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初愈或從事劇烈體力勞動的員工也有更大的中暑風險,例如有員工在儲存槽內工作時中暑,結果因後遺症逝世。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理事會在指導方針中首次加入關于熱損傷急救的方法,教導雇主和其他同事如何在等待救援時協助爲中暑的員工降溫。
根據工作場所安全與衛生理事會出版的《管理工作場所中暑指導方針》中的案例,一名員工在下午2時左右,通過繩索進入輪船的儲存槽。他因儲存槽通風不足和進行劇烈體力活動而中暑。這名員工隨後大聲求助,被同事拉至儲存槽地面和立即送往醫院,但還是在兩周後因中暑後遺症不幸過世。
在另一起個案中,一名員工剛從腹瀉和胃病康複後就被安排在工地安裝支架。當時,工地的溫度高達35.3攝氏度,員工開工不久後便走路不穩,癱坐地上,同事馬上將他送入冷氣房並爲他施救,入院後確診爲中暑。理事會建議雇主在開工前應查看員工身體狀況,以及盡量把激烈體力勞動安排在早上或下午較遲時候進行。
新版指導方針也首次加入如何辨別和治療出現熱損傷的員工,讓雇主和同事能及早發現和施救。其中的症狀就包括暈眩、走路不穩、行爲看起來混亂、呼吸急促以及出現肌肉痙攣。雖然每個中暑患者的症狀都不同,但雇主若發現上述症狀,應及早開始嘗試降低員工體溫,以防萬一。
其中,降溫的方法就包括將中暑的員工帶到通風良好的陰涼處、脫去額外衣物,並且使用冰袋、濕毛巾或冷水爲他的身體降溫。此外,身旁的人也能幫忙爲患者扇風或使用低溫毯降溫。他們也應讓中暑的員工盡快補充液體,和馬上尋求治療。
除了上述做法,報告也指出,冷水浸泡法是幫助員工降溫的有效方法。公司可將疑似中暑的員工置入裝滿了冷水和冰塊的水缸內,並不斷讓水流動以及增加冰塊。啓動浸泡法後,公司應馬上傳召救護車,也必須密切注意員工在浸泡時的呼吸、血壓和脈沖,直到醫護人員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