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色列和新加坡進行對比其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其實只要我們仔細對比就不難發現這兩國的基本國情具有許多相似性:包括戈蘭高地等地在內的以色列實際控制面積只有25740平方公裏,截至2018年以色列的人口統計數據爲8883800;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只有719.1平方公裏,人口只有564萬。可以說這就是兩個彈丸小國,那麽這兩國到底有多小呢?我國首都北京的面積爲16410.54平方公裏、人口爲2154.2萬,這麽一對比就不難發現:以色列的實際控制面積只有北京的1.6倍不到,人口只有北京的40%左右;新加坡的國土面積只有北京的4%左右,人口只有北京的26%左右。就是這樣兩個面積和人口只相當于我國一個城市的彈丸小國卻有著不俗的實力,可以說這兩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遠遠超越其體量的影響力。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要想成爲國際上有影響力和話語權的重要國家需要同時滿足兩方面的條件:一方面取決于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資源儲備、人口結構等先天因素;另一方面也取決于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組織動員能力等後天因素。先天條件是成爲國際事務中有影響力的國家的基礎,所以瑞士、科威特、卡達等國無論人均收入多麽富裕也沒人會認爲這些國家是國際事務中具有重大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國家,事實上這些國家由于受制于國土面積、人口規模的先天有限是很難成爲國際事務中有重大影響的國家。不過體量大的國家也未必會有與之體量相匹配的國際影響和地位——飽受列強欺淩的舊中國和淪爲英國殖民地的印度就體量而言絕對是大國,然而當時的中國和印度在國際上卻沒與其體量相應的影響地位。由此可見國際事務中有影響有地位的國家必須同時滿足先天條件和後天條件,所以現在有的文章甚至將以色列、新加坡拔高到和俄羅斯這樣的大國平起平坐的地步其實是無稽之談。正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以色列、新加坡在某些方面可能會超過像俄羅斯這樣的大國,但像以色列、新加坡這種彈丸小國的綜合國力和在國際上的整體影響力是不可能和美、中、俄這種具備大洲級體量的國家比肩的。盡管以色列和新加坡的整體實力無法和真正的大國比肩,但不可否認以色列和新加坡的綜合實力遠遠超越了自身體量,可以說這兩國都是同等體量的國家中最爲出類拔萃的。那麽問題來了:如果以色列和新加坡相互比較誰更強呢?
我們先對比一下以色列和新加坡的先天條件。盡管兩國都是彈丸小國,但比較起來顯然是新加坡更小:以色列的國土面積是新加坡的35.79倍,人口接近于新加坡的1.6倍。就地理位置而言:以色列的地緣環境是極爲惡劣的,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地緣環境可以說是有利有弊。以色列身處沙漠的包圍之中,水資源嚴重缺乏,土地荒漠化十分嚴重,可以說這是一個工農業發展條件先天不足的國家。整個以色列在排除掉荒漠後只擁有615萬畝可耕地,人均耕地面積大約只有0.7畝左右,和耕地一樣稀缺的是水資源——畢竟中東本來就是水貴如油的地區。當然上帝通常會在關上門的同時會爲人打開窗:水資源稀缺的中東地區卻因爲豐富的油氣資源而成爲世界上的富裕地區,然而中東的油氣資源主要集中在波斯灣一帶,而與波斯灣尚有一定距離的以色列恰恰是中東地區的貧油國,可以說以色列從沒像其他中東國家一樣從油氣資源中獲得多少收益。事實上不只是油氣資源,從整體上看以色列的各種自然資源儲備都是相當有限的。這並不奇怪,要說以色列這個彈丸小國資源儲量豐富那才是天下奇聞。資源匮乏的以色列從建國之日起就身處在資源、人力等方面占據絕對優勢的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之中:以色列南、北長不過433公裏,東、西最寬處也就五十多公裏,而特拉維夫走廊,東、西的寬度也就10公裏,幾乎沒什麽戰略縱深可言。盡管以色列在連續五次中東戰爭中都戰勝了阿拉伯國家,然而這對阿拉伯國家的整體國力卻並沒多少實質性損害,可以色列只要戰敗一次就有亡國之危。國土面積更小的新加坡同樣是一個資源匮乏的國家,甚至連滿足人們日常生活所需的淡水都有賴于鄰國馬來西亞的供應。不過新加坡卻有一樣與生俱來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新加坡扼守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咽喉要地馬六甲海峽,成爲控制國際貿易和能源安全的關鍵節點。需要注意的是:馬六甲海峽是公海,本來世界各國的船只從此通過都不需要向新加坡交一分錢,但新加坡在這條國際黃金水道邊上建設了目前世界第二大的貨運碼頭。如果過往船只僅僅只是從馬六甲海峽經過自然不必向新加坡交錢,但如果要享受新加坡碼頭提供的各種服務那就得另算了,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正是靠著國際自由港的優勢和國際一流的服務爲世界各地的船舶提供轉口貿易的平台,新加坡才能坐地生財發家致富。新加坡作爲國際航運的重要港口之一擁有東南亞最大的修造船基地、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世界最大的燃油供應港口。新加坡通過200多條航線連接著世界600多個港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亞洲主要轉口樞紐之一,擁有世界第二大貨櫃吞吐量和世界第一的燃油銷售量。由此可見以色列所面臨的地緣環境比新加坡惡劣得多。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新加坡這樣一個小國控制著馬六甲海峽這條國際航運的黃金水道難道不會引起別國的觊觎嗎?正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扼守黃金水道的新加坡自然會招來眼紅,正因爲如此多年來新加坡一直重視國防安全建設。和身處阿拉伯國家包圍中的以色列一樣:新加坡同樣是同等體量的國家中少有的具有獨立自主國防力量的國家。不過和以色列不同:由于馬六甲海峽涉及各大國的利益,因此大國不希望看到這一地區陷入混亂,因此這一地區真正爆發武裝沖突的概念其實極低。以色列從建國之日起就與阿拉伯國家存在領土、宗教等方面的諸多矛盾,以致于前前後後經曆了五次中東戰爭;相比之下新加坡只和鄰國馬來西亞存在領土爭端,因此新加坡的國防建設幾乎完全是以馬來西亞作爲參照目標的。那麽以馬來西亞作爲參照目標的新加坡軍隊究竟具備怎樣的實力呢?新加坡現役總兵力約爲7.16萬:陸軍5萬人編爲3個混合師(各轄2個步兵旅、1個機械化旅、1個偵查營、1個炮兵營、1個高炮營、1個工程兵營)、1個快速反應師(轄3個步兵旅)、1個機械化旅;海軍9000人、空軍1.35萬人。另有預備役部隊35萬人。新加坡裝備有35艘各種艦只、210余架各型飛機和豹2A4型、百夫長等戰車、重火炮、導彈以及輕兵器等裝備。新加坡的軍工研發能力較強——新加坡産的戰車和裝甲車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且數量達到2000輛。可以說新加坡的軍力盡管在世界範圍內算不上什麽影響力的軍事強國,但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在同等體量的國家中新加坡是少有的具有獨立自主的國防體系的國家,新加坡軍隊甚至走出國門,遠赴海外駐紮:駐澳大利亞的有230人,駐法國200人,駐美國250人,駐中國台灣3個訓練營地,駐泰國1個訓練營地,參加聯合國東帝汶維持和平部隊24人,駐伊拉克和科威特軍事觀察團觀察員5人。表面上看新加坡只有區區7.16萬現役部隊,但考慮到新加坡總共只有500多萬人口而言:這已是一個較高比例了——若照此比例換算我國該有2000萬軍隊。在戰時狀態下新加坡可以在48小時內組織27萬精銳,兩周內擴軍至50萬,這基本上已和鄰國馬來西亞的兵力水平持平了。作爲彈丸小國的新加坡能打造一支實力與馬來西亞持平的軍隊是相當難得的:要知道馬來西亞的國土面積是新加坡的460倍,人口是新加坡的5.6倍。不過這樣的實力和以色列比起來仍相對較爲遜色,畢竟作爲新加坡軍隊國防建設參考目標的馬來西亞在國際上並不是一個因軍事力量聞名的國家。相比之下以色列所身處的中東地區可是國際社會熱點中的熱點,而埃及、伊朗等以色列的對手在國際軍事領域中的排名也是高于馬來西亞的。
以色列現役軍人有168000人,戰時可迅速擴張至70萬人。以色列陸軍擁有3個裝甲師,擁有主戰坦克3900輛;以色列空軍總兵力3.5萬人,擁有11個空軍基地,單F-16各個型號飛機就有362架之多;以色列海軍總兵力9000人,盡管規模較小,卻擁有不俗的戰鬥力——以色列海軍裝備有埃拉特級護衛艦3艘、海豚級常規潛艇2艘、各式導彈快艇12艘,此外以色列海軍還擁有一支300人的海軍陸戰隊。以色列國防軍是中東地區國防預算最高的軍隊之一,也被列爲世界上訓練最爲精良的軍隊之一:曆史上國土面積只有25740平方公裏、人口數量只有854.7萬的彈丸小國以色列在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下一連打了五次中東戰爭並屢戰屢勝,而在軍隊規模上占據絕對優勢地位的阿拉伯國家卻屢戰屢敗。就今時今日的中東格局而言:以色列盡管是彈丸小國,然而卻是一個小而強的小霸。以色列的軍事工業十分發達,能夠自産大量武器裝備。以色列空軍是中東地區唯一擁有F-35隱形戰鬥機的空軍部隊,對所有中東地區軍隊的戰機形成了碾壓態勢,以色列的F-15/16改型戰鬥機在中東地區同樣是出類拔萃的。多年來以色列一直致力于不斷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軍工體系:TAR-21步槍、烏齊沖鋒槍、ATMOS2000自行火炮、梅卡瓦主戰坦克、薩爾5型護衛艦等裝備都是以色列軍工根據實戰經驗研發,在國際軍火市場都享有盛譽。如果從軍工體系而言:小小的以色列得以同美、中、俄這樣的軍事大國一樣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這意味著以色列的軍工産業不僅能獨立自主地有效支撐以色列的國防安全,還能實現對外出口。相比之下被視爲是世界軍事大國之一的印度在很多武器裝備上至今未能實現國産化。以色列究竟在國際軍火市場上占據什麽樣的地位呢?一直以來以色列就是全球無人機出口量最多的國家,大約占據全球市場60%的份額。要知道目前能獨立自主研制無人機的國家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屈指可數的,而以色列不僅能研制出自己的無人機並且能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以色列無人機客戶的遍布世界各地:韓國、澳大利亞、法國、德國、巴西等國都出現在以色列無人機的客戶名單之中。以色列還是除了美國、英國、俄羅斯、中國、法國五大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外少數擁有核武器的國家:20世紀中旬以來以色列一直有一座內蓋夫核能研究中心在進行核武方面的研究,這使以色列成爲除身爲聯合國安理會五常的美、俄、中、英、法之外少數具備核武研發生産技術的國家,目前包括國際原子能機構等權威機構在內普遍認爲以色列實際上已擁有核武器,對此以色列方面既沒承認也沒否認。外界推測以色列可能擁有64~112枚核彈頭,其彈道導彈的射程爲1500公裏。除了彈道導彈科技以外,以色列保有一系列的海豚級傳統動力潛艇,一般廣泛推測海豚級潛艇搭載有以色列自制的中程巡航導彈(射程可達1450公裏),有能力攜帶核子彈頭。以色列作爲一個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幾乎沒什麽戰略縱深可言——所有阿拉伯國家部署的導彈幾乎都可以打到以色列國土上的任何一個地方,這對以色利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甚至有可能是生存性威脅。因此以色列需要一個可以擊落其鄰國上空導彈的反導系統,這直接催生了“箭頭”導彈系統的誕生。以色列空軍裝備有400多架第四代戰鬥機,還有7架第五代的F35戰鬥機。以色列的第四代飛機以F15和F16爲主,以色列還有F16戰鬥機的組裝生産線,可以按照許可大量的生産F16戰鬥機,因此以色列一共裝備了200多架F16戰鬥機,這在世界上都算是規模很大的四代機群了。目前我國作爲世界上四代戰機第二多的國家一共有900多架四代機,而以色列以一個彈丸小國的體量能擁有接近于我國一半的四代機數量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迹。
如果就以色列的軍事實力而言,那麽以色列不僅在同等體量的國家中無出其右,甚至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是排的上號的。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全球火力網站對全球136個國家和地區的軍事實力水平進行了排名,以色列在其中名列第16位。事實上這還不是以色列在該排行榜中的最高名次——2013年以色列甚至得以跻身全球軍力第九名。70億美元的軍費開支使以色列國防軍成爲中東地區國防預算最高的軍隊之一,同時以色列國防軍也被認爲是世界上訓練最爲精良的軍隊之一。以色列實行的是幾乎全民皆兵的征兵制度——任何年滿18周歲的猶太公民無論性別都會被征召從軍,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裔公民不在征兵範圍內,但可以自願從軍。從實際戰鬥力看:1948年5月14日和15日的午夜之交已亡國兩千余年、已在世界各地四處漂泊的過程中受盡白眼乃至遭遇屠殺的猶太人才在古代猶太人國家所在的巴勒斯坦地區宣布建立以色列國。然而僅僅就在一天之後的16日淩晨埃及、外約旦、伊拉克、敘利亞和黎巴嫩五個阿拉伯國家就集結了4萬多軍隊向以色列發起進攻,此時才剛建國一天的以色列甚至還沒來得及組建自己的軍隊。此後以色列同在國土面積、人口規模、經濟總量、武器數量均處于絕對優勢地位的阿拉伯國家先後爆發過五次中東戰爭,五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均取得了勝利。即使時至今日以色列仍需不時面對各種沖突威脅,由此可見以色列豐富的實戰經驗是新加坡沒法比的。事實上新加坡獨立時幾乎沒一個國家向他們提供國防力量,是以色列向新加坡出售軍火才使其在獨立之初能應對來自馬來西亞的威脅。其實新加坡相當一部分軍事技術是來自于以色列的,盡管受制于體量的以色列不可能成爲比肩聯合國安理會五常那樣的軍事強國,可畢竟也是軍事實力排名全球前二十位之內、在國際軍火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的國家;相比之下新加坡只能說是同等體量國家中少有的具備獨立自主國防實力的國家,但離世界軍事強國的目標還差得遠。即使我們不考慮兩國的武裝力量,那麽單純從戰略縱深上看也是以色列略勝一籌:盡管新加坡和以色列都是小國,但體量更小的新加坡劣勢更爲明顯——如果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爆發戰爭,馬來西亞完全有能力在第一時間對新加坡的所有空軍基地形成火力壓制。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評價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不能只看軍隊規模和武器裝備,也必須看到軍事工業、經濟支撐、戰略縱深等足以支撐戰爭進行下去的潛在實力。海灣戰爭前的伊拉克就軍隊規模和武器裝備而言也曾號稱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可由于在軍工科技、戰略縱深等方面的劣勢直接被以美國爲首的多國部隊打回原形。以色列在軍隊規模和武器裝備上具有更大的優勢,然而一國的軍事力量是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作爲支撐的,那麽兩國的經濟實力對比如何呢?以色列的經濟總量約爲3696.90億美元、人均GDP爲41614美元;新加坡的經濟總量3239.07億美元、人均57714美元。單純從數據上看:以色列在經濟總量上略占優勢,而新加坡則在人均上略勝一籌。既然單純從數據上難以看出孰高孰低,那麽我們就接著再對比兩國的産業體系:正如上文所說的以色列和新加坡作爲資源匮乏型國家有著發展工農業的天然劣勢,那麽兩國是怎麽克服劣勢的呢?
事實上農業發展條件先天不足的以色列只用了占總人口不到5%的農民不僅實現了糧食的自給自足,還通過對外出口優質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農副産品創彙,以色列出口到歐洲市場的農作物之多甚至使其被歐洲人冠以“歐洲廚房”的稱號。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以色列的農業産出翻了5倍,被公認爲已跻身世界農業最發達國家的行列,然而以色列全國農業用水總量30年來一直穩定在每年13億立方米左右,這在全世界的農業大國強國之中是相當少的用水量。以色列人之所以能用有限的水資源打造出世界級的發達農業和他們的灌溉技術是密不可分的——以色列所有農田都采用了噴灌和滴灌現代灌溉技術和自動控制技術,這使灌溉水平均利用率達到了90%。飽受水資源匮乏之苦的以色列人發現通過控制水流的流速、使用緩慢而均勻的滴灌方法不僅可以節約用水量,還能提高農作物的産量。與此同時以色列爲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還采取了水量計量、灌溉過程的計算機管理和遙控、水肥同步施用等諸多措施。灌溉技術是以色列農業技術中最爲核心的部分,但並非以色列農業技術的全部內容——事實上以色列的農業生産是一種精准農業模式:通過對作物種植區域內的數據采集、監測、反饋,根據空間變異,定位、定時、定量地實施現代化農事操作技術與農業管理,力爭以最少的成本投入實現同等收入乃至更高的收益。以色列的農民都可以熟練運用一款軟件,而這款軟件簡直就是爲他們量身定做的——因爲這款軟件會告訴他們:什麽時候應該種植?幹旱的時候澆多少水最合適?什麽樣的溫度、濕度最適宜作物的生長?說完了以色列的農業,我們再來看以色列的工業:以色列的工業企業集中分布在海法與阿什杜德之間的沿海平原地區,主要的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業、紡織服裝業、鑽石加工業、軍事工業、化學工業以及高新技術産業等。這其中軍事工業和以計算機技術爲代表的高新技術産業是以色列工業部門最具代表性意義的典型。以色列曾把法國的“幻影”戰鬥機改裝成“幼獅”戰鬥機,把英國的“百人隊長”式坦克改裝成“戰車”式坦克,把蘇聯的“卡拉什尼克夫”式沖鋒槍改裝成“加利利”式自動步槍……另一方面以色列自行設計、制造了包括各式戰鬥機、多種口徑的火炮及所需彈藥、常規炸彈、艦對艦導彈、巨型艦只、衛星、通訊系統與電子設備等在內的1000多個武器品種。以色列的武器生産制造不僅能滿足國內需求,同時以色列的“費爾康”預警機、“梅卡瓦”坦克等都是國際軍火市場上的搶手貨,目前的以色列已成爲和美、俄等國一樣的武器出口大國,武器出口額超過70億美元。以計算機技術爲代表的高新技術産業同軍事工業一樣是以色列工業的典型代表:目前英特爾、IBM、微軟、惠普、雅虎、Google、摩托羅拉等公司都在以色列設有研發中心,以色列的特拉維夫因此被稱爲“中東硅谷”。以色列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超過80家,這一數據在全世界僅次于美國和加拿大。僅僅在2016年這一年之中以色列就湧現出1000多家創新科技公司,平均每天都有3家新公司誕生。
新加坡的産業布局在相當程度上利用了自己扼守馬六甲海峽的區位優勢,關于這點我們在上文已有所提及,現在進一步深入展開:由于新加坡國土面積有限,因此很多新加坡本土品牌通過國外企業代加工的方式發展壯大並成功推向世界。新加坡航空公司、虎航、虎牌啤酒、麥城黑啤、美珍香、康元餅幹、傲勝、虎標萬金油、高品樂、嘉德置地集團、鉛筆俱樂部、普柏琳、卡帝樂鳄魚、星展銀行、大華銀行、華僑銀行、面包新語、土司工坊、楊協成、悅榕控股等等都是國際上相對較爲知名的新加坡品牌。新加坡屬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爲主。根據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新加坡的服務業在其經濟體系中扮演著重要經濟角色。批發與零售業、商務服務業、交通與通訊業、金融服務業是新加坡服務業的四大重頭行業,其中批發零售業由于包括貿易在內,因此份額最大。新加坡的商務服務業則包括不動産、法律、會計、咨詢、IT服務等行業。交通與通訊行業包括水陸空交通及運輸,也包括傳統的郵政服務和新興的電信服務業。金融服務業則包括銀行、證券(股票、債券、期貨)、保險、資産管理等門類,可以說正是依托這四大服務業的發展,新加坡才確立了其亞洲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的地位。從1964年起新加坡就宣布實施“居者有其屋”計劃。如今超過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承建的房子,其余20%的居民則住在有地房地産以及私人公寓。截至2014年12月新加坡居民住房擁有率達90.5%,人均壽命82.5歲,15歲以上人口識字率96.7%。全國平均每一萬人有醫生23人,共有病床1.2萬張。每千人擁有私車110輛,手機滲透率148%,家庭電腦擁有率81%,上網率77.7%。
就兩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是極爲接近的。不同于科威特、卡達等海灣産油國:以色列和新加坡的産業布局結構相對合理,而海灣産油國幾乎是完全依賴于油氣資源出口成爲世界富裕國家,但由于缺乏齊全完備的産業結構而並不被視爲發達國家。相比之下以色列和新加坡被美國中情局同日本、韓國列爲亞洲四大發達國家。當然國家的發展並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還廣泛涉及醫療、教育、環保等方方面面,于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依據預期壽命、教育水平和生活質量等指標提出了人類發展指數這一概念作爲綜合衡量各國綜合競爭力的標准之一。在聯合國公布的人類發展指數和全球競爭力指數排行榜中新加坡的人類發展指數高達0.925,排名世界第11位;相比之下以色列的人類發展指數爲0.9。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人類發展指數這一標准主要著眼于人們的生活水平。新加坡之所以能在人類發展指數上勝過以色列主要基于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就是上文提到的新加坡在住房、醫療、教育等方面的福利政策;其二有“花園城市”之稱的新加坡對環保的高度重視。可以說單純就已宜居性而言:新加坡是優于以色列的,事實上以色列由于自然環境的限制恐怕很難使自己在宜居性上達到新加坡的標准。事實上衡量國家間的競爭力除了國民宜居舒適程度之外還有一項重要指標就是研發創新的能力,因爲這事關國家未來的發展命運。在這點上以色列有極強的科技研發創新能力,而這得益于以色列的高水平教育:以色列有著中東地區最高的平均受教育年數和最高的識字率,與日本並列爲整個亞洲平均受教育年數最高的國家,而在全世界則排名第22位。中東地區最好的10所大學裏有7所位于以色列,其中前四名都是以色列大學。中東大學中排名全世界前100名之內只有一所——就是以色列的希伯來大學。當然以色列人也有就讀于國外大學的,而在所有中東國家中以色列是擁有耶魯大學校友最多的國家。24%的以色列勞動人口擁有大學學曆,這使以色列成爲工業國家裏學曆程度第三高的國家,僅次于美國和荷蘭。還有12%的以色列人擁有大學以上的學曆。小小的以色列誕生了12位諾貝爾獎得主,這在世界範圍內位居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瑞典、日本、加拿大、俄羅斯、瑞士、奧地利、荷蘭、意大利、波蘭、丹麥、匈牙利、挪威之後,與澳大利亞並列全球第17位。目前以色列在全球科技創新能力上排名第十一位、高科技出口總額排名第十六位。以色列人對教育的投入始終保持著GDP的9—12%區間範圍內,以色列政府爲每個小學生每年花費4000多美元,爲每個大學生花費11000多美元,均高于其他發達國家。在以色列從事高技術研發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早在1999年在每1萬個以色列人中有145名科學家和工程師,而在美國每1萬人中只有85名科學家和工程師,日本的同類數據則是70多人,而德國還不到60人。以色列的人均論文發表數爲全球最高,大約爲全球平均水平的10倍左右。事實上新加坡的創新能力也很強,尤其是在金融創新領域,不過和以色列比起來仍是有差距的:在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的全球創新力排名中以色列排名第二,新加坡排名第九。這樣兩個彈丸小國能跻身全球創新力前十名可以說都締造了各自的奇迹,不過相比之下以色列的優勢更爲明顯。
現在我們可以綜合衡量以色列和新加坡各自的實力水平了:兩國都是屬于小而精的國家,在軍事實力、經濟實力以及人類發展指數、研發創新能力等各方面均有可圈可點之處。相比之下以色列的軍事實力更爲強大一些,事實上以色列本身就是新加坡的軍事技術來源國之一。兩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可以說各有長處,盡管以色列在經濟總量上略占優勢,然而新加坡卻具有人均收入上的優勢,兩國的産業體系布局各具特色,都足以跻身發達國家行列。新加坡由于多年來在環保、社保方面的苦功,因此在國民生活的宜居舒適程度上略優于以色列,而以色列則在科研創新能力上具備優勢。可以說這兩個彈丸小國都締造了屬于自己的發展奇迹,不過總體來看以色列應該更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