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張氏總會青年團通過六個小組推展工作,爲會館注入新力量。他們努力往更有組織和創新的方向發展,獲得資深理事以實際行動支持。
新加坡張氏總會青年團獲前輩會員全力支持,過去一年多迅速壯大,通過六大方面爲會館注入新力量。
去年12月召開會員大會時首播的《張氏總會理事經驗談》短片,由張氏總會青年團策劃執行,請來10名資深理事暢談他們的成功經驗及加入張氏總會的好處。四分半鍾的合集短片主題性強,制作精良,叫人耳目一新。
短片除了向資深理事致敬,也是青年團招募年輕會員的方式之一。張氏總會成立于1937年,現有約800名會員,青年團有40多人。
青年團六小組各司其職
青年團現已委任三名理事張群發、張財源和張昭通,以及張思樂爲顧問,並通過六個小組推展工作。
張氏總會副會長兼青年團團長張振銘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說:“這幾年我們陸續招攬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專才,現在能夠更有組織性地發展青年團。我們希望吸引和培養與時並進、具有能力的未來接班人,讓張氏總會更好地延續下去。”
青年團六小組之一的社區服務組,從2019年起到二房式組屋派發物資,以及爲有需要單位打掃和粉刷,每兩三個月就會組織一次這類義務活動。
小組主任張級珲說:“找人當義工比找人捐錢更難,因爲要洗廁所、除臭蟲等。不過參加活動的年輕人覺得很有意義,還拉了他們的親朋戚友一起來,每次活動都能招募到30多人,其中包括會員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他們有了歸屬感後,就會更想加入會館。”
由張嘉偉領導的企業組與社區服務組積極配合,從中培養年輕人的領導能力。企業組也通過多元化培訓,邀請成功企業家會員傳授經驗,引領有志之士邁向成功,並希望借此招攬更多年輕人加入張氏總會。
青年團的公共關系兼社交媒體組,則負責經營青年團面簿和Instagram賬號,以便與更多年輕人接軌。該組主任張春秀是會長張順團的女兒,從小跟著父親到張氏總會走動,對于會館的曆史和人物特別熟悉,是短片《張氏總會理事經驗談》的主要推手。
數碼創新組的主任是張偉明,他展示青年團新出爐的徽章,解釋徽章象征團結,整體設計符合年輕人喜歡的簡潔風格。不久後,青年團將以這枚徽章設計制服。
青年團另一位重要推手是會員兼基金會主任張建興。他是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專才,爲會館引進了社交平台領英(LinkedIn),並推行應用注冊會員。
他說:“我們在保持傳統書面聯絡方式的同時,也采納新科技。如此一來可以更快速把消息傳遞給會員,同時能夠整理大數據,並利用網絡平台舉辦講座和課程。”
張建興同時負責的張氏基金會是一個社會企業,由獨立專業資産經理管理,通過投資不同類型的資産增加會館收入。基金會將給予有志青年在財務、知識、資源等各方面的援助,爲會館培養年輕企業家,以及在教育和慈善事業方面做出貢獻。
資深理事爲青年團鋪路
青年團努力往更有組織和創新的方向發展,張氏總會資深理事都看在眼裏,並以實際行動支持。
在拍攝《張氏總會理事經驗談》短片時,張順團、張仰興、張遠谟、張雙洲、張子傑、張金陵、張民德、張學彬、張茂興和張俰賓10人都義不容辭。會長張順團第一次踏入攝影棚,還出動祖孫三代參與,他說:“一開始有點緊張,不過年輕人要做,我們當然要支持,鼓勵他們越做越好。”
43歲的張學彬是10名錄制短片的理事當中最年輕的,他的一席話頗有深意:“很多人都說會館是老人俱樂部,其實不然。認識多一些長輩,學習他們的故事和成功經驗,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前會長張仰興對于張氏總會現有的強大凝聚力和敬老尊賢的精神,感到十分欣慰。除了對青年團的意見采取開放態度,他也積極與其他理事溝通協商,爲青年團創造更理想的發揮空間。會館底層的卡拉OK室最近已辟爲青年團活動室,讓團員方便活動和更有歸屬感。
副會長兼青年團顧問張昭通同樣身體力行,在社區服務活動中常見其身影。他也積極發掘和提拔年輕理事,目前張氏總會40名理事當中就有九名來自青年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