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十個孩子九個磨
送女兒上學,上課後好一會,朋友才領著孩子匆匆跑來,邊推孩子邊說:“快快快!快去教室。”朋友又氣又心疼:“哎,臭小子賴床,催了幾遍都不起。起床晚了,沒時間吃早餐,待會肯定餓。”
朋友一句話,引發了一場“吐槽大會”。
“我家這個倒是不賴床,但是不催不動,不到最後一刻不出門。”
“寫作業更火大,明明10來分鍾就能寫完,拖拖拉拉大半個小時。”
……
說到拖拉,媽媽們一個個情緒激動,恨不得把孩子從教室裏拉出來,好好訓一頓。
很多媽媽表示,每天都在不停地催促中:“要上學了,快一點”、“吃飯快一點”、“快點寫作業”、“快點睡覺”,但是不管你怎麽催,孩子就是不緊不慢,讓人火氣直冒。
南京就有一位媽媽,因爲孩子寫作業太過磨蹭,被氣成了腦梗。
俗話說,十個孩子九個磨,一點都不假。調查顯示,孩子磨蹭長期登頂“孩子問題排行榜”。
孩子磨蹭讓很多家長頭疼不已。但是,孩子行爲背後是有原因的。除了生氣和催促,家長們更應該認真思考,孩子爲什麽會這麽磨蹭呢?
02 孩子並不是故意磨蹭
其實,孩子做事拖拉,父母火大,孩子卻很無辜。
很多時候,孩子磨蹭是一種無意識的行爲,由認知和經驗的局限所導致,並不是故意要拖拉。
(1)孩子“天生”就是磨蹭的
《爸爸去哪兒》中,有一次陳小春一直不停地催促兒子“快點”,最後Jasper不堪被催,對爸爸喊話:“can you stop angry now?”
對此,媽媽應采兒回應說:“催什麽嘛……腿短不是他的錯!”
受生理發育、認知水平的限制,6歲之前的孩子,沒有能力掌控快慢的節奏。我們覺得孩子慢,是因爲站在成人的角度在評判,但那就是孩子的正常表現。
(2)時間概念模糊
帶7歲的女兒去上興趣班。女兒問還有多久上課?告訴她還有5分鍾。她又問:“1分鍾60秒,5分鍾多少秒?”我回答說5分鍾300秒。結果她還是一臉困惑:“那到底是多久呢?”
兒童發展心理學認爲,6歲以前的小孩子沒有精確的時間概念,7歲以後才會有了一點時間概念。時間意識模糊,無法清晰地感知時間的長短。
(3)自理能力差
《兒童人格教育》中說,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巨細爲其整理收拾的人。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一邊嫌孩子做事慢,一邊圖省事,把本該孩子做的事都給包辦了。長久下來,孩子失去鍛煉機會,自理能力越來越差,依賴心理越來越重,凡事等著父母幫忙。
研究表明,磨蹭的孩子本身並沒有問題。但如果長期做事磨蹭,拖拉成性,會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甚至破壞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家長只有找到孩子拖拉磨蹭背後的根源,對症下藥,才能幫助孩子改掉拖拉的毛病。
03 父母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快”起來
美國喜劇演員安妮塔·兰弗洛是3個孩子的母親。有一次,她靈機一動,把平時催促孩子的話寫成了一首歌。
“快起來,快起來,快點別遲到, 快點洗,快點刷,快點梳個頭,快點穿,快點穿,快點別磨蹭, 面包吃了沒?“
整首歌的內容,就是媽媽平時的催促和唠叨。歌曲傳到網上迅速躥紅,被翻譯成多種語言。網友們表示,寫得太真實了。
但是,孩子拖拉,靠碎碎念和催促是解決不了問題的,相反會産生負面作用,你越催孩子越慢,甚至于生氣鬧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心理學家認爲,父母不斷催促孩子,會打亂孩子的內在節奏,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影響孩子的情緒,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産生自卑心理。
那麽父母怎麽做,才能既不破壞孩子內在節奏,又能讓孩子自覺快起來呢?
(1)教會孩子正確感知時間
要教會孩子認識時間,但孩子會認時鍾,也不意味著能夠正確地感知時間。因爲時刻的劃分有清晰的基准,但是時間沒有。
同樣的時間,不同人在不同場合,對長短會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做自己喜歡的事,時間會過得特別快。但如果是自己不喜歡的事,就會感覺特別難熬。
好比我告訴女兒5分鍾是300秒,她依然無法理解。最後我想到她常看的動畫片《小豬佩奇》,一集5分鍾左右,于是告訴她5分鍾可以看一集《小豬佩奇》。她想了想,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哦,那我知道了。”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有意識地記錄孩子做某件事所用的時間,將時間和具體的行動聯系起來,把時間具體化,讓孩子更直觀地感受時間的長短。
(2)改變話術,變催促爲鼓勵
對待孩子磨蹭,家長慣用的方法就是不停催促孩子“快一點”。殊不知,念叨指數和討厭指數正相關。一項網上調查顯示,父母的催促念叨,是孩子最厭惡父母的6件事之一。
父母要注意話術,將催促變爲鼓勵,先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再指出不足,最後說出自己的期待或者給出具體的建議。
例如,孩子上學磨蹭,可以這樣跟孩子說:
寶貝,我覺得你今天有快一點,不過還是來不及,我們還是遲到了。我希望你明天起床後就能去洗漱,這樣我們就能提前一點出門。
孩子都渴望獲得認同和肯定。父母一味地催促和批評,會讓孩子産生抗拒,只會更加慢吞吞。
(3)把自主權還給孩子
人是需要自我掌控感的。如果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別人安排推動的,就會失去掌控感,喪失積極性。
杭州一位老師曾曬出學生滿滿當當的時間表。家長都覺得很心疼,但孩子表示,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投入時是愉悅的,不覺得辛苦。
如果孩子擁有自決權,可以掌控自己的學習生活,就會更加積極主動,也就不需要催促了。
04 孩子做事慢,要尊重也要引導
“慢”是孩子的內在節奏,“慢”並不代表他們停滯不前。父母應該用同理心去看待孩子的磨蹭,不要用大人的標准要求孩子,更不能一味地催促,甚至批評指責。
但是,尊重孩子的內在節奏,不等于放任孩子將磨蹭演變爲拖延症。
哈佛大學一項研究表明,孩子沒出息的一大根源就是拖延。長期拖延會影響孩子正常的學習生活,影響孩子的人際互動,破壞孩子的成就感,會讓孩子産生自卑情緒。
父母應該找到孩子磨蹭背後的原因,在平時有意識地引導,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時間管理能力。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勇于放手,將自決權還給孩子,讓孩子去掌控自己的事情,找到內在驅動力,這樣才能將他律變爲自律,才能自動自覺“快”起來。
養育孩子就如培養一盆珍貴的花,既不能生硬介入,揠苗助長,也不能袖手旁觀,坐等花開。花開有時也需適時澆灌。多點耐心,花點心思,定能欣賞花開時的絢爛。
(本文作者:費伊,爲爸媽育兒說原創。爸媽育兒說,每天和你分享育兒幹貨,希望我們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