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些下班不願回家的中年人
前幾天下班回家,當時已經是晚上十點了,天氣寒冷,小區裏面只零星的亮著幾個路燈,環境冷清靜谧。
快到單元樓時,我發現停在路邊的一輛比亞迪小橋車還亮著車燈,我撇過頭看了一眼,車內有一名中年男子正在埋頭吸煙,手機上還刷著某音,看起來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我突然想起了一個關乎于中年人的問題:
“爲什麽很多人開車回家,已經到樓下了,卻不下車還要在車裏坐好久?”
有回答這麽說道:
“很多時候我也不想下車,因爲那是一個分界點。推開車門你就是柴米油鹽、是父親、是兒子、唯獨不是你自己。只有一個人在車上靜靜,抽根煙,這個軀體才屬于自己。”
很多人贊同,但有人問了一個問題
“累了可以找朋友喝酒聊天,傾訴心聲呀?”
有人回複:
“中年人沒有朋友。”
短短幾個字,卻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確實,人到中年,面對壓力的時候更願意獨處。
不是不願意呼朋喚友排解寂寞,而是當你打開幾千人的通訊錄,卻不知道應該找誰。
中年人的尴尬, 從沒有朋友開始。
2、爲什麽人到中年,朋友越來越少
有人發牢騷,人生少三五好友陪伴是一種遺憾,總覺得生活少了點趣味。
不禁感歎:人到中年,朋友越來越少,大家走著走著就散了。
1) 遇到的人很多,卻很少可以走進心裏
想起我們的小時候,一包零食就能建立友誼,一起打球、共同學習、聊聊暗戀的女生,就可以對別人說這是我兄弟。
遇上志同道合的人,大家興趣所至,幹脆一起組個樂隊,共同釋放自己。
畢了業,還能和朋友一起瘋,周末約出來吃吃喝喝。
但朋友之間的疏離,往往也是從是畢了業開始的。
畢業之後,迫于生活,大家各奔前程,彼此相處時間減少,偶爾出來聚會,也總有些尴尬,沒有之前放得那麽開了。
畢竟圈子不同,大家的共同話題也變得少了。
有些人結了婚,有了孩子,哥幾個一起討論孩子婚姻各自生活冷暖,畢竟缺乏趣味,很多人習慣把苦往肚子裏咽,所以越來越沉默,越來越難以向人傾訴。
更讓人無奈的是:
我們雖然遇到了越來越多的人,但是能走近心裏的越來越少。
中年人的世界,早已不像學生時代那樣單純,爲了生活,每個人不得不演戲,篩選交際圈子,希望獲得更有利的人脈。
而所謂友情,早已淡然。
2) 生活壓力大,沒有精力維系朋友
辛苦上班的中年,來自業績的壓力,領導同事的壓力,家庭的壓力,他們所走的每一步都需要精打細算,他們被生活的壓力裹挾著走。
終于熬到下班, 突然接到學校打來的電話,孩子在學校打傷了同學,無可避免醫藥費,孩子需要開家長會,又是請 一天假。
各種興趣班,補習課費用,柴米油鹽的生活,飙升的菜市場價格…..
都說中年人像鹹魚,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而朋友對于中年人來說,就是稀世珍品,也是很難開口去談的東西。
有時間甯願躺在床上休息,根本沒精力再去維系友情。
即使難得一聚,我們也早已習慣不動聲色地有說有笑。
爲了不讓人擔心,不讓人同情和看低,誰不是拼命隱藏著心酸與無奈,努力裝出過得滋潤的樣子。
在這種僞裝式的交談中,逐漸對對朋友二字看淡,朋友,越走越遠了。
3) 朋友變成人脈,友情消失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有哪一瞬間你覺得你的好朋友不能再成爲你的朋友了?
評論區的回答每一條都略顯紮心。
有網友說了一個關于“友情疏遠” 的問題“:
高中結識了一個好朋友,我們睡一起、吃一起、玩一起,學一起,形影不離。
直到我考上了大學,而她卻直接進入了社會。
她開始做起了微商,從那以後,她每周都要給我安利新的各種各樣不同的護膚品。
實在扛不住她的各種撒嬌和感情牌的壓力,于是掏錢購買了她的産品。
從那之後,她三天兩頭換個品牌換個品類推給我,還打算拉我入夥做微商。
之前我們都是直呼其名,那段時間,她竟然改口叫我“親愛的~”。
那時起,我就當做沒有了這個朋友。
東東槍說過一句話:
友情是何時消失的?從被你當做人脈的那一刻開始。
友情的本質是感情,人脈的本質是利益。
感情與利益緊緊結合在一起,友情和人脈才能順利實現對接和交換。
在經濟學上,這種現象屬于價值變現,付出友情,把友情放到“人脈市場”,用具體的“利益”明碼標價,友情才能真正變現爲人脈資源。
很多人都有社交焦慮,焦慮的本質不是擔心失去朋友,焦慮的本質是友情的價值貶值。
友情,終究抵不過價值交換。
3、真實的朋友,是互不打擾,互相惦念
張韶涵在吐槽大會說過的一段話:“我並不是朋友少,而是我對朋友的理解與大衆不同。
雖然大家都說朋友多,對以後人生的道路總是有幫助的,但是我自己有翅膀,不需要那麽多朋友來幫我修路,所以我只要有幾個真正了解自己的朋友就足夠了。”
有的朋友只是熟悉的陌生人,而有的朋友會是一生的摯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和生活。
我們不必去強求沒一段情感都完美,不要強留那些不屬于你的人。
蔡康永對友情有過這樣的解讀:“永遠不要把友情放在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有的朋友就是在一個階段帶給自己美好東西的人,互相享受而不要相互捆綁。”
好友的相處之道,讓彼此“舒服”才能走的更遠。
不會有利益的紛爭,更不會強制要求對方,只有彼此的信任和惦念。
距離也是一種美好,舒服的友誼不用把賭坊捆在身邊,也不用限制對方的社交自由。不管距離多遠,見面了你們還能無話不談,在彼此心中都是最重要,這就夠了。
4、寫在最後
人到中年,要學會給生活做減法,融不進去的圈子,無法強求的友情,該斷就斷了吧。
汪涵的朋友圈不到100人,他解釋說:“朋友圈最多的時候有一百多人,我已經覺得很可怕了。而刪除一些好友後,他感覺非常輕松,所有時間都是自己的,自在得一塌糊塗。”
佐佐木典士在《簡單的生活》中寫道:你的時間有限,請不要爲雜物生活。
朋友雖好,請不要貪多。
更多幹貨內容,請關注公衆號【秋葉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