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于斌
出品 | 于見(ID:mpyujian)
在已經進入“下半場”的綜合電商、垂直電商領域,唯品會和它的“特賣網站”之路正持續喪失存在感。回望周傑倫代言期間的“巅峰時刻”,我們往往會感慨在短短幾年時間裏,唯品會就成爲乏人問津的電商行業的“過去式”了。
在後來者拼多多早已超過400億美金市值的“反襯”下,難以想象作爲一家背景雄厚的老牌電商巨頭,唯品會目前的市值水平還在百億美金的水平線之下“掙紮”,這昭示的是資本市場對它的不看好,也預示了它未來在行業中想要再次突圍的艱難。
更嚴重的是,不論是在平台運營、消費者服務還是轉型方向上,唯品會近年來的表現都說不上太好,這讓唯品會的日子始終不太好過。
頻遭假貨質疑的唯品會,如何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需要指出的是,假貨問題作爲一家電商平台的基本運營問題,這已經是電商網站需要解決的最根本問題之一了。可一直到今天,唯品會仍然會頻繁地陷入到這種最根本的平台“硬傷”當中。
就在不久之前,唯品會又一次被消費者協會曝出“涉嫌造假”醜聞。根據相關新聞報道顯示,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的一則六十款羊絨衫比較試驗結果顯示,一件購自唯品會的針織衫産品涉嫌造假。
該産品是由無錫阿拉貝爾針紡制品有限公司銷售的“ROYAR 鹿皇羊”牌衛衣針織衫,市場售價爲689元。在産品的相關標識中,這款針織衫的綿羊毛含量爲53.5%,山羊絨含量爲45%。但經過消費者協會專業檢測卻發現,這款産品實際成分卻是百分百羊毛。
當然,這一次被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公開曝光售假並不是唯品會第一次遭遇假貨質疑,在過去的幾年時間裏,唯品會平台中存在的假貨問題始終甚囂塵上,不時就被曝出一個大新聞。
在百度上搜索“唯品會 假貨”關鍵詞,我們可以看到近四百萬條搜索結果,其中在各大問答、消費者投訴平台、貼吧等上面能看到數量衆多的消費者投訴內容,相關媒體跟進報道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以比較知名的互聯網投訴平台爲例。在21CN聚投訴平台上,有關唯品會的投訴量達到3783起。需要說明的是,從去年到現在,唯品會在21CN聚投訴平台上的投訴解決率表現的一直有些不穩定,雖然現在已經上升到了82.61%,但在2019年12月,其投訴解決率只有63%,這個數字顯然是說不過去的。
再來看看新浪旗下的消費者服務平台聚投訴。在聚投訴平台裏,關于唯品會的累計有效投訴已經高達964994起,24小時有效投訴量也有4867起。而翻看消費者投訴的諸多內容,我們可以看到大量關于唯品會“出售瑕疵産品”、“虛假宣傳”、服務及售後問題、“賣假貨”問題等。
其實從平台的角度來說,出現假貨往往是很難完全規避的,畢竟在很多時候,平台方並沒有辦法能夠完全做到對所有商品和商家的有效監管。
這時就體現出平台運營與售後服務的重要性了。遭遇假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消費者遭遇假貨問題的時候,平台方未能積極有效地協助消費者解決好退款或換貨事宜。遺憾的是,在這一點上,唯品會的表現也難說讓人滿意。
一直以來,唯品會都將“100%正品”、“假貨必賠”等當成自己向消費者的鄭重承諾,它還公開在官網宣稱自己自營的“每一件商品都經過層層嚴苛的品質把關,保證正品,更由專業的中國人民財産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承保,百分百保證假貨必賠”。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消費者卻往往難以得到唯品會官方的有效協助。
一而再、再而三的假貨風波和消費者持續不斷的投訴之下,唯品會似乎正陷入難以獲得消費者信任的“深淵”,這對一家電商平台來說幾乎是致命的。
以近日因爲要在美股退市、施行私有化的聚美優品爲例,這家電商平台就是因爲常年深陷“假貨”質疑而逐漸被消費者給“抛棄”的。前車之鑒在這裏,唯品會顯然是有步聚美優品後塵的風險。
電商行業發展了那麽多年之後,早期經常成爲輿論衆矢之的的假貨問題現如今在行業內早已有了相對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那就是只要構建起一個完善的內控、售後、問責及服務體系,積極傾聽消費者的聲音,假貨問題自然能夠迎刃而解。
顯然,唯品會假貨問題頻發的根源就在于它未能有效構建好這一套成熟的運營體系。那麽我們就要問了,那麽多年過去了,唯品會既沒有在平台影響力上實現突破,又未能在保障消費者權益方面做到越來越好,它到底幹什麽去了?
假貨問題這一電商領域最基本的問題都沒能解決好的情況下,唯品會又如何往更好的方向上繼續發展呢?
坐不穩的百億市值
一個多星期以前,唯品會股價上漲到了近15美元/股,這讓唯品會的總市值突破了一百億美元。于是在那一段時間裏,唯品會跻身中概股“百億美元俱樂部”的新聞頻頻占據人們的視線。
可好景不長,“百億美元俱樂部”的位子還沒坐熱,唯品會的股價又開始了下跌之路,截至2020年1月14日收盤,唯品會股價報收于14.85美元/股,總市值爲99.35億美元,仍然在百億市值以下徘徊。
這讓近一年來整體市值呈上漲態勢的唯品會愈發惹人質疑,它能否真的坐穩百億市值?它又能否保持住平台良性發展的態勢?在消費者投訴、假貨問題頻發的背景下,唯品會是否有希望繼續往著更高的股價水平提升?
要知道在幾年前的“巅峰期”,唯品會的總市值可是達到過150億美元的。而現在的它卻仍然在百億美元市值水平“掙紮”,這充分表明了唯品會近些年發展情況的“不順”。
早在2008年就已經成立的唯品會在平台發展早期,經曆了一段時間的“黃金歲月”。以“線上奧特萊斯”起家的它,憑借著對“特賣”模式的打造而成功在國內電商行業中占得一席之地。在這段時間裏,唯品會的發展速度十分驚人。
同時,成立伊始良好的行業競爭環境也給唯品會創造了“完美”的生長土壤,那時的淘寶與京東還遠沒有現在的影響力,後面攪動電商江湖的垂直電商、社交電商等在那時還幾乎都沒有成立。
于是,只用了短短四年的時間,唯品會就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並在上市之後繼續迎來了資本的持續看好。也就是在那段時間裏,唯品會的股價表現迎來高光時刻,總市值在高點超過了150億美元。
2012年之後的故事大家可能都大體上有了些認知,在此後的電商市場中,“貓狗大戰”成爲主流,細分垂直電商領域在綜合性電商平台的強勢圍剿下,還得相互之間騰出手來展開激烈的厮殺,再加上新零售、社交電商、生鮮電商等“風口”持續變化。一時間,不進則退的唯品會開始成爲電商行業裏的“昨日黃花”。
股價下跌、市值縮水、增速下滑……平台內部的發展困境和平台外部以阿裏系天貓、京東、拼多多等競爭對手爲代表的圍剿之下,仍然停留在“特賣模式”和“名品低價”業務模式的唯品會越來越難以追趕上行業頭部玩家的步伐。
積極自救,但效果不盡人意
客觀來說,其實唯品會很早就意識到自己在行業中所處的尴尬地位。以“特賣”爲核心的商業模式雖然在發展早期幫助唯品會實現了從零到一的發展,但越往後,其商業模式的短板就愈發突出。
畢竟“特賣”不是核心競爭力,這也是競爭對手們很容易就能複制、侵擾的領域。
于是從2016年底開始,唯品會就開啓了積極探索主營特賣業務模式之外的新道路。
起初,立足電商平台的互聯網金融平台比較火,就像螞蟻金服、京東金融、蘇甯金融等一樣,唯品會也借助了彼時熱火朝天的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風口”推出了旗下的“唯品金融”。甚至在2017年的時候,金融已經成爲唯品會旗下與電商、物流並列的核心戰略之一。
但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唯品金融”並未能取得什麽獨立的發展成績,它在行業中的影響力可以“忽略不計”,就更別談給唯品會帶來持續輸血了。
互聯網金融之外,唯品會的“自建物流”之路也走的磕磕絆絆,它在此期間還曾涉足生鮮電商領域,進行“生鮮社區店”的嘗試。
一番操作之後,這些主營電商業務之外的新興業務領域幾乎沒有一個做成的,于是在2018年第三季度,“折戟沉沙”的唯品會又宣布回歸“特賣”和“好貨”戰略。摸索不到新興業務模式的無奈之下,唯品會選擇“繼續做自己擅長的事”。
尴尬的問題來了,本來唯品會去大舉嘗試新興業務領地的“出發點”就是要突破已經進入發展瓶頸的“特賣”模式,可突破不成功之後,唯品會就只能回到特賣模式的“老路”上面。轉型失敗之下,平台商業模式瓶頸依然擺在那裏未能得到有效解決。
再加上互聯網紅利的消散、行業競爭環境的加劇以及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興方向的“紅火”,唯品會似乎已經很難在既有的商業模式上形成更大的突破了。
互聯網行業需要想象空間和“故事”,可對于一個沒有“故事”的唯品會來說,它還能走得長遠嗎?
不管能不能,反正我們相信唯品會是使出了全身力氣來希望自己走的更遠的。
大量業務轉型與聚焦動作之外,唯品會在近幾年也頻頻借助外部的力量來試圖重新崛起。2017年底,唯品會獲得了騰訊和京東的投資,注資、注入流量的的背景下,唯品會抱上了微信的大腿。可惜雖然新興流量渠道助力良多,但仍然沒有改變唯品會新增用戶增速疲軟的事實。
2018年8月,唯品會還曾發布了一個在B端市場對標拼多多的“唯品倉”,該平台是想要借助社交電商的流量紅利期,爲廣大微商、代購、批發群體提供“清庫存”能力,可惜這個平台上線之後一直未能取得用戶與商家的支持。
2019年7月,唯品會又開始將目光瞄准了線下實體商業,它以29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了老牌實體巨頭“杉杉商業”,該集團旗下擁有5家線下奧特萊斯廣場。一直有著“線上奧特萊斯”之稱的唯品會收購線下奧特萊斯,這怎麽看都是唯品會想要把特賣模式“一條路走到黑”的意味。
但從線上到線下的拓展就真的能夠救得了唯品會的特賣模式嗎?
從目前的結果來看,似乎仍然不太樂觀。重資産模式線下流量的布局下,其實更多的是唯品會在遭遇線上流量增長“瓶頸”的無可奈何之舉。這就像一場“賭博”,雖然表面看起來十分風光,但實際能否帶來“1+1大于2”的效果還需要持續的觀望。
時間來到2020年,用戶並沒有切實感受到唯品會線上+線下特賣“版圖”的特殊之處,或許在未來某一天我們可以感受到它的與衆不同?只是不知道行業內的其他巨頭玩家們會不會給唯品會這個“時間”和“機會”。
一個很大的問題在于,連線上經營都始終未能擺脫假貨問題與服務能力質疑,唯品會真的能夠搞定低增長、低毛利狀態下的線下運營,同時能將線上和線下實現有效打通嗎?
盡管在這些年來進行了頻繁的積極自救,但無一例外的,市場還是沒有能夠看到唯品會“掙紮”的良好效果,它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試錯”與摸索。
只是,在阿裏電商“帝國”、京東不甘行業老二、拼多多掀翻傳統電商江湖的行業背景下,留給唯品會的時間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