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新加坡的評價裏,常常能聽到這種說法:
“兒童的天堂,青年的戰場,老人的地獄。”
這是因爲,新加坡的養老制度一直都備受爭議。
新加坡雖然一直以來都以制度完備著稱,在老年人的醫療、退休金、樂齡生活,再就業方面都有完善的養老政策。
但與此同時,我們卻總能在生活中看到許多老人做著清潔工、街邊小販、德士司機這樣辛苦又少錢的底層工作。這在其他國家是很少見的,難免顯得“晚景淒涼”。
所以,當我們老了,或者將爸媽接到了新加坡來後,他們能過得幸福嗎?
01. 爲何這麽多老人在工作?
爲什麽我們總能經常看到佝偻的老年人仍然在新加坡街頭巷尾工作呢?
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因爲錢不夠花。
在新加坡這個全球生活成本最貴的城市裏,一位年滿65歲的新加坡單身老人一個月需要多少錢才能不愁吃不愁穿呢?
答案是,1379新幣。
這是來自于《聯合早報》、《海峽時報》等權威媒體報道的數字。以前SingPlus也寫過,新加坡政府不制定貧困標准。而這一由本地學者統計的數字,也讓人們對于維持晚年的消費水平,有了一個直觀的預期。當然,如果現在還年輕的朋友,等你老了以後,因爲通貨膨脹,肯定不止現在這個數字了。
根據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黃國和領導的研究團隊所得出的調查結論,受訪者同意,這$1379不只是應付基本開支,它還可以讓老人“享受有素質且獨立自主的生活,包括社交活動”的開銷。可以形容爲讓生活得有尊嚴的“體面錢”。
但是,在新加坡常有人說,“能死不能病”,因爲醫療費用是真的高。而老人更是最怕生病,這筆$1379還沒有把慢性疾病的醫藥費算在內,否則至少多加幾百新。
所以,一個65歲以上老人每月需要1379元,有配偶的要多加1000元左右,2351元才夠用。55歲至64歲的獨居者要用上1721元。
那麽新加坡有多少老人能夠負擔起這筆生活費呢?
雖然這份報告中沒有給出答案,但是我們可以看一下政府公開的公積金數據。新加坡老年人會領取的退休金中,主要的部分來自于公積金年利息。
人力部長楊莉明2019年2月在國會介紹,2018年12月領取退休入息的公積金會員中,入息金額不到500元者占74%。
65歲至69歲的會員,平均退休入息只有$450;70歲至79歲的平均爲$290,80-87歲的最少,平均只拿$220。
所以,當把兩組數據擺在一起:500元公積金退休入息和1721元老人生活費。還差了一千多新,錢真的不夠用。
所以,若是年輕時沒有很好地理財儲蓄,存好每月一千多的養老錢。那麽老了就只能選擇繼續出來工作賺錢養活自己。
此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那就是政府鼓勵老年人出來工作,而且尤其鼓勵老年人從事純體力的勞動。
新加坡政府出台優惠政策,鼓勵企業聘請年長員工。如果企業聘請超過60歲的老人,擔任包括清潔工、機械操作員、服務和銷售員工在內的工作,政府會對企業進行補貼。
這也很好地解釋了爲什麽新加坡老人普遍集中在以上的純勞力工作崗位。
在新加坡, 60歲以上老人工資的中位數,在2006年是1160新元,到了2015年增加到了2000新元。因此,聘用老年人的成本總體不高,而且企業還能享受津貼,同時對老人來說也是一筆不錯的收入,可謂雙贏。因此,不少企業也很樂意長期聘用他們。
2018年,65歲以上的新加坡人中,有25%受雇。而2006年,這個比例只有13.8%。有人預言,未來10年,老年人就業率將很有可能達到30%。
最後,除了維持生計和政府鼓勵之外,還涉及到新加坡老年人的觀念問題。
很多新加坡老人認爲,只要身體健康還能工作,就應該出來工作。繼續跟社會打交道,跟周圍的同事工友密切接觸,這樣不僅不會與社會脫節,還能保持樂觀健康的心理狀態,最重要的是在社會中發揮余熱,創造滿足。
因爲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就是這樣帶頭垂範的,一輩子都在爲新加坡工作付出,爲國家發揮余熱。
《聯合早報》就報道了一位83歲的老人吳亞裏,在包裝與搬運公司星洲木箱包裝私人有限公司工作已有將近30年,目前主要負責用鋼釘槍組裝木箱與木托盤。
吳亞裏的大半輩子都在木箱廠工作,腳踏實地掙錢養大五名子女。他最近接受采訪時說,孩子其實都有給他家用,也勸他在家休息,他倒是覺得待在家辛苦,工作反而讓他過得充實。
吳亞裏住在淡濱尼,當工廠從德福搬遷到大士後離家太遠,孩子見他每天舟車勞頓太辛苦,希望他在家安享晚年。
可是吳亞裏說:
“如果沒有工作的話,白天女兒們都去工作,只有我一個人在家,只能看看電視,時間過得很慢,很辛苦。晚上盼著女兒們回家來,才有人說說話。” “有做工就不同,每天早上起床知道這一天要做什麽。工作有伴可以聊天,一起做事情,時間過得快很多。而且老板很體恤員工,不讓我搬重的,讓我自己安排工作時間,沒壓力。”
吳亞裏有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目前跟兩個女兒一起住。他說,女兒會偷偷把錢放在他的衣服口袋,但他都還給女兒,跟她們說:“老板給我的錢都花不完,不用給我。”
他現在每周工作四天,下午3時放工,扣除公積金後月入1360新,而且公司有廠車往返德福與大士,也提供早午餐,他對這樣的安排與待遇相當滿意。
吳亞裏爲公司效勞將近30年,多年來累積的感情也是他留下的原因。
他說:“看著小老板長大,從老老板接手,10人的小工廠至今有100多人,有許多老朋友一起做,很熟悉,做得很開心。”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能夠允許老人工作,能夠接納想要工作的老人,這個社會沒有年齡歧視,最起碼是包容的。
02. 用老人替代外勞?
新加坡老年人到底過得好不好?這個問題,新加坡的老百姓也是非常關注的。
2018年8月新加坡國慶前夕,就有民衆在群衆大會上就此向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直接提出了疑問:
爲什麽新加坡政府不向老人發放年金,以免他們從事清潔工作之苦?
吳作棟當時對此提問,如是反問:
If the old ladies and old men do not clean thetables, who are going to clean the tables?
如果不是老奶奶、老爺爺在清潔餐桌的話,那要誰來做這些清潔工作?
這個反問真的很難回答!
因爲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就好像子女回家跟父母吃飯,大家其樂融融吃完團圓飯,後,誰來洗碗?
大部分時間,應該還是父母洗碗吧。
無論是在讀書也好,工作了也好;兒女表示要收拾餐桌,洗碗的時候,父母往往都會說:“你去忙你的吧,我們來就好。”
父母是不希望子女們把時間花在洗碗這種不具有發展性的事情上的,而更加希望子女可以把時間花在對未來有益的學習和工作上。
碗是一定要有人去洗的,清潔是一定需要有人做的;不是你做,就是我做;不是老人做,那就是年輕人去做?
但是,有多少年輕人願意每天就做清潔工作?
爲什麽呢,因爲這種純勞力的工作是機械的,是重複的,是很難讓人學到新東西、實現跨越發展的。
當然,偶爾回家洗一兩次碗,也不是什麽問題,問題是,一天三頓飯都會有碗要洗,現在的年輕人很少有時間,能夠三餐都幫爸媽把碗洗了。這時,就會産生新需求,那就請鍾點工、保姆來做吧。
家庭的困境,也是國家的困境,這就和勞動力短缺的新加坡,要考慮引入外勞的情況一樣。
新加坡是一個發達國家,它確實可以引入更多外勞,讓外國勞工做新加坡老年人從事的這些勞力工作;直接給新加坡老年人發年金,讓所有新加坡老人都去“享清福”。
世界“最富裕的國家”卡達就是這麽幹的,一切體力活都留給外國勞工做好了,自己國人福利一流,世界有名。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卡達2018年人均GDP是70,780美金,世界排名第七;而第八便是新加坡,是64,041美金。
所以,新加坡不是花不起這個錢,而是政府希望能夠盡量省下這筆錢。
引入更多外勞,都會對島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産生直接的影響,所以新加坡政府一直很謹慎對待引入外國勞動力這件事。他們最希望的,還是能夠讓一部分退休老年人重新出社會工作,以減少新加坡對于外勞的依賴。
正如,新加坡副總理王瑞傑在《新加坡2019年的預算案》中表示,
從2020年開始,外國員工只能占公司人手的38%,低于目前的40%,後年則進一步調低至35%。
類似清潔這樣的體力工作,是不具有成長性的,收餐盤收得再溜,也不會成爲“清潔之神”,不會廣受尊敬,更不可能讓一個人實現財務自由。
如果讓年輕人去做了,且不說年輕人是否願意接受清潔工作的低薪資。更加關鍵的是,一個社會中,如果年輕人沒有發展,沒有未來,這個社會的未來就會令人擔憂。
新加坡是很小很小的國家,或者說,城市。新加坡是沒有農村的,每一個新加坡人,都是“城裏人”;如果城裏人都想要“晚年幸福”,不從事類似清潔打掃這種“沒有未來”的工作的話,那麽就沒有人能夠承擔了。
新加坡總人口爲547萬,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接近13%,而且由于出生率持續低迷,近年來,一名老人對應的工作公民已從2004年的7.6人下降到5.2人。這意味著目前新加坡僅有不到6名工作公民負責供養一名老人,而且供養的老人還在增多,工作的人還在減少,鴻溝在不斷變大。
所以在“老齡化”、本國勞動力嚴重不足的新加坡,政府不得不依賴老年勞動力,發揮他們的剩余價值,來從事一些機械的工作。
能夠依靠本國資源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是最理想的,所以在新加坡,老年人工作不是偶然,而是制度的必然。
所以,新加坡出台了一系列的老年工作鼓勵政策,盡全力掃清老人重回職場的一切障礙。
2019年,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2019年國慶群衆大會上宣布,新加坡將把法定退休年齡從62歲逐步上調到65歲,重新雇傭年齡從67歲上調到70歲,目標是最遲在2030年完成調整,2022年將分別先上調到63歲和68歲。以保障年長員工能繼續就業。
對此,不少老年人表示:這是想要我們幹到“死”啊。
2017年,新加坡重修了退休與重新雇傭法令,讓雇主在安排年長員工繼續就業時,能更靈活處理。若現有公司沒有適合重新受雇員工的職位,雇主可把重新雇傭員工的義務,轉讓給另一名雇主。
而且,新法令允許年滿60歲的員工保留現有薪金,不必像以前一樣必須減薪10%。這就鼓勵了更多老年人退休後繼續留在工作崗位上。
爲了鼓勵雇主聘用年長員工,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援助計劃,包括薪金補貼以及用于打造老年人工作環境的津貼。
財政部長王瑞傑在2019年2月發表財政預算案聲明時宣布,政府將繼續發放額外特別就業補貼(Additional Special Employment Credit),直至2019年12月底。
其中,聘請月薪不超過4000元且年齡超過重新雇傭年齡的老人,雇主將獲得額外補貼。
而聘請月薪不超過3000元的老年員工,雇主所獲額外補貼可抵消員工薪金的3%,加上適用于年滿55歲員工的特別就業補貼,總共可抵消員工薪金的11%。
延長額外特別就業補貼的發放期限,惠及了12萬名員工、5萬5000名雇主,發放總額約爲1億6000萬元。
03. 養老制度到底怎麽評價?
前面說到,其實新加坡沒有專門的“養老金”,養老制度的核心是中央公積金(CPF),這是針對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的一種強制性儲蓄計劃,用來應對退休、保健和購房需要。
從上文來看,你或許會覺得,老了以後從公積金中好像領不到多少錢。
但是,在2018年健康、財富和職業咨詢機構美世(Mercer)公布全球養老金制度排行中,新加坡竟然位列亞洲第一!
所以,新加坡的公積金體制到底怎麽樣?
CPF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詳盡的制度,簡單的說,它強制要求所有55歲以下工作人士都必須把自己每月工資的約20%存入公積金,雇主則再爲員工繳納17%,即一共37%。
然後,公積金強制繳納是有上限的,月薪到達6000新幣後,超過部分則不再強制繳納,可以簡單認爲每個月最多繳納2220新幣的公積金。
2018年,新加坡工資的中位數是4437新幣/月,也就是說公積金繳納的中位數是1641新幣。
每個月繳納的公積金又會根據年齡按不同比例被分別存入三個戶頭,用于儲蓄、養老、醫療。
儲蓄戶頭的錢可以拿去買房,醫療的當然是可以用于看病;養老戶頭的錢則需要等到退休才能動。
三個戶頭的錢都是自己的錢,有3.5~5%的年利息,也不會被別人拿去;退休後,可以選擇全部拿出來,也可以選擇去存入CPF Life 終身入息計劃,然後按月取。
CPF Life是最低要求存入6萬新幣,最高則是26萬4千新幣,根據存入的金額不同,每月領取的金額也不同:
新加坡大專畢業生起薪至少有2000新幣,如果按照這個數目來計算。每個月有政府強制要求存工資的37%(個人20% + 公司17%),就是740新幣,從25歲存到55歲,存30年,就是26.6萬。看著這個數字,很多人會覺得不用擔心養老吧?
當然,這是說一般人的情況;新加坡是一個發達國家,任何人,只要有一份正當工作,是不用擔心買房、醫療、教育等問題;當然,得有工作,不能當個懶人。
但這個系統最大的bug(漏洞)就是,可以一次性提錢!許多老人會因爲理財不善,提前花完CPF中的大部分錢。
這也就解釋了,爲什麽很多底層的老人,一定要出來工作。因爲他們很可能年輕時就沒有踏實工作,好好存錢到CPF,又或者一次性把公積金取出來,然後全部敗光了。
而對于這些人搞砸了自己的人生,年輕時沒存下錢;到老了的時候連6萬新幣的公積金都存不下來的人。
新加坡給出的回答是:那就晚點退休吧!不要55歲退休,可以到70歲再退休。政策規定,每晚退休一年,將來每個月拿的終身入息還可以高7%。
這樣一來,至少後半輩子在食閣的吃飯問題,是可以不用擔心了。
所以,新加坡政府公積金制度上強調的就是,每個個體要自己養活自己,自己的養老金,是靠自己存出來的。
所以,新加坡的養老制度對于老人來說是好還是不好,這是個很難簡單回答的問題。
首先,因爲新加坡是個小國,且不是個高福利的國家。政府的一切政策都是從務實角度出發,以可持續性爲第一原則。所以期望新加坡政府直接負擔老年人全部的生活成本,是不現實的。
其次,美世咨詢也給出建議,隨著新加坡人的預期壽命延長,可以考慮延遲提取公積金存款的年齡。同時,也應該考慮讓新加坡納稅的非永久居民開設公積金戶頭,如工作准證持有者。
04. 老年幸福生活指數
放眼新加坡的養老政策,除了公積金之外,其實還有很多。覆蓋了醫療、老年關懷、就業與退休、生活津貼、交通、住房、資産等各個方面。
而且除了實際的補貼之外,還有很多在細節處用心,致力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具體政策
事實上,新加坡社會的養老設施已經比較完善了,從日常生活上可以說是最適合老人居住的國家之一。
例如,多數公共運輸工具均可以實現輪椅上下,司機和乘客會耐心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上下車;每座組屋都爲老人和兒童設立了活動區,還設立有食閣和公車站,屋主下樓就可以吃飯,而從家門口到車站均建有封頂的綠色廊道,方便居民雨天出行,這也大大減少了老年人滑倒事故。
2016年3月,新加坡又針對老年人推出了“幸福老齡化計劃”。政府將投入30億新元,推動涵蓋醫藥保健、退休、就業、住屋和交通等12個領域的超過70項計劃。
首次在完整報告中出現的計劃包括,在非高峰時段,把地鐵車廂門的開關時間延長2秒至6秒,讓年長者有更多時間進出車廂。
此外,巴士站和的士站更換成裝有扶手的座椅,助年長者起身。人民協會將借助現有設施和社區網絡,在健樂項目下提供醫療服務、推廣保健教育和樂齡學習,目標是在每個社區打造一個健樂中心。
這種關注細節的做法也體現在政府近年來修建的樂齡公寓的設施上。例如,樓梯和走廊兩側添加了扶手,在所有改變方向和高矮的地方用顯眼的色彩提示。考慮到老人彎腰駝背,開關、門鈴和門窗把手等設施的位置都適當降低。
老人視力、聽力一般都不太好,因此公寓房間的照明度是普通住宅的兩倍,煤氣等各種開關上的字很大,報警系統的音量也適當提高等。此外,每個樂齡公寓都設有鄰裏聯系站,老年人可以到這裏來參加各種唱歌、讀書等活動,也可以相互之間聊天打發時間。
對于不住在樂齡公寓的人士,新加坡的每個選區也都設有民衆俱樂部、社區聯絡所以及康樂中心,這些場地由政府撥款並承擔部分營運經費,定期舉辦文化、社交、休閑活動,並提供健康檢查、信息咨詢、日常護理等服務。此外,新加坡也有日托養老和各類社會養老機構。
對于無暇照顧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新加坡成立了“三合一家庭中心”,將托老所和托兒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老小孩”和“小小孩”共同生活。老少集中管理,即順應了社會的發展需要、解決年輕人的後顧之憂,又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增進了人際交往與溝通。
客觀的說,新加坡政府在養老方面是負責任有作爲的。只是很多政策也是出于現實的選擇。當下,不少老年人選擇繼續工作的情景,有些是迫于生計,但有些也是自己的主動選擇。
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見那些還奮鬥在工作崗位上的老年人時,應該尊重他們。因爲他們幫助我們承擔了很多不願意做的工作,也是他們的付出讓食閣可以保持低價,讓社會能夠幹淨整潔地運轉,讓年輕人可以去到更有未來的崗位上。
資料來源:
1. 聯合早報:雇主聘請年長員工達至雙贏
2. 新浪財經:新加坡將把法定退休年齡上調至65歲
3. 環球:新加坡老人爲什麽被稱爲“樂齡人士”,看看養老政策就清楚了
4. 紅螞蟻:新加坡65歲單身老人每月基本開銷需1379元,你夠錢嗎?
5. Matters: 新加坡老人晚年很淒慘?
6. 新加坡眼:新加坡養老金制度亞洲第一!憑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