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爆發反修訂《逃犯條例》運動後,部分輿論認爲新加坡可從中獲益,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形容這樣的言論非常表面,並強調唯有包括香港在內的整個區域都穩定,我國才會受益。尚穆根是首位針對事件發表看法的我國政要。(張麗蘋制圖)
新加坡人,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抗爭激情高漲的香港人這麽說。
《南華早報》嗅出了一些港人對新加坡人的不爽,日前包裝了一則報道,說一些新加坡網民在評論香港亂局時,說三道四,不認同港人激烈的抗爭行動,甚至還帶點幸災樂禍的心態。
在這篇報道裏,一位居港洋人學者還乘機酸了新加坡人一番:他們從小接受順民教育,對權威言聽計從,所以不了解港人在民主問題上的掙紮。
《南華早報》在8月10日發布題爲“新加坡人是否誤解香港抗爭的性質?”的報道。(《南華早報》網站截圖)
《南早》的報道,原來的標題是“ 香港抗爭帶來的亂局,新加坡人幸災樂禍?”報道上載後不久,標題更改了,變成比較溫和的“新加坡人是否誤解香港抗爭的性質?”
如果說,新加坡人太乖,不了解香港人的英勇,或許不太離譜。如果說新加坡人幸災樂禍。那是言重了。《南早》後來改標題,放輕語氣,可能是意識到這點。
大批示威者星期一(12日)在香港赤鱲角機場集會,導致機場陷入大癱瘓。(彭博社)
香港勇士的心情不難理解。他們自覺站在正義的這一方,也很努力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尤其是西方世界的聲援。只不過,有點意外的是,我們小小島國的反應,也受到港人注意,還驚動到媒體追蹤報道,個中的原因值得探索。
新港兩地相似之處很多,幾十年來兩地之間有著隱約的競爭關系,常被人們對比對照,帶點文藝筆觸的論者,都愛說是現代版的雙城記。
既然是雙城記,一城之得,很容易被想像爲另一城之失。因此,當新加坡人說的話不夠貼心,聽起來格外刺耳,還有點乘人之危的意味。
國際媒體最近的一些報道,使到港人更爲敏感。《經濟學人》等西方媒體都說,一旦香港失控,許多投資者和跨國企業可能會撤離,另尋避風港口,而新加坡可能是最大的獲益者。
這樣的推論沒錯,但對于新加坡來說,無論是政府,還是市民,心中都有一把尺:不能乘人之危。上個月中旬,金融管理局發密函給以新加坡爲基地的銀行,呼籲它們敏感看待香港局勢,不要去搶生意,不要去遊說居港人士把錢轉移過來。內政部長尚穆根日前接受《南華早報》和《聯合早報》的時候,形容“新加坡可從香港局勢獲益“的說法是淺薄之見。
我國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說:“香港有許多優勢,如果你要我以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中國的支持。” (海峽時報)
一位新加坡學者告訴《南早》,多數新加坡人原本是同情香港的抗議活動,後來抗爭者訴諸暴力和破壞,而變得不敢認同。
這位學者沒說的是,一些抗爭者舞動美國國旗和港英旗幟,高唱美國高歌,讓許多新加坡人看傻了眼,心裏不是味道,特別是經曆過反殖時期的人。
眼前所見,不是新加坡人熟悉的香港,大家更加熟悉的,是個充滿自信、幾乎樣樣都比我們厲害的香港(除了住屋以外)。許多獅城人都是聽廣東歌曲、看香港電影、電視劇長大的,對這個城市有種切身的共鳴。直到今天,在兩地社會之間,香港還是比較自由開放,至少香港電視劇裏的警察忠的奸的都有,而新加坡電視劇裏的警察必須都是好人。
所以,新加坡人在追蹤今天怒火沖天的香港,相信是帶著幾分失落感,是在感歎多過說風涼話。大家都很懷念那個祥和的、光輝歲月裏的東方之珠。
《南早》報道:https://www.scmp.com/week-asia/politics/article/3022253/are-singaporeans-gloating-chaos-caused-hong-kong-prote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