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表示,今年的27起骨痛熱症死亡病例年齡介于25歲至92歲,其中24人在骨痛熱症病例活躍區居住或工作。
宋慧純 報道
截至9月,衛生部今年已接獲27起骨痛熱症死亡病例通報,使今年成爲本地骨痛熱症死亡病例最多的一年。
衛生部發言人回複《聯合早報》詢問時指出,今年的27起骨痛熱症死亡病例年齡介于25歲至92歲,其中24人在骨痛熱症病例活躍區居住或工作。
剛在上個月,一名住在加東的81歲婦女陳亞寶因感染骨痛熱症入院,在加護病房11天後,于上個月19日不幸逝世。她生前住在加東馬紹爾路(Marshall Road)排屋,而這條路截至前天(1日),未脫離骨痛熱症黑區名單。
在今年以前,本地骨痛熱症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年是2005年,當年有25人過世。
除了今年累計的骨痛熱症死亡病例已超過2005年的死亡病例總數,本地今年累計的骨痛熱症病例也早已超越2013年的2萬2170起,是有記錄以來最多的一年。
國家環境局網站數據顯示,截至前天下午3時,本地今年的累計骨痛熱症病例爲3萬零636起,包括過去五天來(9月27日至10月1日下午3時)新增的431起。
根據環境局9月30日發布的文告,盡管過去七個星期每周新增的骨痛熱症病例減少了56%,但環境局通過捕卵器捉到的埃及伊蚊數量有增加迹象,當局提醒防蚊工作仍舊不可松懈。
裏峇峇利一帶病例最多
當局指出,設置在住宅區的捕卵器自9月初起捕捉到的埃及伊蚊日益增加,過去三周增加了12%。“骨痛熱症病例數量依然處于高水平,而且過去幾個星期的病例下降速度放緩,埃及伊蚊數量增加可能引發另一波骨痛熱症高峰。”
至于本地骨痛熱症黑區,截至前天,有10起或更多病例的本地骨痛熱症黑區達70個;病例少于10起的則有118個。
其中,包括利安尼山路、金炎路、來益路、馬丁坊等在內的裏峇峇利(River Valley)一帶自從被列爲骨痛熱症集中區以來,已累計379起骨痛熱症病例,是目前有10起或以上病例的黑區中,病例最多的。
另外,有305個骨痛熱症集中區目前被列爲“綠色警戒”級別的集中區。這些集中區目前雖然已沒有新增的骨痛熱症病例,但還是須接受當局三周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