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勞工在發達國家找工作著實不容易,企業出于降低人力成本的考慮倒是願意招,但繁瑣的雇員簽證又讓不少企業主猶豫了。即便是找到了工作,能不能獲得和本地員工平等的保障和尊重又是另一個難題。
依賴海外勞工的發達國家也很頭疼,本地人認爲外來者搶走了他們的飯碗,而外來者怨憤職場歧視,矛盾造就了更深的社會問題。新加坡政府在近日表達了一種立場,他們希望調整薪資結構控制海外勞工的數量。
新加坡人力部政務部長陳振泉在3月6日表示,他們會上調本地全職員工的最低薪資標准,從今年7月開始,被認爲是“全職員工”的本地人薪水須在新幣1100元以上,明年7月再上調100元,達到新幣1200元。
控制外來勞工爲什麽要調整本地人最低薪資?這與新加坡雇傭政策有關。政府規定,如果企業想要招聘海外員工,需要招聘足夠數量的本地員工。
顯然,海外員工的人低成本要比本地員工低,出于成本考量,對同等職位,企業更願意招募要價更低的海外員工。礙于政策因素,企業不得不“象征性”招本地人,只支付最低薪資。如果最低薪資不調整,企業“取巧”就變得越來越容易,間接放任海外勞工的數量增長。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陳振泉在人力部門預算討論會上表示,如果不根據市場走勢定期調整最低薪金,新加坡就會因員工收入普遍上揚,而間接放寬對外籍員工人數的管制。
新加坡將海外員工稱爲“客工”,每個企業必須遵守一項Dependency Ratio Ceiling的比例,以控制客工數量。例如在制造業,DCR爲60%,這意味著企業雇1位本地人,就可以獲得招1.5位客工的份額。
如果僅靠本地人就業,新加坡絕不可能給企業供應足夠多的人力資源。這個問題隨著老齡化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新加坡的生育率已經跌至1.4以下,根據聯合國預測的數據,到2050年,新加坡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將達到33.9%,雖然低于韓國的35.1%,但仍高于其它亞洲國家。爲了保障經濟發展,新加坡采取的政策與香港類似——引進外來勞工。開放的簽證政策,曾吸引了不少馬來西亞和中國的勞工。在120萬客工裏,大約40%從事勞動密集型工作,比如做建築工人。
攝影師Xyza Bacani拍攝新加坡的中國客工
新加坡人力部調整本地人薪資以減少勞工的數量的做法,表達了保守的立場,他們似乎也得到了預期的效果。
盡管,新加坡外來勞工在近幾來還是一直增長,但速度變慢了。根據人力部1月發布的數據,去年新加坡海外勞工就業人數增加了5700人。而2011年,這個數字是84800人。截至去年12月,新加坡有139.3萬名外籍工作者。
那外勞來新加坡工作真的好嗎?
外勞的生存質量卻不高。新加坡媒體曾曝光過客工受工傷但無法請病假的事件。因爲法律規定,如果外勞的工傷病假超過3天,企業主就需要上報安全事故。一旦上報,企業就需要支付客工醫療等各種費用。但新加坡的社會氛圍對客工並不怎麽寬容,企業不想負責,連醫生都不敢給受傷勞工開病假條,他們可能會因此被吊銷行醫執照。一位菲律賓的攝影師Xyza Bacani曾長期觀察香港和新加坡的勞工群體,她曾這樣評價:“我覺得新加坡的工作條件比香港還要差。”
作爲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新加坡對人才的需求是不言而喻的。畢業生如何在衆多人才中脫穎而出,新加坡在求職教育上也是花了不少功夫的。
新APP助力職業選擇
剛出學校大門,大學生往往會陷入對未來的迷茫期中,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應該朝哪個方向發展,但是,現在這種迷茫或許可以得到減少,因爲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推出了一款APP來幫助學生尋找喜歡的職業並向其發展。
the NUS career+app將會爲學生們提供所在專業可能的職業發展方向,並向學生推薦適合的職業。除此以外,這款APP還將以全新加坡爲範圍,爲學生提供“實時”的招聘信息,呈現他們所選領域的工作崗位數量。
“職業起步計劃”幫助受雇
在推出APP之前,新加坡已經推出了“職業起步計劃”,以此來協助畢業生提高受雇機會,加強學生覓職與職業規劃能力。
通過計劃,學生將有機會參加與覓職常識相關培訓工作、企業聯系活動、實體與虛擬職業展。
另外,他們可獲得工作轉介機會,入職後也會獲得支援。
盡管如此,爲了讓學生們能夠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職業,政府會繼續加強力度支持學生發揮自己的潛力,並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們對就業形勢政策等更加了解。
政府將從提供信息、職業輔導和提升學生覓職能力這三方面來加強對畢業生的支援。
協助中小企業培養人才
實現就業是需要求職者與雇主參與的一個雙向的過程,僅僅只是對大學生進行培養、教育是不夠的,一些小企業也需要這方面的幫助。
新加坡政府推出的“管理培訓生計劃”和“企業實習計劃”,將耗資3000萬新元(約合1.5億元人民幣),協助中小企業培養下一代人才,並希望在未來5年內協助中小企業招攬到2000名大學畢業生。
管理培訓生計劃
目標是大學畢業生。根據該計劃,在爲期18個月的培訓期內,中小企業將安排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在産品的研發和市場管理等多個方面,直接培訓和指導畢業生參與公司的核心業務運營。
每個畢業生將獲得至少2500新元的薪金。而政府將以“一對一”的方式資助中小企業,一名畢業生18個月的培訓經費約3萬新元(不含薪金),政府將出資一半。
畢業于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以及新加坡管理大學等3所國立大學且工作經驗少于2年,或畢業于新躍大學且工作經驗少于3年的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都可提出申請。
企業實習計劃
目標是在讀的理工學院和大學的優秀學生。實習生將由本地3所大學和5所理工學院推薦,再由中小企業面試甄選。
獲選的學生有機會利用學校假期,到中小企業實習16個星期。完成實習後,大學生將分別得到每星期200新元或300新元的津貼。
對于有意參與這2項計劃的中小企業的資質,政府也做了明確規定,即本地公民在公司的持股必須在30%以上,制造業企業的集團資産少于1500萬新元,或者服務業企業的全職員工少于200人,每年至少500萬新元營業收入,或者過去3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高于行業平均數,並能提出良好的發展方針以及人才培訓計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