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巧看到一篇關于新加坡河川動物園的文章,這和我們普通人去逛動物園不同,作者對動物園非常了解,從他的角度出發,你也許會對動物園有新的認識。
新加坡河川動物園,融入文化、故事線去诠釋它被賦予的主題——河川。
河川動物園入口
河川動物園在遊園動線上很不同,一般動物園中最常見的規劃是在步道沿線分布各種動物主題區,想看哪個區的動物就要進入那個主題區,但園區設置有可穿梭往返的步道。
河川動物園是世界上動物園中極少數單一軸線動物園,尤其是在動物園的左半部分,遊客必須完全按照動物園規劃,沒有叉路、單向地參觀沿路上的各個展區。通常動物園在規劃設計上比較偏向景觀設計,所以通常動物園在動線上面通常會比水族館具備更多的自主性,有去“公園”散步的感覺(Zoo的原意就是“Zoological Park”),水族館則基本上都是建築設計,更像博物館或美術館,雖然少部分大型水族館也能夠提供多展區及動線,但是基本上受到地基以及垂直空間利用的限制,最後都會偏向使用單一動線的規劃。河川動物園地基又小又狹長,因此在設計的邏輯上更像一個戶外“攤平”的水族館。
河川動物園園區真的不大,走馬觀花大概一個多小時就可以逛完。
動物園像是一個以河川爲主題串起的萬國博覽會,從密西西比河到剛果河,從尼羅河到恒河,從湄公河到長江……跟新加坡其它三個動物園相比,河川動物園用了大量的文化元素去诠釋各條河川所孕育的文化以及人類與河川極親密的關系。
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長的河,從靠近五大湖的地方一路直直地流進了墨西哥灣。展區不大,基本上就是以北美洲的河岸民居作爲呈現的主題。這裏展示了許多北美洲河流及湖泊、濕地的動物,如鳄龜、紅耳龜(巴西龜)、鈍口螈、鳄雀鳝等。(好幾種都是中國可以見到的外來入侵種動物。)
公園滿池塘的紅耳龜就不用說了,民衆將寵物鳄龜放生到公園的也屢見不鮮。鳄雀鳝是代表生物,它們是一種古代的魚,在地球上已經存在超過一億年。最吸引人的除了雙排的鋒利牙齒,還有身上閃閃發亮的超美硬鱗質,這是它們保護自己的盔甲。動物園中的鳄雀鳝體型比寵物店的大個許多,除了用鰓呼吸,大家也可以觀察它們利用鳔到水面去呼吸新鮮空氣。鳄雀鳝同時也是北美洲最大的淡水魚之一,可以長到約三米、一百多公斤。
鳄雀鳝
恒河
恒河是印度半島的聖河。
從我的角度來看,恒河主題區中比較有趣的事情是這裏的“文化物件”與動物展示場是融合的。其它展示場中魚缸就是魚缸,前面玻璃後面岩石,水面上有一些當地的文化元素(例如北美洲的小屋),但是在恒河主題區,這裏的印度風格建築延伸出的樓梯卻一階一階地抵達魚缸底部,就像是恒河岸那些洗衣婦人所站立的台階一樣,俗稱“鴨嘴坦克”的巨魾(音同“批”)就在充滿植物的階梯上面活動著。
我想,如果不在河川動物園,應該也不太可能看清恒河的水中究竟有沒有魚吧。
湄公河
青海的融雪滴出了瀾滄江,瀾滄江流進了中南半島之後始稱爲湄公河。通常講到湄公河時大家都會先聯想到越南,但其實跟其他中南半島國家相比,湄公河在越南境內的長度非常短,僅流出海的那一段在越南,長度大約只有河川總長的百分之五。
一來到湄公河主題區一定會迅速被超大型的魚缸吸引。缸中滿滿是巨大的湄公河巨鲶。這種巨鲶是生活在湄公河下遊的大型魚類,最大可以長到三米約三百多公斤,幾乎算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但是因爲捕撈、汙染等原因幾乎絕種。鲶魚的英文名字很可愛,因爲有胡須,所以就直接叫做Catfish,但是這種巨鲶的胡須比較不明顯就是了。
湄公河巨鲶
魚缸裏也有另外一種小一點、但還是很大的鯉魚——暹羅巨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鯉魚。它們沒有魚須,只生活在湄公河的泰國段。因爲太合當地居民的胃口,所以同樣也被捕到極度瀕危了
魚缸中另外一個明星就是這種淡水?魚。通常講到?魚大家總是先想到海洋館中如鳥類展翅的?魚,但其實?魚不只是住在海裏,淡水也有很多種?魚。水族店或是一些紅龍缸裏會有一些淡水?魚,那些通常是來自南美洲的珍珠?。湄公河超大魚缸裏生活了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查菲窄尾?,同時它們也是最大的有毒魚。
?魚跟鲨魚一樣是軟骨魚(軟骨就是我們鼻子或是耳朵的那種材質),它們沒有骨骼,所以你頂多看過鲨魚牙齒的標本但是不會看過鲨魚全身的骨骼標本。
長江
長江又被稱爲揚子江,通常在外文中都會直接以Yangtze或是Yangtze
River來稱呼,很少人會講Long River。長江主題區是河川動物園中一大重點之一,因爲熊貓館就坐落于此。長江展區中有很多種非常珍貴、瀕危的動物。比如揚子鳄只生活在長江下遊,是中國非常珍貴的爬行動物,它的鄰居是同樣極爲稀少的中國大鲵,也是俗稱的娃娃魚。
中華鲟
中華鲟被稱爲“水中熊貓”,是世界級瀕危的大型魚類,可以長到超過四米。中華鲟早期因爲魚子醬而被捕撈。近年則是因爲水利工程,影響了它們從海裏遊回上遊産卵。聚集在壩前的鲟魚一年比一年少
亞馬遜河
相對于園區左半邊搜羅了世界各地不同的河流,園區右半邊則全部都獻給了亞馬遜河流域的動物。
新加坡四間動物園都有非常精彩的動物表演,這當然不會是馬戲團的那種跳火圈騎腳踏車的形式,而是透過引導動物展現自然行爲的同時來跟遊客進行教育解說,例如動物怎麽遊泳或是怎麽飛行。河川動物園的Show叫做“Once Upon A River”,講述了關于河川動物的習性以及河川相關的知識。在這些表演中,如果動物做出符合期待的動作,管理員會給予動物好吃的食物當作獎賞,有時候如果動物沒有心情配合表演管理員也就算了,不會去強迫動物一定要做什麽,那天我看表演時最後壓軸出場兩只剛開始訓練沒多久的動物。管理員先在門外放了一些它們喜歡吃的東西吸引它們出來,希望讓它降低對于觀衆聲音的戒心並且熟悉舞台環境,全程都是鼓勵而不是用強迫的方式。
動物表演舞台,動物透過水池、樹枝等展現行爲
水豚
松鼠猴是中南美洲的小型猴子,松鼠猴森林則是一個大網室
遊客在步道上,動物則可以在森林以及遊客的步道上來回穿梭。松鼠猴常常會跳到人們身上偷東西吃,這裏是全動物園唯一禁止飲食的區域,入口處甚至有員工指示大家必須把背包挂在前面,不然有時候在遊客發現之前松鼠猴就已經把背包裏的東西丟得滿地都是了。
除了松鼠猴,這個網室還有僧面猴跟刺豚鼠,不過相較于松鼠猴,它們沒那麽活潑也比較害羞,所以很多遊客都沒有注意到它們。
白面僧面猴
南美洲齧齒類好像都用同一個模子敲出來的
亞馬遜泛濫森林(Flooded Forest)是出現在湖泊或是河流附近的森林,因爲降雨導致水面升高而浸泡在水裏的森林地區。水位升高,河川還有湖泊中的動物可以遊進原先無法進入的陸地以及森林之中。昏暗中,滿滿的生命力在嘗試用新的可能填滿這裏,陸地與水的交界被模糊、被融合了,更如夢似幻了。
亞馬遜盆地的泛濫森林(圖自Wikipedia)
南美大水獺水底隧道展示
一進到亞馬遜泛濫森林館就可以看到一個水底隧道,而在水中玩耍的是南美大水獺又稱巨獺,是世界上體型最長的水獺。南美大水獺的尾巴比起動物園常見的小爪水獺或歐亞水獺更扁平,像劃船的槳,但最好辨認它們的方式就是胸前的白色斑紋,就像是人類的指紋一樣,每一只大水獺的斑紋都不同。透過水底隧道來展示水獺的效果真的很棒
在河川動物園。全園只能走一個動線,動物園的最後一個展示館是亞馬遜泛濫森林,館中的最後一個展示場就是以海牛爲主角的超大型水族箱——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族箱。
裏面除了一大群巨大且可愛的海牛,還有最大的淡水魚巨骨舌魚與紅尾鲶等
關于這裏的海牛,有一個趣事:世界上有三種海牛,分別是南美洲的亞馬遜海牛、加勒比海域的西印度海牛,以及非洲的西非海牛,不過奇怪的是,在河川動物園的亞馬遜泛濫森林館中的海牛,園方在解說牌上面僅以“海牛”一詞稱之,爲什麽不是“亞馬遜海牛”呢?
其實這裏的海牛並不是來自亞馬遜,而是借用了“西印度海牛”來當亞馬遜泛濫森林的演員。會用這樣的方式是因爲目前全世界除了日本的熱川香蕉鳄魚園,完全沒有動物園或是水族館有亞馬遜海牛,如果爲了要符合亞馬遜泛濫森林這個主題而去找真正的亞馬遜海牛,那就必須要耗費巨資從原産地引進,所以動物園決定用較常見的品種來呈現給遊客,並透過展示來訴說亞馬遜泛濫森林的美以及相關的環境教育。
現代化的動物園除非是出于特殊原因(例如救傷、研究、保種等),基本上已經不會純粹爲了“展示”這個目的而從野外捕捉動物。況且亞馬遜海牛碰到的生存危機是環境汙染、快艇撞傷等事件,也不是通過動物園圈養繁殖就可以解決的。因爲原本的棲息地被破壞,就算在動物園繁殖到可以去野放的數量,也不知道能野放去哪。
像從太空艙向外看銀河某個角落的巨型飛船聚集之處
沿著亞馬遜泛濫森林館的垂直動線可以慢慢向上看到海牛池中不同水平的視野,我們到水面上時也剛好遇到了海牛以及其他大魚的餵食時間。剛剛水池裏的樹幹有幾根是柱子一路頂上天花板,其他大多數其實並沒有露出水面,保育員就像是被海牛簇擁而站在水上一般,一邊餵食一邊檢查每只海牛的身體狀況。
被海牛簇擁的保育員
從河川動物園向外看的景色
盡管遭受诋毀,動物園行業仍然是教育及保育的重要核心。以下內容來自TheLily網站,原作者Brittany Long Olsen。下面的圖片會配上一部分翻譯者的個人補充,希望能幫助大家更了解動物園。
原作者Brittany Long Olsen的前言:
兩年前,我第一次參觀了聖地牙哥動物園並且深深爲眼前的景色所震驚,所有的孩子都很享受爲他們量身打造的展示與表演。孩子們是未來的主人翁,因此讓他們及早學習如何感謝與尊重動物非常重要。
有人批判動物園行業,無論園區的大小,只要看見籠子就開始質疑,但動物園實際上有著重要的職責。它們不只啓發我們去愛動物,更是用直接的行動來保護它們。
當今世界上34種野外滅絕的動物中有29種仍然在動物園中繁衍生息,有許多動物園通過直接執行或資助保育計劃來幫助救傷動物及繁殖個體回到野外。從嬌小的樹蛙到雄偉的大猩猩。以上述簡短的前言向各位說明我爲何熱愛動物園,更希望能啓發你們造訪當地的動物園並參與其中。
許多動物園都有這種“Encounter”活動,通過讓少量遊客進入後台觀看或以保護接觸的形式參與動物照護,學習平時接觸不到的動物知識,並激發參與者的保育意識。
動物園提供生活在城市的我們就近觀賞動物的便利。動物園大幅降低了親近相關事物的門檻,在環境教育最關鍵的孩童與青少年時期有多少家庭具備足夠的時間、金錢乃至體力去到真正的野生棲地感受自然並落實生命教育呢?教育的黃金時段一旦錯過就不再,如何讓動物園發揮最大的效益甚至將其轉化爲行業進步的動力是每個相關人士都在努力的課題。
許多反對言論指出,動物園將野生動物從原棲地帶離並將其囚禁在牢籠中。但事實上,動物園界的主流共識早已從捕捉野外動物轉爲經營圈養族群,歐洲動物園水族館協會的歐洲瀕危物種計劃、美國動物園水族館協會的物種存續計劃等,最終目的都是讓圈養的族群能夠自給自足甚至轉而補充野外的族群,達到保育整合的目標,並且早已是現在進行式。
另外很現實的一點是,許多我們認爲的“野外”,其實也是被圍欄所保護著的,如果人們的理念無法與時俱進,這樣的圍欄只會越來越多,而廢除動物園不但無法解決這樣的現象,更會讓大量的動物無家可歸,甚至嚴重打擊許多第一線保育團體的工作執行,因爲動物園是他們重要的資助來源。
有一種動物即使在艱困時也能竭力幫助另一個物種求生,這是演化曆程中前所未見的,而這正是人之所以爲人的原因。
——George Schaller
目前世界各地動物園從業人員的狀況都很嚴峻。人手不足、工作負擔大乃至薪水偏低與社會地位不高(家人不理解),任何一項單拿出來看都足以讓人卻步,在動物園工作卻得一肩扛起這些阻力,如果不是真心愛著動物根本難以堅持下去,而這樣的人肯定比誰都更希望動物過得好,請對他們已經付諸行動、努力嘗試改變的事物給予足夠的肯定與耐心。
唯有了解,我們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我們才會幫助;唯有幫助,一切才能得救。
——Jane Goodall
珍·古道爾女士的這句話已經不知道被引用了幾次,但還是得再說一次,人類的傲慢自大正在侵蝕這顆星球,只有當我們願意起身去理解與在乎身邊的一切事物,我們才真正踏出第一步,一旦起步,我們也會在無意識中去幫助它們、尊重它們甚至感激它們,才能夠真正了解到地球不是只屬于人類的。要想達成這樣的目標,動物園行業可說是責無旁貸。
下圖中作者使用了“動物科學”(Animal Science)一詞,這其實很重要,因爲動物科學特指在“人爲控制下”的動物研究,而這也正是動物園與野生保護區的最大差異,兩者間有著許多不同的狀況,也能幫助人們用另一個角度看待野生動物與和其息息相關的生態環境,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做出最貼切的判斷。也因此,許多聲名在外的國際級與地區性保育團體都在旗下經營著動物園,通過動物園傳達他們的理念並支持野外保育工作的執行。
動物園行業有句玩笑話,“我如此努力工作是爲了失業”,其實此言非但不虛,還說明了一個只有在深刻體會自身職務的同時才能領會的道理,動物園存在的最終目的是希望以後的世界不再需要動物園,但這需要時間,我們正在經曆過程與陣痛期,相信並奮力堅守爲的是達成那個這代人可能無法親眼看見的願景。
優秀的動物園通過不斷的研究與嘗試,提供給動物許多設施、道具以利于它們表現自我,因爲不僅僅是研究者,我們所有人只有在知悉這種動物的真實樣貌與需求後,才能知道它們在野外可能遇到哪些困境、遭受什麽危機以及如何通過保育工作來拯救它們。
圖片中的動物是印度犀牛,野外的族群因爲棲地破壞與濫殺,僅存2500余頭,但通過保育工作的努力數量已經在緩慢上升。同樣屬于犀科物種的爪哇犀牛與蘇門答臘犀牛就沒這麽好運,雖然世界上有數不清的專家學者日以繼夜的保護它們,但先前累積的傷害已經令它們的族群數量下降到分別只有68頭與200余頭。
就像圖中說的一樣,大熊貓可說是瀕危物種保育成功的重要案例,經過數十年來不懈的努力與資金投入,它們成功的于2016年擺脫瀕危物種的身份。
除此之外,簡單舉幾個差一步就要滅絕但因爲動物園及保育工作得以繼續存續的物種:
豪勳爵島竹節蟲、魔鳉、山雞蛙、藍岩鬣蜥、菲律賓鳄、查島鸲鹟、加州神鷹、麋鹿、羅德裏格斯狐蝠、西班牙猞猁。
人類社會與其活動對這個星球造成了許多難以磨滅的影響,我們有責任回饋並善待它,從日常的減塑、搭乘大衆運輸甚至不浪費糧食開始,我們應該盡力幫助這顆星球以及所有生活在它之上的生命與非生命。
河川動物園非常精彩。河川在千萬年間孕育了無數文明無數生命,就算我們能夠知道她的源頭她的流速她的流量她的一切數據,依傍千萬年的文明中的我們也僅因從未能親眼看透她總是混濁的水,而無法徹底探索,而難以了解河川的全貌,混濁的水也遮出了世世代代心有不甘的未解之謎。所以河川才有魅力,所以動物園中的河的橫切面才有魅力,所以動物園中清澈的水的魚缸才有魅力。
河川的流動就像是生命的流動,從山脈的細涓一路流進了大海,在某天,又會回到空氣中,又會落到山上的泥土中,如同我們的生命一樣,毫無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