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英國將“暴怒”號巡洋艦進行改裝,鋪設了一條69.5米長的甲板,供飛機起降,世界上第一艘能起降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誕生了。
在此之前,英美等國進行過多次艦船上的飛機起降試驗。由于預見到飛機在未來戰爭中的巨大作用,英國成立了皇家飛行隊,包括了海軍飛行隊,人類戰爭史上一個全新的兵種——海軍航空兵就此産生。
早期要在艦艇上起降飛機,對飛行員的要求相當高,風險很大,所以英國人將能在水面上起降的水上飛機裝上軍艦,使用起重機投放和回收飛機。1913年,英國的“競技神”號和日本的“若宮”號水上飛機母艦先後入役,因此日本也是最早發展航空母艦的國家之一。雖然當時的水上飛機母艦並不能在艦上直接起降飛機,收放飛機的效率很低,和我們現在所理解的航空母艦差距較大,但水上飛機母艦確實是歸類爲航空母艦的。
民國時期,中國工業基礎薄弱,國庫空虛。在海軍部看來,像戰列艦、巡洋艦這些主力艦種,造價昂貴,而且建造周期過長。在海上列強環伺的時代,要想用較小的代價提升海軍戰力,達到一定的扼阻效果,飛機是比較合適的武器裝備之一,因此,在上世紀20年代,中國就出現了海軍航空部隊。但是,最早擁有水上飛機母艦的,卻不是中央海軍,而是張作霖的東北海軍。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被打敗,張作霖乘坐的火車還遭到了民國中央海軍的炮擊,這讓張大帥感到非常憋火,回東北後即開始著手組建東北海軍。東北海軍的主要對手就是民國北京政府的中央海軍,但是中央海軍當時已經擁有包括巡洋艦在內的數十艘艦艇,初創的東北海軍要想抗衡,只有另辟蹊徑。這時,受命籌建東北海軍的沈鴻烈想到了水上飛機母艦。
1923年,東北海軍將“祥利”號商船改造成水上飛機母艦,命名爲“鎮海”號,並成爲東北海軍的主力艦,這就是中國海軍史上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鎮海”號長80余米,排水量2700余噸,可搭載3架法國“史萊克”水上飛機。此後,“鎮海”號參加了幾次作戰,但未使用水上飛機。北伐戰爭中,原北京政府的中央海軍投奔了國民革命軍,遭到東北海軍的報複。1927年7月,“鎮海”號首次利用水上飛機轟炸連雲港,9月,又對上海實施轟炸,一時間,給當地造成了巨大的恐慌。
嘗到甜頭後,東北海軍又于1927年用一艘運輸艦“華甲”號改造成了水上飛機母艦。“華甲”號原屬直系渤海艦隊,後渤海艦隊被東北海軍兼並。“華甲”號滿載排水量8000余噸,可搭載8架“史萊克”水上飛機。擁有“鎮海”號和“華甲”號後,東北海軍航空力量成爲當時中國之最。1928年底,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東北海軍的內戰就此結束。
當1927年東北海軍在江浙不斷騷擾時,南京政府的中央海軍爲了對抗東北海軍航空兵,也在發展水上飛機母艦。1928年,中央海軍開始用兩艘客船改造的炮艦“決川”號、“浚蜀”號來改建成水上飛機母艦,並更名爲“威盛”號、“德勝”號,搭載國産水上飛機。由于兩艦最初都是長江客輪,並不適合在海上行駛,所以“威盛”、“德勝”兩艦就成了奇異的“江上航母”。不過,兩艦還在改造的時候,東北已經易幟了,以致兩艦改造好後基本無事可幹。
進入20世紀30年代,帶有全通式甲板可以直接起降固定翼飛機的航空母艦越來越多,日本海軍就先後裝備了多艘新式航空母艦。相比之下,水上飛機母艦黯然失色,退出曆史舞台已是必然選擇。新式航空母艦,對飛機和艦船的制造技術、建造成本要求都很高,不再是原來水上飛機母艦那種廉價的兵器。這個時候,民國政府雖然有心發展海軍航空力量,卻越來越難以企及航母的門檻。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面對強大的對手,中國海軍的水上飛機母艦選擇了悲壯的退場。爲建立長江江陰阻塞線,中央海軍“威盛”、“德勝”艦在江中自沉;東北海軍“鎮海”艦在青島大港自沉;“華甲”號之前租作商船,改名“中華”號,後被日軍征用,1945年被盟軍炸沉。
落後就要挨打!曾經用于內戰的民國水上飛機母艦,在強敵面前都不能亮劍。而今,我們的國産航母已經入役,我們的海軍、海軍航空兵保衛海疆已經有余,向海圖強,幾代人的夢想終歸會逐步實現!
(作者 | 明航 圖片來源于網絡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