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最亮麗的風景是什麽?答案見仁見智。在筆者看來,新加坡的小販中心別有一番韻味,因爲這裏有著最值得了解和品味的文化傳承與變遷故事。
新加坡小販中心,又稱食閣、熟食中心,是由政府興建的室外開放式餐飲經營消費場所,一方面爲路邊流動小販提供了集中經營的固定場所,解決了城市環境衛生管理難題;另一方面承載著大衆飲食習俗和不同國度飲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是體驗、探尋當地飲食文化和居民消費方式的一個重要窗口。
新加坡小販中心售賣的食品物美價廉、種類繁多,以東南亞熟食以及飲品爲主。在選址上,小販中心除了要考慮均衡分布與居民需求外,常與售賣日用品與幹糧雜貨的小菜市場毗鄰,以方便客人餐飲和購物。
聯想到最近日趨火爆的中國內地夜市、小吃市集,不得不讓人回顧下新加坡的小販中心。
2019年8月,李顯龍總理在新加坡國慶群衆大會上宣布,申請將島上豐富的市集/小販文化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
李顯龍總理稱小販中心爲新加坡的“社區餐廳”,並稱這是一個文化機構,是新加坡遺産和身份的特殊部分。
1
新加坡的小販文化
新加坡的小販文化是以小販中心發展起來的飲食文化。
到過新加坡的人都知道,小販中心就是一個將小販集中起來的場所,可稱之爲熟食中心,比較類似于中國的市集和夜市模式。因爲小販中心裏賣的就是各種各樣價格便宜的熟食,外加設有一些飲料攤位。
新加坡的小販中心也常與巴刹毗鄰,巴刹就是菜市場,裏頭也有售賣日用品與幹糧雜貨的小鋪。
新加坡的小販中心,便是這樣一個洋溢著生活氣息,編織著鄰裏草根文化風貌的美食天堂。
2
小販文化發展曆程
發展曆史背景:小販從街頭走進屋瓦下
早年新加坡的小商小販隨意擺攤,給新加坡帶來諸多困擾。
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描述:
“數以千計的人在人行道和大街上售賣食物,完全不理會交通、衛生和其他問題。結果是街道垃圾成堆,造成堵塞,腐爛的食物散發出惡臭異味,四處淩亂汙穢不堪,市區的許多角落都變成了貧民窟。”
新加坡整頓街頭小販可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
1950年,英國殖民地政府(注:新加坡在1965年才獨立)成立了小販咨詢委員會,探討解決街頭小販所制造的衛生與社會問題。探討的結果不是取締小販,而是要將他們納入合法管理體制內。不過管制在多年後才落實。
1968年,政府用了一年時間爲小販進行注冊,並發給他們臨時執照。
政府在1971年真正有計劃開始建造小販中心。當時政府給小販發執照,把他們遷入小販中心的出租攤位,同時開始取締街頭非法小販。
1986年,政府完成了小販中心建設計劃後,便不再建造小販中心。
直到2011年,政府才宣布在未來十年再興建十個小販中心,首選地點以新的組屋區爲主。
新加坡的小販中心素以其整潔、好吃、便利、實惠聞名全球
3
給小販攤位打分
小販中心雖有一片屋頂能爲小販與顧客擋風遮雨,但它四面不設密封圍牆,透風透亮,減少悶熱。它也裝有電燈、風扇與抽油煙系統,確保空氣流通,環境舒適。
新加坡政府更在2001年推出耗資4億2000萬新元的小販中心翻新計劃,改善用餐環境和衛生條件。
然而,顧客最重視的莫過于小販中心攤位與食物的衛生情況。
新加坡菜場一般分成兩層,樓下是菜場,樓上是餐廳,十分的方便。菜場都考慮到新加坡多元化民族的特點,印度和馬來菜市和餐飲都有安排布置。
國家環境局從1997年6月起,根據小販攤位與處理食物的衛生和整潔情況給予評分,A等爲最佳,D等爲最差。
評分每年進行一次,小販須在攤位展示當局頒發的等級標志,讓顧客可作知情選擇。
4
新加坡的小販“國際化”的小販食物
海南雞飯、燒臘飯、雜菜飯(白飯配兩三樣蔬菜或肉類等)、炒粿條、福建炒蝦面、魚圓面(魚丸面)、肉挫面、雲吞面、排骨蝦面、魚湯、齋米粉、粿汁(潮州小吃)、鹵面、叻沙(Laksa)、椰漿飯(Nasi Lemak)、馬來炒面(Mee Goreng)、印度煎餅(Roti Prata)、薄餅、水粿、筍粿、菜頭粿(蘿蔔糕)……
具有新加坡各種族特色的美食小吃不勝枚舉,在小販中心都可以找到。
一般而言,在小販中心以3新元或3.5新元(1新加坡元=5.1636人民幣),就能吃到一種飯類或面類主食,例如海南雞飯、雜菜飯、炒粿條、肉挫面等。在一些小販中心甚至還能找到售價2新元的主食。
新加坡老機場路小販中心一瞥。
不過這幾年,到小販中心走一走,就會發現所售賣的食物越來越國際化了。杯子蛋糕、松糕、日本便當、韓國拉面、泰式燒烤、麻辣香鍋、天津菜、川菜、意大利餐、摩洛哥餐等,也入駐了小販中心。
此外,小販中心的設備也越來越現代化,有的還提供免費Wi-Fi或無現金付款方式。
(圖源:聯合早報)
有更多年輕人也願意加入小販行列,甚至有大學畢業生選擇棄筆執鍋鏟,要在這個平民美食天堂闖出一番事業。
(圖源:聯合早報)
5
新加坡的著名的小販中心
接下來,小編便爲大家推薦一些著名的小販中心吧!
小販中心——美食聚集地
舊機場路美食中心(Old Airport Road Food Centre)
這是一個很古老也很有名的小販中心,這裏的食物選擇很多,也有一些有名的小販攤位,因爲熱所以最好晚上再去。
營業時間:9am – 8pm
地址:51 Old Airport Rd, Singapore 390051
老巴刹(Lau Pa Sat)
建于1894年的老巴刹是東南亞現存最大的,維多利亞時期的鑄鐵建築,而今天,它成了新加坡最著名的美食中心。
這裏聚集了數百家各類攤販,從北印度和越南到哥斯達黎加和日本,每一個攤位都有鮮明的特色。
營業時間:24小時營業
地址:18 Raffles Quay, Singapore 048582
廈門街美食中心(Amoy Street Food Centre)
這裏有各式各樣的美食選擇哦,從辛辣的泰國菜和食材豐盛的粥到意大利面和傳統的椰漿飯,多種多樣選擇等你喲!
地址:7 Maxwell Rd, Singapore 069111
芳林巴刹與熟食中心(Hong Lim Market & Food Centre)
芳林巴刹與熟食中心建于1978年,是牛車水地區最早建成的小販中心之一,它現在擁有超過100個檔口,遍布兩層樓,大部分都是屢獲殊榮的攤位。
營業時間:7am – 9pm
地址:531A Upper Cross St, Singapore 051531
6
各方積極作爲
——政府將小販中心申請世界文化遺産
李顯龍總理說道,小販文化提名,“也將讓世界其他地方了解我們當地的食物和多元文化遺産。”
小販文化建立在小販的辛勤工作,知識和烹饪技巧以及過去和現在的傳統之上。
小販中心作爲無障礙的多民族空間,人們可以享受各種與時俱進、多代多元的食物。
小販中心作爲鄰裏中心的毛細血管,是提升城市繁榮和社區商業便利度的重要指標,
也是鄰裏中心遷移到中國即變味的重大原因
——民間發起首屆小販節
本地25座小販中心與“吃喝玩樂在鄰裏”的應用合作發起“小販節”活動,將每年3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定爲小販節,以慶祝小販文化和感激小販們的付出。
衛生部兼環境及水源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今早在宏茂橋工藝教育中區學院舉行的慶祝活動上指出,小販中心在國人心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對民間發起的“小販節” 深感欣慰。
——app前來助興
(圖片來源:YouTube)
活動上也推出新的“吃喝玩樂在鄰裏”(Eat Shop Play)手機應用。應用包含新加坡本地114座小販中心和超過6300個小販攤位的信息。
用戶可通過應用,搜索附近的小販中心和其攤位,查詢小販中心關閉清理的日期,以及各攤位的營業時間和最新推出的菜色等。
應用目前已獲得其中25座小販中心的支持與協助,應用也計劃在參與的小販中心舉辦更多活動,加強小販中心的活力。
在新加坡,上到國家總理、政要富豪,下至普通百姓,都有可能是小販中心的常客。如今,小販中心已成爲新加坡人尋常的生活方式,讓很多人的一日三餐不再依賴家裏的廚房,做飯差不多也成了純粹的居家生活樂趣。
人們在小販中心吃飯、喝茶、看報、閑聊,有的人就是叫杯咖啡,吹著風,看人來人往,看小鳥啄食;或是約上一兩個朋友,叫杯咖啡,消磨午後時光。(圖片來源:AWOL – Junkee)
——增設小販培育攤位
針對想要成爲小販攤主的人,新加坡在去年早些時候就爲他們專門開設了小販培育攤位,而現在,小販培育的攤位又增加了。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將增設另外兩個培育新手小販的攤位,這類攤位在新加坡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5個。至今,已有10個培育攤位被租用,讓新手們體驗小販生活。
環境局2018年2月正式推出培育新手小販攤計劃(Incubation Stall Programme),除了攤位租金比市價低一半,攤位內也備有工作台、架子、盆子、冷凍櫃等基本設備,降低了新手開檔所需投入的前期資本。
這個計劃推出至今已經收到了超過40份申請,獲得了許多人的熱烈反響,因此,才有了增設兩個攤位的決定。
——小販美食烹饪課程
新加坡環境局在過去的幾個月中一直在逐步落實小販中心3.0委員會的建議,包括在推出“培育攤位”計劃,以及在同工藝教育西區學院開辦小販美食烹饪課程。
第一系列的小販美食烹饪課程獲得了十分不錯的反響,環境局會考慮開辦更多課程,希望資深小販能自薦當導師,分享廚藝和經驗。
“我們將收集學員對課程的反饋,探討如何進一步提升小販美食烹饪系列……這些課程除了能幫助和吸引想當小販的公衆,也有助于維持大衆對小販美食和文化的興趣,長期下去,可確保小販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烹饪是門手藝,除了要學技巧,也要不斷練習才能做好,因此不要以爲學了兩門課就能開檔營業,還得在家慢慢練習,達到一定水准後才談開業。”
——政府撥款助力小販
爲了減輕小販的工作量,也協助他們克服人手短缺的難題,新加坡政府將撥款約9000萬元(新元,下同,1新元約5人民幣)協助小販推行生産力措施,同時提供給小販成本補貼,分擔熟食攤小販購買自動化廚房器材的費用,包括引進中央清洗碗碟及歸還餐盤的綜合系統,以及無現金付款等。
至于小販生産力補貼(Hawkers’ Productivity Grant)的具體細節。有關部門是這樣解釋的:
“在歸還費用的基礎上,熟食小販攤主可以索回器材符合資格的費用的80%,三年內能索回的總額最多可達5000元。小販們可從今年第三季起申請補貼。”
另外,爲了讓小販中心更有朝氣與活力,有興趣在小販中心承辦活動的社區團體和教育機構有望獲得環境及水源部的資助。每場活動可獲得最多2000元款額,每名申請者一年可申請的資助頂限設在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