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學校考試與評估、爲學生提供多元升學渠道、提倡跨學科教育……我國教育戰略近年正發生轉變,教育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表示,把教育更側重在技能培養而非考試成績上,也意味著學習與進修應貫穿每個國人的職業生涯與一生。
“每個人都必須將終身學習作爲一種個人習慣,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
黃循財昨天作爲首位受邀嘉賓,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爲慶祝建校115周年所舉辦的“NUS115”系列講座中,發表題爲“塑造教育的未來”演講,超過1000名國大學生、教職員與校友通過網絡收看了在國大邵氏基金校友會大廈禮堂進行的現場直播。
黃循財認爲,本地各大專學府在國人的終身學習方面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不僅是一段四年的關系,你還須和你所有的學生建立一種終身關系。這不僅是要讓他們以校友的身份捐款,還在于在學生進入職場後爲他們提供支持。”
這包括讓校友了解最新的行業趨勢,幫助他們發展專業網絡,並鼓勵他們積極提高和學習新技能。黃循財說,學術界管教育,業界管招聘,兩者河水不犯井水的模式已經落伍,相互有不少合作的進步空間。
他宣布,總理公署部長兼教育部和外交部第二部長孟理齊博士將主持一項評估,看教育部要做些什麽,以確保工藝教育學院和理工學院學生能掌握到他們有興趣的精深技能,同時他們的競爭力也能符合雇主和行業需求。
四方面改善未來教育體系
黃循財在長約45分鍾的演講中,系統闡述了教育部將如何從四方面改善我國未來的教育體系。除了終身學習,也包括加倍投入提升(UPLIFT)弱勢學生,“消除人生起跑階段的差異,讓孩子充分獲得合適的健康、學習與發展上支持”。
另一戰略是培養學生在書本知識以外所需的態度與技能。從小學階段起,學校將取消評估和考試,而多出來的時間和空間,將專注在發展“21世紀技能(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上,這包括“核心價值觀如尊重和韌性,社會情感能力如做出負責任的決策,以及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等技能”。
此外,教育部爲有不同興趣與志向的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升學渠道。例如從中學開始,就有體育學校、國大數理中學、藝術學院可選擇。傾向更實際動手學習的,則可選擇裕峰中學(Crest Sec)和雲景中學(Spectra Sec)。
但黃循財也提醒,過于客制化的做法可能會適得其反。如中學分流制導致標簽化與汙名化的出現,因此教育部決定從2024年起全面推行科目編班計劃。
第四個戰略是推動更廣泛的跨學科學習。黃循財說:“我們須要這樣做,讓國人爲變幻莫測和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做好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