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小時候不甚體會、不當回事,長大後卻感受至深。
各國應對冠病疫情的封鎖措施阻斷了許多遊子的歸家路。回家團圓,成了他們在辛醜牛年這個特殊的農曆新年裏,最樸實又奢侈的願望。華文媒體集團旗下zaobao.sg、《聯合早報》《聯合晚報》《新明日報》以及兩家電台UFM100.3和96.3好FM,與馬來西亞《星洲日報》聯手舉辦“好想回家過個年”活動,邀請與親人分隔兩地的讀者分享他們對親人的思念。
三位讀者憑著感人思鄉情獲選,得以將春節“愛心禮包”直接遞送給馬來西亞的親人,而親人也能同時把他們的愛心包裹寄送來新加坡,禮物交換全程由兩家新聞室協助達成。我們也通過采訪,了解這三位遊子過去一年的經曆與哀思。
許健倫呂麗芳: 隔空教兒上網課挑戰大
一道長堤分隔兩岸,父母在這頭,孩子卻在那頭。
對于來自馬來西亞的夫妻許健倫(39歲,工程師)和呂麗芳(35歲,銷售執行員)來說,過去的一年是不幸的。因爲疫情,他們無法定期回槟城和兩個七歲與三歲大的兒子團聚;呂麗芳的父親期間因病過世,她也無法回國奔喪,陪他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但對兩人而言,他們也還算幸運的是,因爲呂麗芳的母親可幫忙照顧孩子,讓夫妻倆能全力在本地拼事業。每天一早上班前和晚上回家後都與孩子視頻通話,看著屏幕,夫妻倆見證了從不怎麽會說話的小兒子,變成伶牙俐齒的頑皮“小瓜”。
隔空教在槟城讀小學一年級的大兒子上網絡課程,成了夫妻疫情期間最大的挑戰之一。呂麗芳說:“當地學校不開,改成在家學習。但老人家不懂網絡,孩子從小也少接觸科技産品,我們要從零教起。不能面對面接觸更增加難度,只能通話時各准備兩台手機,一台用來視頻,一台用來展示如何輸入符號、下載應用和網上交作業,很不容易。”
入選“好想回家過個年”活動後,夫妻倆送出的其中一份禮物,是一台新手機,替換呂麗芳母親仍在用的舊機,使兩地連線更順暢。另一份禮物,則是樂高玩具。許健倫說:“拼樂高是我的愛好,也是我和孩子的親子活動。”
兩個孩子自出生就一直生活在槟城,與新加坡相距700多公裏。許健倫和呂麗芳過去每月至少一次乘坐飛機回家看孩子。
呂麗芳分享道:“星期五放工後乘最早的班機出發,星期日搭深夜最晚的班機回新加坡,睡個覺又開始一周的工作。累是累,但不希望錯過和孩子一起的每一分鍾,也不想錯失他們成長的每一個重要時刻。如果我們提前幾個月看到特價機票,還會連續幾個周末回去。”
算了算,這些年光是花在機票上的費用,至少有五位數。
爲抗擊冠病疫情,馬來西亞去年3月18日實施第一輪行動管制令,也斷了夫妻倆每月回家的念頭。
隨後我國開始病毒阻斷措施,呂麗芳一度有了辭職回家的沖動。“我接受不了和孩子這麽多個月的分離。但冷靜下來後,想想孩子還小,我得做工養家,還是忍了下來。”
采訪最後,呂麗芳許下了她的新年願望。“過去的一年我錯過陪伴親人的離去,孩子的成長,有很多遺憾。我的新年願望是疫情快快過去,遊子盡早和家人團聚。相信這個願望不只屬于我,也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