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當青景中學科學教師納西爾博士開始負責三種不同源流學生的教學時,他發現即便是以同一種教學法授課,普通(工藝)源流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接受度還是相對較低。
納西爾(Dr. Muhammad Nazir Amir,43歲)本周受訪時指出,他最初以爲,這是因爲這些學生來自較貧寒的家庭,或是學習速度較慢。“結果我去問這些學生的反饋,他們只回了我簡單一句,‘老師,課程很無聊’。這讓我開始反思。”
納西爾在接下來的15年裏,結合“設計思維”理念,爲校內普通(工藝)源流學生設計了一種以項目制作爲結果導向,再在制作過程中融入課綱內容的教學法,讓學生找到學習的目的,並讓學習過程變得有趣。
入選設計教育峰會推動教育變革範例
他的創新教學法成爲今年設計教育峰會(Design Education Summit)上,其中一個入選通過設計推動教育變革的範例。
設計教育峰會由新加坡設計理事會(Design Singapore Council)與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國際設計中心(SUTD-MIT International Design Centre)聯合舉辦,昨天舉行的線上活動吸引超過600名國內外教育業界人士參加。
2005年,納西爾帶學生到新加坡智障人士福利促進會(MINDS)做義工時,發現患有智力障礙的兒童無法專注聽老師講故事。
他于是想到讓學生從故事書找靈感,設計會動的玩具,配合童話場景,讓故事生動起來。
例如,有學生就運用科學原理,將廚房用紙卷成頭發狀,放在與輪軸相連的滑輪上,複制出童話中長發公主(Rapunzel)垂下長發讓王子爬上她所在的高塔場景。
“我讓中二的普通(工藝)源流學生花一整個學期的時間做出這個項目。他們帶著解決問題的心態上課,科學課學習力與簡單機械的概念,在英文和戲劇課學敘事和戲劇化手法,又在電腦課學制作電子簡報(PowerPoint)和動畫,這些內容都是課綱上的。
“用以前的教學法,學生說無聊和聽不懂。有了制作項目這個目標,我教他們一次就懂了。”
他也說,這些學生之後還向其他幼教教師傳授制作教具的經驗。“普通(工藝)源流學生通過這個項目,找到了自我價值和提高自信。最重要的是,他們找回了學習的意義和樂趣。”
納西爾所使用的“設計思維”指的是以用戶需求爲出發點,爲他們設計出創新的解決方案。過程包括抱持同理心從用戶角度思考,確定用戶需要,發揮創意,制作原型,到最終實際測試出成品爲止。納西爾目前是教育部屬下新加坡教師學院的特級教師,負責指導其他教師。
黃循財:設計思維是職場必備軟技能之一
教育部長兼財政部第二部長黃循財昨天受邀爲設計教育峰會作開幕致辭時說,設計思維是職場人才必備軟技能之一,須從小培養,讓年輕人“成爲適應力強、靈活且創新的問題解決者”。
“這就是爲何學生會接觸創造性思維以及設計的原則和過程,幫助他們思考解決複雜問題的新穎解決方案。行業合作夥伴和高等學府之間的合作也爲學生提供了寶貴的機會,讓他們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爲滿足社會需要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