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魚尾獅,說的就是新加坡拉的故事嗎?”
朋友在參觀魚尾獅公園時這麽問。原來,他們還沒聽說過“獅子城”由來的故事。于是,我便根據《馬來紀年》裏敘述的、巨港的桑尼拉烏他馬王子發現新加坡的故事和他們分享。
魚尾獅公園裏大小兩座魚尾獅雕像。
那當然與這個旅遊局的宣傳標志“魚尾獅”不沾邊了。走著走著來到了加文納大橋,剛巧收到一則繞口令的短訊:西施打死四十四只石獅子。正忍俊不禁之際,蓦然擡頭,居然看到富麗敦酒店那一排石獅子頭雕像,原來新加坡真的有好多石獅子!
獨立橋的石獅子
橫跨加冷河和梧槽河兩大河口的“獨立橋”在1956年8月17日開幕通車。那是新加坡在1955年從英國殖民地當局爭取到自治後所建築的一個大項目,取名爲獨立橋表明了當時要繼續爭取獨立的決心。
令“立國一代”念念不忘的,便是那一對守橋的石獅子。這對石獅子是由意大利雕塑家魯特夫·諾裏(Rudolfo Nolli)設計,在他菲律賓的工作坊完成。
獨立橋和守橋石獅子。(國家檔案館照片)
獅子的頭略向右轉,看著迎面而來的交通。獨立橋和它的石獅子是當時新加坡的標志,國泰機構拍的第一部本土電影《獅子城》和後來邵氏的林鳳和張英才合演的《獨立橋之戀》都是以它爲賣點,海報也跟著電影把石獅子帶到國際。
1966年後擴建道路,石獅子被拆遷,1987年輾轉流落到巴西拉巴軍營;目前終于落戶在新加坡武裝部隊軍事訓練學院的操場,在每一屆畢業典禮上,檢閱每一個畢業的軍官。
石獅子後來落戶在新加坡武裝部隊軍事訓練學院。
石獅子雕塑家諾裏
諾裏在1888年生于意大利,早年跟隨家人到泰國參與大理石的雕塑和設計工作,因設計曼谷大橋和泰國王宮而成名,26歲時被冊封爲“騎士”(Cavaliere)。
接著他到新加坡發展事業,爲許多建築物設計大理石雕塑。很多有他設計雕塑物的建築,都被列爲被保留的國家古迹,例如已變身爲國家美術館的高等法院正面的山花浮雕、石柱柱頭和柱飾;丹戎巴葛火車站前的四座大雕像;還有新加坡中央醫院醫藥學院正門上的老鷹浮雕。
1956年後,諾裏轉向文萊發展,設計和建造回教堂。諾裏在新加坡的時候,幾乎是雕塑石獅子的“權威”,目前我們看到的石獅子,如前面提到的獨立橋石獅子,都是他的傑作。
諾裏在本地的石獅子
中國銀行正門的一對石獅子。
最著名和顯眼的,是諾裏爲浮爾頓大廈塑、圍繞大廈一圈的石獅子頭。除了獅子,諾裏也親力親爲替大廈設計和裝設了盾徽和其他雕塑裝飾。大廈建于1928年,以第一任海峽殖民地總督浮爾頓爲名,它曾是中央郵政總局、商會和交易所、財政部、經濟發展局、稅務署、海事局和新加坡俱樂部等。大廈目前已改建爲富麗敦酒店,2015年12月7日升格爲第71座國家古迹曆史性建築物。
剛剛被選爲國家古迹的埃爾金橋(Elgin Bridge),也有諾裏的“足迹”。橋墩正面是一個“大樹下的獅子”的盾徽,上面就有諾裏的簽名,那是一頭側身的獅子。盾徽是新加坡在1951年9月22日升格爲“市”後的市議會的紋章。
1954年,諾裏爲坐落在百得利路(Battery Rd)的中國銀行,雕塑了一對石獅子,鎮守銀行大門。與早期的風格對比的話,這對獅子線條較簡單,更具現代感。
其他較特別的石獅子
國家博物館側樓前的石獅子。
在梧槽路和武吉士路交界處,也就是在武吉士地鐵站對面的建築物武吉士村,上面也有一排石獅子的雕塑裝飾,其風格和獅子的樣子神韻,與富麗敦酒店的石獅子有點兒相似,就不知道是否也是諾裏的作品。
參觀過國家曆史博物館的話,在正門右手邊的側樓前,會看見一對石獅子和一對麒麟。這對獅子好像大有來頭呢!根劇國家檔案館的資料,先賢陳金鍾在樟宜的墓地前,有石獅、石麒麟、石象各一對的伴墓獸,不過後來墳墓被遷到武吉布朗,伴墓獸沒有隨行。如果對比一下,博物館側樓前的石獅子、石麒麟,倒和檔案照片裏的有幾分相似哩!
除了《馬來紀年》裏的故事外,這麽多年了,除了在動物園,在新加坡還沒聽說過有獅子的出現,而老虎爲患則有很多記載資料。那爲什麽會有王子因爲看到獅子,就以獅子城爲新加坡命名的“美麗的傳說”呢?
或許在700多年前,東南亞是處在以佛教爲主的三佛齊王朝勢力的影響,而獅子是佛教吉祥物,所以就以獅子爲國名,曆史上也的確有其他以獅子爲國名的佛教國家。
獅子威猛雄偉 ,又是祥瑞的象征,正祝福了小國國運亨通,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