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ry Hong面簿)
作者 侯佩瑜
在新加坡,幾歲才應該稱爲樂齡人士(senior citizen,即老年人的意思)呢? 這個問題最近因一則面簿貼文而引起熱論。
網民Henry Hong日前到義順11道巨人(Giant)超市附近的公園時,看到健身角落的一個告示牌上寫著: “這個樂齡健身角落是給45到60歲的樂齡人士(senior citizen)使用的”。
牌子上還寫著:“市鎮理事會將不會對使用設備所發生的任何事故或傷害負責”。 不知道這個牌子是不是市鎮理事會立的。
(Henry Hong面簿)
網民Henry Hong感到非常詫異,原來47歲的他已經是樂齡人士,而他竟然還懵然不知。在他的字典裏,樂齡人士的定義應該是55歲以上的人。
于是他拍下了告示牌,上載到面簿群組“COMPLAINT SINGAPORE” (紅螞蟻譯爲:投訴新加坡),引起網民的熱論。45歲還那麽年輕就定義爲樂齡人士,大家紛紛表示不能接受。
一名42歲的網民表示,原來自己這麽快就“老了”還後知後覺。她說: “我今年42歲,再多三年,我就是樂齡人士?我真的不敢相信,大家都說我看起來像29歲至33歲而已。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
以下這位網民說, “我的天啊,如果45歲就是樂齡人士,在這個定義下,我們的老齡人口應該會比日本和大多數發達國家還要多。”
有人甚至調侃說, “義順就是比較特別,所以對于樂齡人士的定義,也和新加坡其他地方不一樣。”
在新加坡,其實沒有對“樂齡”定下標准, 每當“樂齡”二字出現時(特別是與福利有關的事件),所指的年齡層各異。
40歲就自動加入樂齡健保(ElderShield)計劃;年滿55歲者平日到各大電影院看電影時,可以享有樂齡優惠價;60歲才可申請紫色的樂齡優惠車資卡;65歲才可以申請提供現金補貼的樂齡補貼計劃(Silver Support Scheme)。
如果從生理來說,“老花眼”從40歲就會開始,直到65歲左右情況固定。隨著現代人大多長時間近距離觀看數碼産品,即使只有37歲就有老花眼的個案也不少。
樂于接受自己已是樂齡人士者就說, “如果按照這個定義,我已經是樂齡人士啦,爲什麽沒有得到任何樂齡人士的福利嘞?”
有位網民也說, “老齡化似乎越變越年輕,那爲何要拿到公積金的年齡卻還是這麽高?”(公積金會員領取入息的最低年限目前是65歲。)
有網民指出在新加坡, 一旦滿40歲就不再有義務履行國民服役,這意味著你已經不再年輕。
新加坡國民服役法令規定所有達到18歲的男性公民必須履行全職國民服役兩年,並在40歲(非軍官)或50歲(軍官)前履行戰備服役。
理性的網民就說, 這個告示牌不要提到“樂齡人士”,直接說這是給45到60歲的人士使用的,就不會引來大家這麽七嘴八舌了。
以下這位網民說, 其實只有當你消極地看待“樂齡人士”這個詞時,你才會感到被冒犯。
這讓紅螞蟻想起寫新聞時,若把65歲者稱爲老人家,把40歲的婦女稱爲阿嫂,或把未婚的30多歲女子叫auntie時,都會被當事人罵。
其實,只要心境保持年輕,誰說你是老人家,你都可以不把它當回事。 有人將”年過半百”當作”老”的象征。
牛津英語詞典把45歲至65歲的人稱作爲中年人。
而“現代老年觀”則將65歲以下定義爲中年人,65歲至74歲是年輕老年人,75歲至90歲才被稱爲老年人,90歲以上屬高齡老人。
新加坡的退休年齡如今已從55歲提高至62歲甚至65歲,“老齡”的定義時時刻刻在變化中。
至于“樂齡”這個詞,據說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出現在本地的。當時,新加坡第一個老人活動中心在惹蘭勿刹區(Jalan Besar)茂德路(Maude Road)成立,首次采用“樂齡中心”這個名稱,此後就用開了。它不像“老人”那樣直接,是個委婉又正面的詞語。
樂齡人士雖然指的是老年人,但同樣的,“樂”有“快活”、“安樂”的意思。“樂齡”指的就是“快活安樂的年齡”。
到了快活安樂的年齡,叫我樂齡人士又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