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疫情使得我國目前約94%的政府交易通過電子方式完成,幾乎要實現數碼政府藍圖中設下的其中一項關鍵績效指標,即最遲在2023年底有至少95%的政府交易通過電子方式完成。
冠病疫情加速了我國的數碼轉型,加上更多新加坡人學會使用數碼服務,目前已有約94%的政府交易是通過電子方式完成。
政府于前年公布的數碼政府藍圖中,設下14項關鍵績效指標,其中一項是最遲在2023年底有至少95%的政府交易通過電子方式完成。也就是說,我國極可能提早三年實現這個目標。
公共服務署和智慧國及數碼政府工作團(SNDGG)答複《聯合早報》詢問時,介紹政府數碼化的最新進度,並說這是各個政府機構致力推動數碼轉型的成果。一些機構也因應疫情,開始爲國人和企業提供電子選項。
當局也列舉了國人最常使用的數碼服務。
以中央公積金局爲例,該局目前爲查詢戶頭余額及交易史、填補戶頭或提名受益人的服務提供電子選項。當局去年共有6280萬宗交易是通過電子方式完成,相當于總交易量的99%。
公積金局今年已收到3萬6000份提名受益人的申請,而在去年9月允許公衆上網爲住屋申請自願退款後,也已受理超過1萬9000份申請。
爲需要群體保留傳統交易方式
除了公積金局,教育部的學生學習平台以及國家圖書館管理局提供的網上搜索、預約和延長借閱期限服務,也是國人最常使用的數碼服務。
盡管絕大部分政府交易通過電子方式完成,不過公共服務署和SNDGG指出,還是有年長者或殘疾者等用戶無法使用數碼工具、缺乏相關技能或更願意親自到現場完成交易,因此還是會爲這些群體保留原有的交易選項。
政府在數碼政府藍圖中設下的另一個目標,是爭取在2023年,確保所有政府服務提供至少一項端到端(end-to-end)電子選項,爲國人提供更大的便利。端到端電子選項指的是,用戶使用政府服務時不必親自到現場,而是能通過電子方式完成手續,例如使用電子簽名。
除了國人須親自到場簽名的法定服務,如房地産交易,目前已有大約八成政府服務提供端到端電子選項。其余尚未提供這個選項的政府服務,則在探討中。
淡濱尼天地公共服務中心試行視訊服務
冠病疫情加快了我國的數碼轉型,政府抓緊這個勢頭,致力于將電子服務的範圍擴大讓更多人受益。
公共服務署和SNDGG說,政府通過電子方式發放所有冠病疫情薪金補貼,至今也有超過6萬名國人上網申請這個薪金補貼,相當于申請總數的九成。
它們也同人民協會合作,在位于淡濱尼天地的公共服務中心試行視訊服務。這讓中心提供更多項政府服務的同時,省下調派更多員工到現場的成本,國人也能在家中輕易使用這些服務。
車榮利(57歲,自雇人士)向來習慣到國內稅務局服務中心處理稅務。他在6月申報所得稅時出了點問題,原本想要到中心尋求職員的幫助,卻因疫情緣故無法到現場。
他在稅務局的建議下試用2月推出的線上咨詢服務,在家中與職員通過視訊溝通,順利解決問題。
“這種數碼服務對我來說比較陌生,一開始還擔心會出問題,沒想到整個過程既簡單又順利,日後如果有什麽詢問,我也會選擇使用這項便利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