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即將來臨,本地股市今年是否能牛氣沖天?每年受關注的“元月效應”似乎發揮些許作用,牛大哥小露兩手。
反映本地藍籌股走勢的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從去年底的2843.81點,在13個交易日內上漲了173.34點或6%,當中有三個交易日挺進3000點這關鍵位置。然而好景不常,後勁稍嫌不足的海指在3000點關口並沒站穩多久,就退低並回吐些許漲幅,全月上漲2.1%。
不過,與亞太市場相比較,我國股市表現則遜色,香港、首爾、上海及台灣股市1月份的漲幅介于2.7%至3.87%。
所謂“元月效應”,是指在每年的1月,股市裏的買家通常會比較多,這個情況使到股價傾向上漲。不過,這並不是一個定律,以往不乏股價在1月下跌的例子。例如,2016年1月份海指便下跌8.8%,當時受到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及美國聯邦儲備局加息所沖擊,各地股市普遍慘敗。
新加坡交易所市場戰略師霍維(Geoff Howie)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全球市場繼續密切關注疫苗接種和經濟複蘇進展,海指這個月每日起伏與美國標普500指數呈70%正相關。
盡管全球冠病疫情病例一直居高不下,變異病毒近期出現更使疫情升溫,但疫苗問世加上我國防疫有功,去年底邁入解封第三階段,提振市場情緒,讓投資者對經濟複蘇前景重燃希望。
另外,民主黨時隔10年重新掌控美國國會參衆兩院,掀起藍色浪潮進一步推動全球股市上揚,美國國會大廈暴發騷亂事件也沒有打擊市場信心。美國總統拜登本月20日順利宣誓就職,投資者對新任總統早前提出的1.9萬億美元(約2.52萬億新元)纾困方案寄予厚望,美國股市創新高,帶動亞洲股市上漲,海指更在21日攀上過去一年來最高位。
然而,即便美國聯邦儲備局維持利率接近零及購債力度以刺激經濟,但利好出盡便是利空。市場人士認爲,本地股市近期下跌,但跌幅並不大,相信是套利活動所影響。
SITI 8基金管理公司董事蕭玮恩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指出,今年市場情緒肯定比去年更加樂觀,只是不確定複蘇步伐有多快。除了我國下個月即將公布財政預算案值得關注,若新加坡能重新開放邊境,讓更多訪客可以到訪我國,這都有利于本地股市再度沖刺。
30只海指成份股本月升多跌少,豐益國際(Wilmar)領漲,上揚13.3%,泰國釀酒(ThaiBev)、怡和合發(Jardine C&C)及香港置地(Hongkong Land)也都取得雙位數上升,漲幅介于10.3%至12.9%。
有13只成份股則跑輸大盤,跌幅最顯著者爲城市發展(CDL)和吉寶企業(Keppel Corp),1月份分別跌9.4%和6.9%,皆受負面消息沖擊。
城市發展公司董事接二連三辭職、投資中國房地産公司協信遠創(Sincere Property Group)蒙受損失,公司更發出盈利預警,預計全年業績出現虧損;吉寶企業去年蒙受5億零600萬元虧損,集團表示將退出岸外鑽油台業務,導致昨日股價暴跌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