應付回流的醫療需求。
泰和國際醫院主席葉耀光並未透露疫情期間的收入情況,但院方也正在爲逐步解封做准備。院方打算重新開放一層樓的病房,接收非冠病病患。
私人診所醫生:解封首階段 病患只會增一到兩成
規模較小的私人專科診所在疫情期間受到較大的沖擊。大多受訪業者透露,他們的收入僅剩三成,有些甚至大跌至一成。據了解,目前不少業者都面對虧損的情況,得靠儲蓄維持診所的營運。
除了國外病患短期無法回流,一些病患也可能不願意在疫情期間到診所求醫。受訪醫生預計,在解封第一階段病患人數最多只會增加一到兩成,下來一、兩年內收入情況料將不複從前。
經營醫美診所的整形美容外科醫生蔡俊仁指出,這場疫情很可能改變人們求醫的習慣,一些人可能能避則避。經濟前景不明朗,一些人也可能比較不願意花錢接受醫美服務。
他說:“這場疫情的發展有太多的變數,我看即便兩年後疫情結束,這場疫情還是會對我們整體的運作有長遠的影響。”
政府在疫情期間鼓勵業者轉而提供遠程醫療服務,但受訪業者認爲,遠程醫療仍有局限,因此他們甯可犧牲一些非緊急的客源,也不願意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提供遠程醫療服務。
鷹閣醫藥中心婦産專科兼泌尿專科顧問醫生鍾耀倫指出:“一些國外的病患曾詢問能否提供遠程醫療,但面診還是最准確的。除非有特別情況,比如只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咨詢,否則我一般會建議病情較輕微的病患延遲看診,也不希望出現任何因遠程醫療而誤診的情況。”
鷹閣專科醫療中心精神專科醫生林汶龍醫生則指出,即便是精神科也得面對面看診,才能有效地通過肢體語言解析病情。
他說,業者得爲病患提供最佳的治療,不能因疫情的限制退而求其次。
“大多醫生都明白得以防疫爲重,即便是逐步解封後,我還是會盡可能避免一些非必要的面對面看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