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時期,企業大量倒閉的情況並未出現。分析師認爲,這主要是政府推出各項措施減緩疫情對企業和人民的沖擊,但全球經濟若無法持續複蘇,創業前景未必樂觀。
我國在6月逐步解除阻斷措施後,新成立的商業實體連續三個月增加,顯示冠病疫情似乎堵不住創業熱枕。
與此同時,我國並未出現大量企業倒閉的情況。分析師認爲,這主要是政府推出各項措施減緩疫情對企業和人民的沖擊,但全球經濟若無法持續複蘇,創業前景未必樂觀。
此外,商家或公司從停止營業到正式從會計企管局的注冊中刪除,可能要花上一段時間,疫情對商業環境的沖擊沒有那麽快反映在數據上。
根據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截至今年9月1日的數據,在5月之後,新成立的商業實體連續三個月增加,從5月的3804個大幅度增至6月的5563個,7月和8月的數目甚至突破6000個,分別爲6100個和6210個。商業實體涵蓋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有限責任合夥企業、本地和外國公司等。
阻斷措施在4月和5月實行期間,這兩個月份成立的商業實體,比今年首三個月的數目少了許多,並且低于去年同期。4月份只有3768個商業實體成立。
如果以今年首八個月的數據來看,截至8月,共有約4萬個商業實體成立,與去年同期約4萬零700個相去不遠。
另一方面,今年3月至6月間,終止營業的商業實體數目每月維持在3700以上的水平,7月時上升至近4000個,但8月跌至1420個。會計企管局在網站上指出,由于我國從4月7日實行阻斷措施至6月1日,當局讓關閉業務者有更多時間除名,因此將影響8月至10月的數據。
商業數據公司鄧白氏(D&B)新加坡總裁謝慧卿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6月至8月間出現更多新商家和公司,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阻斷措施期間帶來不穩定性,他們可能因此拖延到解除限制措施後才注冊企業。
再來,政府近期推出各項措施如起新—先鋒(Startup SG Founder)計劃,指引新進企業家和提供起步津貼,以激發創新商業方案。這推動更多企業抓緊新商機,滿足市場對創新服務的需求。
以行業來看,受疫情沖擊相當大的零售貿易和餐飲服務業的創業情況不俗。以零售貿易爲例,新成立的商業實體從5月的668個增至6月的995個,7月和8月也分別超過950個。餐飲服務業的新商業實體從5月的135個提高至6月的237個,7月和8月的數字進一步上升,分別有315個和336個。
截至今年8月,零售貿易和餐飲服務業分別有5481和1777個新商家或公司,高于去年同期的3864和2028個。
星展銀行經濟師謝光威認爲,由于行業門檻較低,零售貿易和餐飲服務業吸引更多創業者。他不排除這些人或是被裁員後利用賠償金來自立門戶。
盡管數據看起來樂觀,但有分析師提醒,全球經濟尚未走出陰霾,複蘇前景勢必充滿挑戰。
聯昌銀行私人銀行經濟師宋生文說:“我國今年的經濟表現是有史以來最糟的,但企業停業的趨勢還沒有惡化,主要是自疫情暴發以來,政府推出許多措施如雇傭補貼計劃和延遲支付貸款等,緩解了經濟衰退給企業和家庭帶來的沖擊。不過,如果步入2021年,全球經濟沒有持續複蘇,我們很可能看到企業倒閉和失業率上升的趨勢。”
由于我國經濟正處于成熟增長周期的尾端,經濟增長已放緩,設立新企業的步伐過去六年變得緩慢,總數目從2014年的超過7萬7000個,減至2019年的6萬10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