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拾遺
冠病疫情推高了全球對醫療防護配備的需求,也使本地股市罕見地出現了美國知名基金經理彼得·林奇(Peter Lynch)所說的“漲幅10倍的股只”(ten-bagger stock)。實際上,在凱利板上市的美德向邦醫療國際(Medtecs International),今年以來的股價漲幅遠遠超過10倍。
這只股去年底以每股3.7分收市,成交量只有87萬股。冠病疫情在全球一波接一波地蔓延,使這只股成爲股市的寵兒。在8月19日,它一度飙漲至1.98元,並以1.85元的價位收市,而當天的成交量高達7733萬股。在短短的八個多月,這只股的漲幅達50倍。
上個星期一,美國制藥商輝瑞宣布,它與德國公司共同研發的疫苗取得突破性的進展。這消息導致醫療防護配備股應聲暴跌。上星期五,美德向邦醫療閉市報0.885元,全周下跌了23%。即使如此,這個價位還是比去年底的股價高出23倍。投資者若在去年底以3700元買進10萬股美德向邦醫療的股票,目前他還是坐擁8萬8500元的賬面資産。
當然,這是事後孔明。要在股市低迷時買到有10倍或更大漲幅潛能的股票,並在股價上升時還不離不棄地持守,這並非大多數局外人所能做到的。其實,即使是局內人也有看走眼的時候。美德向邦醫療的前執行副董事長夏軍偉,便是其中的一個例子。
夏軍偉在2015年以570萬元或每股7分,認購美德向邦醫療配售的8180多萬股股票,占該公司擴大後股本的14.9%。今年1月底至2月初,他分批脫售所有的股權,套現1076萬元,或平均售價每股13.14分。換言之,他持守了這只股接近五年後,以近一倍的盈利脫售。要是他持守多幾個月,至今他的盈利可達約12倍。
夏軍偉在脫售股票後的兩個多星期,才作出披露。企業治理專家麥潤田隨即撰文,要求監管當局調查這是否涉及局內人交易、董事職責的履行以及適時呈報的問題。不過,夏軍偉在脫售股權後辭去董事的職位,這場小風波也就水過無痕,不了了之。
其實,投資者較爲關注的是,既然冠病疫情推動了醫療防護配備的需求以及相關公司的股價,那麽疫苗的面世是否會將它們的股價打回原形,回跌到疫情前的價位?醫療防護配備公司紛紛擴大産能以應付需求,是否會導致供過于求的現象,從而使股價回跌?在疫苗出現後,疫情下的股市寵兒,是否會淪爲股市的棄嬰?
對美德向邦醫療而言,疫情下的醫療防護配備需求激增,並非頭一遭。在2003年沙斯以及2009年的H1N1流感,美德向邦醫療都發了疫情財,並反映在股價上。在2003年,它的股價翻了一倍,而在2009年則翻了六倍多。相比較下,目前肆虐全球的冠病疫情,不僅使美德向邦醫療的股價漲幅超過10倍,而且它的盈利增長也遠比過去的疫情來得高。
今年首三個季度,美德向邦醫療的總營收達2億8720萬美元(3億8700萬新元),比去年同期的5007萬美元增加4.7倍。與此同時,它取得淨利8463萬美元,遠超出去年同期的43萬美元。雖然産品售價在今年4月見頂,但是由于原材料價格下跌以及公司自家品牌産品銷售額增加,使它的毛利率(毛利與營收的比率)從第一季的18%增加至第三季的53%。
公司在公布第三季度的業績時指出,它預料第四季度的營收以及盈利都會創紀錄。換句話說,今年全年的淨利將至少達到1億3000萬美元,相當于每股盈利0.24美元(0.32新元)。以上星期五閉市價0.885新元計算,它的預示市盈率(P/E,股價與每股盈利比率)少過三倍。
市盈率偏低顯示了淩厲的股價漲勢還沒有完全反映強勁的盈利增長,但它也意味著投資者對它的盈利增長是否可持續,存有疑慮。因此,疫苗研發進展消息,對它的股價構成極大的壓力。
戴口罩將成新常態
預防其他疾病傳播
針對市場的疑慮,美德向邦醫療指出,在這五年內,醫療防護配備需求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將達7.8%。即使在後疫情時代,戴口罩將成爲新常態,以預防其他疾病的傳播。此外,冠病疫情出現醫療防護配備短缺的現象,提高了各國政府對物資儲備的意識。
美德向邦醫療在中國、菲律賓以及柬埔寨設廠生産自家品牌的産品,並在全球向第三方供應商采購産品,爲顧客提供“從頭到腳”的醫療防護配備。在今年首三個季度,自家品牌的産品銷售量,占總營收的68%。
雖然美德向邦醫療今年以來的股價表現優異,但是它還是屬于小市值的公司。以上星期五的閉市價計算,它在新加坡以及台灣兩地上市的總市值近6億元。此外,公司創辦人以及董事長楊克誠的持股權只有10.51%,而公衆持股占了89.49%。因此,這只股成爲炒家青睐的對象,導致它的股價劇烈波動。
另一方面,這只股在台灣的股價表現,持續比新加坡的股價高出許多。上星期五,它在台灣股市以29.45元新台幣作收,相當于1.39新元。這比它在新加坡的閉市價高出36%。
在疫苗出現後,美德向邦醫療是否能繼續保持盈利增長的勢頭,將左右它的股價走勢。身爲小市值的公司,它有必要持續加強企業的治理,避免類似夏軍偉的事件重演。此外,大股東若能提高持股權,將能加強投資者的信心。對于本地投資者而言,加強股東的溝通或許可縮小本地股價與台灣股價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