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友賢把老爸的三巴旺白米粉攤,發展成一間間餐館。
近年來,本地突然掀起白米粉熱,很多煮炒攤和餐館都出現這道菜,各家煮法各不同,但白米粉這個名稱卻流行了起來。
你可知道,最早推出白米粉的是誰嗎?他就是“三巴旺白米粉”(White Restaurant)老板鄭友賢的父親鄭慶發(74歲)。
當年,鄭慶發在三巴旺附近的惹蘭丹邦咖啡店租了個煮炒檔口,決定有別于傳統,炒米粉時不下黑醬,讓它保留白色。原本普通平淡的米粉,在高湯和各種食材的焖煮下,香濃美味,令人回味。
鄭慶發的自制手工蝦棗、煎馬當魚片和蝦蛋等家庭式菜肴,雖然也是他的拿手菜,但顧客特別愛吃他的白米粉。當時是1998年,社交媒體和網絡還未盛行,可是白米粉的名氣卻不胫而走,即使咖啡店的地點不在鬧市,依然每天有食客不辭辛勞從四面八方上門排隊,非常罕見。
大家叫不出咖啡店的店名時,就幹脆叫它“白米粉”。食客都知道三巴旺有攤好吃的“白米粉”,這個稱呼就這樣傳開來。老板的兒子鄭友賢(39歲)接手父親的生意後,幹脆將招牌改成“三巴旺白米粉”。五年內,他把父親的白米粉發揚光大,掀起白米粉風潮,還受邀進駐商場,連開五間分店。
如今,他家的白米粉不只在三巴旺吃得到,在太陽城和榜鵝尾、IMM商場、新達城和星耀樟宜都有分店。他的努力,爲他贏得2018年度中小企業家獎。去年,“三巴旺白米粉”也在品牌獎上大放異彩,榮獲三料冠軍:新加坡金字品牌潛質品牌、公衆投選最受歡迎品牌及受歡迎品牌總冠軍。
以前只會煮快熟面
有三個姐姐的鄭友賢畢業于南洋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他雖然從中學開始就幫父親在煮炒檔收碗洗盤,切菜剝蝦,但他坦言,過去只會煮快熟面。
“在咖啡店幫忙時,父母教了我很多,炒飯炒菜的技巧就這樣學了起來。”鄭友賢說,畢業後他決定幫父親做煮炒。
看似簡單的白米粉,其實很考功夫。
看似簡單的白米粉,其實很考功夫。鄭友賢說,他用了八年才掌握好炒白米粉的技巧,包括熬煮上湯、掌控火候,讓米粉在镬氣中裹著湯汁的醇濃和順滑。
現在父親已經退休了,鄭友賢在引領總店和五間分店的同時,也會在每個分店開張或人手不夠時,穿上圍裙,親自掌廚。
顧客等到丟菜單
三巴旺白米粉在星耀樟宜開設第五家分店。
開分店的背後原來有一段小故事。鄭友賢說:“當年,有熟客開玩笑說,他們新搬到的榜鵝組屋區沒有好吃的,叫我們不如去那裏開店。過後,我真的到那裏開了第一間分店。”
鄭友賢坦言當時經驗不足,只從總店調來幾個人幫忙,加上他和太太等10人,一個可容納160人的店面就這樣開張了。
“我以爲第一天不會很多人,沒想到人龍排了30米那麽長!我太太挺著大肚子幫忙捧菜,我也進廚房幫忙,可我們10個人還是應付不來。顧客排了一小時的隊,坐下來後還要等一小時,氣得有人丟菜單!”
那一晚他沒睡好,趕緊打電話找人,中學朋友、當兵同袍、總店員工都找來應急。
“開分店後,我每天早上6點來准備,淩晨3點才回家,累到不成人形。”但心裏卻是踏實的,因爲他知道這條路走對了。
2015年底,他在太陽廣場開了第二間店。“每間新分店開張前,我總是睡不著,壓力很大,好像要接生新寶寶一樣。”但他也因此累積了經驗,令他欣慰的是,旗下沒有一間店是賠錢的。
他接下來會專注于六間店的經營,維持白米粉的素質和提高員工的服務水平,讓白米粉走得更遠。
“我一個人絕對做不來”
三巴旺白米粉獲頒2019年新加坡金字品牌獎。鄭友賢領獎後與《聯合早報》兼《聯合晚報》總編輯吳新迪(左起)、總理公署部長黃志明和中小企業商會會長王騰憶合影。
五年內交出驕人成績的鄭友賢,踏實而平易近人,他由衷的說:“這樣的成績,我一個人絕對做不來,靠的是整個公司員工和管理層的努力。”
他說,父親獨創白米粉,而他開分店後從供應商、經營、雇傭和管理,都是從頭摸索。還好,他身邊的人都給他很大的支持,例如他的中學同學一叫即來,當兵時的同袍也有問必答,給予指點,這才有今天的白米粉。
“我一個當兵時的同袍在餐飲業工作,另一個在人事部就職。當初開分店時我不斷向他們討教關于餐飲和人事的問題,他們都不厭其煩的指點我,最後我幹脆把他們請過來當總經理和人事部經理。”
鄭友賢的太太也夫唱婦隨,幫忙處理公司財政。平日,他除了和這些“戰友”們並肩作戰,部署與策劃餐館的營運之外,也不時向廚師及員工收集反饋。每兩個星期,他還會和廚師一起複習招牌菜的制作,確保餐館佳肴水准如一。
他說:“父親總是告訴我‘被騙沒關系,但是不要去騙人’,我想這也是我待人和做生意的原則:別人知道你可以信任,顧客知道你不會騙人,員工也知道公司會照顧他們。”
堅持手工制作
鄭友賢開了分店後,在海軍部路設立了中央廚房,負責制作部分湯底、醬料、辣椒醬、腌制肉類和海鮮及制作蝦棗。
除了白米粉,其他經典菜還包括蝦棗和香脆自制豆腐等。
難得的是,他至今仍堅持用手工,尤其是蝦棗,從剝蝦、削馬蹄、剁魚剁蝦剁肉等等,都靠中央廚房的12名員工親手制作,因爲“人工做的最好吃。”食材也很講究,不能爲了方便而隨便更換,否則會影響口感。
他透露,中央廚房也負責制作一部分的老母雞湯底,因爲白米粉最重要的是高湯,每間分店平均每天用上200升的湯頭,確保白米粉香滑入味。
展望未來,他說:“我們有22年的曆史、品牌和品質。接下來五年內,我最大的挑戰是將三巴旺白米粉的招牌帶到東南亞去,我希望白米粉也能像辣椒螃蟹、海南雞飯那樣,踏出國門,成爲新加坡的代表食品之一。”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新加坡報業控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