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Singapura”是梵語“獅城”之諧音,早期的居民喜歡用梵語作爲地名。公元14世紀,蘇門答臘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乘船前往小島環遊,看見岸邊有一頭異獸,當地人告知爲獅子,他認爲這是一個吉兆,于是決定建設這個地方。而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爲地名是很自然的事。
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來區分:華人占了人口的74.2%,還有馬來族(13.3%)、印度裔(9.1%)和歐亞裔/混血(3.4%)等公民。大多數新加坡華人的祖先源自于中國南方,尤其是福建,廣東和海南省等地。基于和馬來西亞的曆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爲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由于內在和外在因素的考量,新加坡采用英語,作爲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
新加坡曆史可追溯至3世紀,當時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獻記載源自3世紀東吳將領康泰所著的《吳時外國傳》,據新加坡學者許雲樵考證,蒲羅中是馬來語“Pulau Ujong“之對音,“蒲羅中”是新加坡島最古老的名稱,意爲“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
在18~19世紀是馬來柔佛王國的一部分,後來英國人史丹福·萊佛士抵達新加坡,與柔佛蘇丹訂約,成立了以華人爲主的開的貿易站點,到1824年淪爲英國殖民地,成爲英國在遠東的轉口貿易商埠和在東南亞的主要軍事基地。
1942年被日本占領後,也開始新加坡曆史上最爲黑暗的三年。日本統治新加坡的時間裏,新加坡民生凋敝、人口傷亡慘重,是新加坡開埠來的大浩劫。在1945年日本投降後,英國恢複殖民統治,次年劃爲直屬殖民地。但是戰後的新加坡與之前不一樣,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擁有發言權,經曆了修憲,選舉等各種改革後,1959年,新加坡終于實現自治,成爲自治邦。
新加坡街英雄紀念碑
1963年9月16日與馬來亞、沙巴、沙撈越共同組成馬來西亞聯邦,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總理。1965年8月9日脫離馬來西亞,成立新加坡共和國,成爲一個有主權、民主和獨立的國家,這一天也作爲新加坡的國慶日。
因爲早期離鄉背井到新加坡再創家園的移民者將各自的傳統文化帶入新加坡,各種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不僅創造了今日多民族的和諧社會,也留下了豐富的多元化文化特色。華人,刻苦耐勞的精神底蘊,勤奮實幹的創業精神。他們與各族和平相處,積極融入、反饋于當地社會。中華文化精髓也深深影響著新加坡的生活形態。如歡欣多彩的農曆新年,或慎終追遠的清明節和傳統祭祖普渡的中元節。當然風行于華人文化的風水之說,也可反映在新加坡的多項建築設計裏面。
因爲曆史原因,新加坡的社會背景、人口結構、語言環境以及教育制度都有其獨特性。新加坡的華文教育從開創華僑私塾崇文閣算起,至今已有150余年的曆史。但從20世紀80年代起,政府逐步統一了語文源流學校,所有學生不分種族都以英語爲第一語文,英語也是主要的教學媒介語。
就華文而言,新加坡有11所特選學校,比如:德明政府中學、華僑中學、立化中學等,它們早期是傳統的華校,經政府同意,將華文和英文同時並列爲第一語文來授課。這些學校負責培養講華語的文化專才,同時也背負著傳授中華文化的使命。
新加坡街頭挂著具有中國特色的紅燈籠
老一輩的華人從動蕩戰亂的中國大地離鄉背井、漂洋過海的來到南洋,除了謀生之外,他們也深刻的體會到教育的重要。他們不一定都出自書香門第,有很多也是出身草莽,但大家對教育的認識都一樣,所以這裏老一輩的華人領袖(甚至是馬來人和印度人領袖也一樣)都在賺到錢後大力投資在教育。“得于社會、回報于社會。”這是他們那一代人的理念。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在繼承了英國的教育體系的基礎上,又加入了自身獨有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不僅普及普通的國民教育,同時注重精英教育;不僅在教學質量上精益求精,更在學生品格和價值觀上著力培養。據統計,赴新加坡留學的中國學生人數正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增長。新加坡的教育目標是爲每一個人提供均衡的教育,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發揮每個人的潛能。新加坡教育體制同世界接軌,獲得的文憑及學位國際認可,也是學生們眼中的“年輕的國家”!
新加坡國立大學
新加坡國立大學前身爲1905年成立的海峽殖民地與馬來亞聯邦政府醫學院;後來與愛德華七世醫學院與萊佛士學院合並爲馬來亞大學。直到1980年才正式確定爲新加坡國立大學。
在于亞、澳、歐、美四大洲的頂尖研究型大學攜手合作後,國大也逐漸將辦學的重心放在國際層面,以“立足亞洲、放眼世界、影響未來的世界級頂尖大學”的願景,立志成爲一所受認可爲足以影響亞洲未來走勢的權威學府。在新加坡的曆史中,共有4位新加坡總理、3新加坡總統,出自國大,也使得國大成爲了領導人的搖籃。
學校在工程、生命科學及生物醫學、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等領域國大研究實力備受公認;在最新的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中,國大也成爲亞洲排名第一的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
南洋理工大學的前身是南洋大學,1991年重組後更名爲南洋理工大學,直到現在發展成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學,在納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許多領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此外,也爲新加坡黨政軍三界輸送了諸多人才,且位居要職。
作爲和國大並駕齊驅的亞洲牛校之一,也和麻省理工學院、史丹福大學、北京大學、劍橋大學等學校建立了合作關系,在北京中關村和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都設立了辦公室,爲學生和校友提供一個開拓事業的平台。
南大除了爲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通識教育,包括校園住宿及海外浸濡機會以外,還有一個最特殊的班——“中國市長班”。由中國各級政府部門選派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而進修的課程,因入讀前相對而言需要一定的行政級別,畢業後回到行政機構更是能獲得大幅擢升。
新加坡管理大學
與美國精英大學相同,新大采用了美國常春藤大學式研討會形式的教學方法。這是因爲新大與美國兩所頂尖商學院,即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沃頓商學院(Wharton School)及信息科技教育與研究聞名于全球的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
新大非常鼓勵學生從大二開始參加爲期不超過一年海外交換生活動。學生可以橫跨四大洲,在46個國家的216所著名學府(包括美國沃頓商學院、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中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中挑選自己喜歡的大學。從不同的學習及生活環境裏吸取寶貴的人生經驗。
新加坡管理大學畢業生連續四年達到近100%的就業率,去年畢業生的平均起薪也比前年高6.7%,達到3040新幣(約人民幣14728元)。受訪的新大畢業生的雇主認爲,他們同其他大學畢業生相比,更能言善道,也有領導和分析能力。
大多數的新大畢業生在畢業之前或畢業一個月內找到工作,有四分之三的畢業生在畢業之前就受聘,有六成的畢業生還收到兩個以上的工作機會。大多數畢業生畢業後都會進到新加坡花旗銀行爲行政協理官員(Management Associates)、個人理財顧問、項目經理等職位,。過去四年,花旗銀行就聘請了8名新大畢業的行政協理官員。
新加坡是一個充滿了冒險與進取精神的國家,無論是政府機關、大學學府、城市居民,都在這種精神下小心翼翼地經營著這個城市國家。最初那批南洋拓荒者已經遠去,但是那個充滿希望的國家卻如一顆珍珠在亞洲的版圖上閃耀!它永遠不惜壯士斷腕,永遠絕境尋找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