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貝盈 報道
更多國人近年從組屋遷至私宅,建屋發展局五年一度的調查顯示,住在組屋的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人口首次出現減少,從2013年的306萬人略減至2018年的304萬人。
建屋局昨天發文告公布2018年組屋住戶抽樣調查中,有關國人生活習慣和住房願望的調查結果。
盡管本地居民總人口在2013年至2018年間仍有所增長,最新調查首次發現,住在組屋的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即屋主或共有人、組屋租戶和住戶成員(occupier)的人口,卻減少了約1萬8000人。這與居住在私宅的公民和永久居民人數增加形成對比。
不過,2018年仍有101萬戶組屋住戶,較前五年多了10萬戶。住戶規模則在縮小,平均住戶人數從2013年的3.4人遞減到2018年的3.1人。
建屋局受詢時指出,組屋居民人口減少主要是因爲有更多居民從組屋搬去私宅。“如今居民受教育程度更高,能夠謀得較高薪的工作,並且有購買私宅的財務能力。較遲結婚者也會積累更多存款購買私宅。”
該局也指出,其他可能導致組屋居民人口減少的因素包括生育率較低,或是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自然流失。
建屋局表示會持續關注人口變化,並將繼續在確保組屋負擔得起的同時,提供能滿足居民需求的優質生活環境。
新加坡國立大學房地産與城市研究院副院長李乃佳博士受訪時指出,更多人搬去私宅,相信也與代際財富轉移的社會趨勢有關。
他解釋,更多年長者在晚年累積一定的財務能力,能夠幫子女償還部分房款,加上更多人覺得私宅升值空間比較高,促使越來越多買家轉向私宅。
“近年這個趨勢仍在延續,房子升值空間的問題固然有待探討,但組屋作爲社會安全網,居民人口不會減少太多,到了一定程度就會趨穩。”
更多年輕居民期望提升住房
建屋局自1968年起,每五年進行一次組屋住戶抽樣調查,研究和分析組屋居民人口形態的轉變,作爲日後檢討現有政策和制定新政策時的參考。最近這次調查是在2018年1月至9月間進行,共有近8000戶人家參加。
調查也發現,更多年輕居民期望提升他們的住房,每10名未滿35歲的年輕居民當中,有七人希望提升至更大的房型、私宅,或是從租賃單位遷至已售單位。
相較之下,每10名年長居民當中,近八人都對目前的組屋房型感到滿意。
建屋局指出,各年齡層居民對住房的願望不同,較年輕居民的工作日子更長、收入潛能更高,對住房的願望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約92.3%組屋住戶仍希望步入晚年後住在組屋。其中近一半是傾向于住在三房式或更小型單位,因爲容易打理,而且隨著家庭人數減少,不再需要那麽大的空間。
更多年長住戶傾向原地養老 刊第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