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社會企業使命系列
企業的使命是追求盈利,還是服務社會?近年來,本地創業界逐漸出現一些希望兼顧兩者的社會企業,在創造盈利的同時,以改善社會問題爲使命。
有的社會企業關心弱勢群體,有的關注環境能否永續發展,並提出創新解決方案。本系列邀請四家社會企業的創辦人,分享他們所關心的社會議題,以及計劃如何解決或改善。
李蕙心 報道
食材因爲體積太大不合要求而被丟棄,讓Kausmo餐館兩位年輕創辦人大感可惜而決定以這些食材制作美味佳肴,同時提倡減少糧食浪費文化。雖然兩人的影響力有限,但她們仍希望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爲社會做出貢獻。
新鮮完好卻缺了蒂頭的祖傳番茄(heirloom tomato)、香甜味美但外皮受損的得利卡特南瓜(delicata squash),兩者的共同點是被歸類爲“不良品”而慘遭淘汰。但是在Kausmo創辦人柯秋娴(27歲)和唐芙樂(25歲)的巧手之下,卻成了高級餐點的重要食材。
兩人是淡馬錫理工學院烹饪與餐飲管理專業文憑課程的學生,畢業後各自繼續升學。兩人在一次聚會時談起食材浪費的問題,于是寫信給本地食材進口商了解食材處理過程。一些進口商邀請她們到公司商談和參觀,她們才發現原來有些食材未送到零售店內擺賣之前,便經過一輪篩選。
柯秋娴和唐芙樂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強調,這些食材是新鮮良好的食物,當中包括未熟透的蔬果,有別于因爲即將損壞而被批發商捐出做慈善的食材。
兼任餐館經理的柯秋娴以香蕉舉例說:“進口商進口的香蕉是還沒熟的,若綠色外皮出現黃色,也就是開始熟了,就不能賣給零售商。這是因爲物流需求的緣故,香蕉運到零售商,再賣給消費者時可能就太熟了。進口商多數時候都會拿捏好食材的儲存和運輸時間,但偶爾會發生從外國運來的食材因爲船期延誤,而導致食材不適合出售。”
另外還有一些較昂貴的蔬果在運送途中輕微受損,而可能被客戶如高級餐館的主廚退貨,因此不適合售賣。
這些依然可食用的食材往往會被進口商送給親友或員工,若數量太大而進口商很快又有新貨到,只好把食材送交垃圾公司處理,以騰出冷藏儲存空間。
“我們認爲要應對太多浪費食物的問題,包括自助餐過剩的食物。可是身爲廚師,看到完好食材還未經過烹煮便被淘汰,讓我們感到很可惜。”
利用進口商淘汰食材 烹調歐亞洲風味套餐
2018年,兩人向一家咖啡館租了一個小廚房和用餐空間,每月一次用進口商淘汰的食材烹調結合歐洲和亞洲風味的套餐,招待少量顧客。唐芙樂負責烹煮,柯秋娴負責上菜並講解食材的來源和使用這些食材的意義。兩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更多人了解食材篩選過程。
除了被淘汰的食材,她們也選用以可持續方式養殖的本地海鮮,以及本地農場種植的原生植物。在運用食材方面也盡量使用每個部分,以減少浪費。
兩人的新概念獲得本地知名餐飲集團Les Amis的賞識,雙方組成合資公司于去年中開設Kausmo餐館,正式開始推廣減少食材浪費文化。
餐館的經營全由兩人包辦,餐館只設16個座位,只供應由六道菜組成的晚餐套餐。
柯秋娴說:“一些顧客因爲吃不完所有食物而感到抱歉,我們會說,沒關系,至少這些食材有機會上桌。若是甜品吃不完,我們會爲食客打包。”
廚房用具、冰箱和煤氣爐的容量幾乎與一般家庭一樣,小型的經營規模難以壯大,可是這個缺點卻成了餐館在抗疫阻斷措施期間的生存關鍵。
突如其來的冠病疫情打亂了許多餐館的運作,考驗商家的應變能力。柯秋娴和唐芙樂沒什麽生意包袱,迅速改變營業重心。
柯秋娴說:“我們的廚房很小,無法大量烹煮食物外賣,我們就用烤箱烤歐式面包,也把我們親手制作的紅茶菌(Kombucha)、辣醬和蘑菇面包醬裝瓶出售。”
餐館還提供三道菜套餐讓顧客預訂,並約好一個時間通過網絡視訊會議軟件見面。兩人遠程指導顧客如何爲餐點擺盤,然後講解每一道菜使用的食材和意義。
阻斷措施期間,很多人在家學習烹饪,餐館于是推出自制的意大利面和醬汁調料,讓顧客在家烹煮。
她們利用多種社交媒體進行宣傳,獲得顧客不錯的反響。餐館盡管沒有開放讓人就餐,但這些收入加上租金回扣和政府津貼,餐館依然收支平衡。
對唐芙樂而言,開餐館是很寶貴的人生經驗。“我們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很多東西,但我們邊做邊學。我們必須根據市場需求和趨勢靈活應變。”
被問及是否會在未來擴大餐館規模時,兩人表示,目前還沒有計劃,但在考慮是否要設立中央廚房大量制作醬料。
“醜食材”來源不定期 視進口商食材處理情況
她們指出,由于“醜食材”的來源不定期,完全視進口商的食材處理情況而定,因此大型連鎖餐館難以采用,小型餐館較適合推廣節約糧食概念。
她們並未把餐館當作賺錢工具,更多是作爲宣傳理念的途徑之一。通過餐館的用餐體驗、銷售醬料、面包等零售産品以及社交媒體,她們希望以這三個途徑加深人們對這類食材的了解,以及節約糧食的重要性。
柯秋娴說:“我們也就兩個人,沒有很大的野心,只想憑著自己擅長的技能爲推廣這個概念盡一分薄力。”
(本SME專版每逢星期四刊登。歡迎商團提供資訊,請傳真到63198125或電郵到[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