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大規模炒房大概在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很久以前大家都沒有買房的意識,沒有考慮到以後房子會變成這樣搶手。而現在無論是茶余還是飯後,嘴邊的話題總是離不開房子,而且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都是圍著房子而展開。
有沒有房子,甚至影響到了你的婚嫁、教育和社會地位的不同,這種高房價給中國人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讓社會上的人也不敢胡亂消費,最終錢都被鎖在房子裏了。
其實像中國這樣炒房,在很多年前的日本也發生過,大概在三四十年前,日本的炒房也很厲害,甚至出現了荒唐的子孫貸,也就是說父輩的貸款需要子孫來償還,而且賣掉東京就可以買下整個美國,也是當時的一個著名口號。但最終日本還是主動刺破了房産的泡沫,走上另一條路子,成爲今天的科技強國。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不是日本,而是新加坡。這個城邦國家是比較年輕的,而且面積很小,只有719.1平方公裏,人口則爲560萬左右,算起來也就是中國一個縣的面積和一個地級市的人口,但它的GDP總量卻達到了3000多億美元。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樣的國家自然是寸土寸金的。但爲什麽人多地少的新加坡,卻沒有炒房的存在,而整個國家,也看不到一個房奴呢?
其實他們運用的是這一招,首先在新加坡,政府是不允許人們將房子作爲一個牟利的工具的,他們的房子都是由政府統一建造後,再以一個近乎于成本價的低廉價格來賣給國民的。而且和中國的70年産權不一樣,這些房子沒有産權期限這個概念,買了之後就永遠是你的房子。
當然,新加坡的有錢人還是會建造自己的豪宅與別墅。但是這個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這個國家再窮的人也不會沒有房子住了。而且就算你真的連政府建造的這種廉價房都買不起,那也不要緊,你還可以申請保障房,反正在新加坡,住房只是一項最基本的民生政策而已。
當然這個跟新加坡的國情相關,新加坡只有中國一個縣那麽大,所以體量小的它在管理方面會有很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