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外在新加坡中元節晚上的遭遇~看完驚呆了!
最近有兩則中元節笑話又在網絡瘋傳了。
一名網民在網絡上求助,清明節他得向老外老板請假,但卻百思不解掃墓英文怎麽表達。
另一名網民給了一個神回複,他在留言處寫了一句“My grandparents open house”,回答得實在太妙。
還有一則更是在新加坡朋友圈傳瘋了~
大致內容是這樣的:
昨晚,晚餐過後,我一個人出去散步,當我經過一家便利店時,想到有點東西要買,這時才察覺我沒帶錢出來,于是就撥個電話給家人,叫家人拿錢給我;
就在我等家人拿錢來時,我看到一個老人家在路邊燒香紙, 我就走過去與他聊聊。
我問:您在這裏做什麽?
老人答:我在這裏寄送錢給我的家人!
老人問回我:你在這裏做什麽?
我說:我在這裏等家人送錢過來給我啊!
當他一聽我這麽說,臉色馬上變的蒼白,急忙拔腿就跑;
我在喊:餵!別跑啊!我只是在等家人送錢過來而已!
突然所有在路邊燒香紙的人們也拔腿跑光了。。。
網友們的評論也亮了,這英語也不像是老外寫的啊!
近年來,清明紙紮品多樣化和奢華化的誇張程度讓人驚歎,燒部蘋果手機只是小兒科,燒台轎車才夠架勢,不夠再來一架飛機。
意義何在?如果父母在世時一年見不了孩子一面,接不了孩子一通電話,吃的是剩飯剩菜,去世後才得孩子“盡孝道”祭拜,大魚大肉和奢華物質又有何用。
不只是清明節掃墓變了調,不少華人的習俗節日儀式也越來越趨于噱頭。
以拜天公爲例,近年來可見一些人費盡心思,出盡法寶,來一個大陣仗,無與倫比的排陣祭拜。
祭品滿滿的擺得數層高,紙紮品堆得越多越高越好,過量的食物根本無法吃完,最後的下場就是丟、倒、扔,不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祭拜講求的是一份誠心虔意,不在于祭品多寡,與其一昧的追求派場,不如回歸根本,用心去了解節日背後真正和深層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