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亞洲主要的塑料樹脂生産基地之一,其塑料行業始于1950年,以生産小型家用塑料制品爲主。20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美國等相繼在新加坡投資,塑料制品轉向以家用電器塑料件爲主。90年代以來,新加坡利用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將塑料工業與高科技産品相結合,生産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的制品。
隨著新材料、新技術、新産品不斷湧現,塑料産品應用的廣度和深度也不斷得到提升,在短短的幾十年中,這個城邦國家的居民已經嚴重沉迷于種類繁多的塑料制品,而一次性塑料更是成爲其文化的一部分。
世界主要國家固體廢棄物産生量
根據Bloomberg報道,新加坡是生産最多固體垃圾的國家,其中塑料垃圾也是全球最多,人均每年生産145.3公斤的塑料垃圾。而根據《海峽時報》的數據,新加坡人均每天使用13個塑料袋。
2020年6月5日,一份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報告顯示,4月7日至6月1日,新冠病毒疫情“斷路器”封國措施實施期間,新加坡因點外賣、網上購物等額外增加了133萬公斤的塑料垃圾。
時至今日,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采取行動,限制和禁止一次性塑料的使用,但新加坡的態度仍有所不同。
新加坡超級市場免費提供塑料袋
2018年10月1日,新加坡議會討論到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否真的能夠根治塑料廢棄物的問題時,新加坡環境及水源部的Amy Khor博士表示,除了減少塑膠用量,也應該要認識到塑膠使用有其必要性,因爲就新加坡國家環境局對塑料袋進行的生命周期評估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其他材質未必會更環保。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發言人也曾指出,塑料袋是國民必用的垃圾處理品,常被用來包裹食物或家庭垃圾,不可能完全禁用,而且塑料袋在廢料轉化能源廠都會被妥善處理。
不禁止塑料的使用,卻走在了世界綠色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前列,形成了雄厚的經濟實力與優美的環境的良性循環,資源有限的新加坡是如何做到的?
這要歸根于新加坡政府推行的一系列環保計劃與政策。
爲推動固體廢物綜合治理,新加坡政府先後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相關標准,如《環境保護和管理法》、《公共清潔條例》、《環境公共健康(一般廢棄物收集)管理條例》等,對垃圾的收集及處理作了詳盡的說明與規定,並且具有可執行性。
新加坡街頭分類垃圾桶
在垃圾分類方面,新加坡政府進行了嚴格的規定,分類十分細致,主要有家庭垃圾,瓶子、罐子以及塑料飲料瓶,塑料資源垃圾,紙箱板、報紙、雜志,小型金屬,家電等,在各大類下還有各小類,詳細的分類給垃圾處理及循環利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新加坡政府又陸續出台環保綠化計劃、國家再循環計劃、無垃圾行動等循環經濟政策,鼓勵全社會推廣廢物的減量化、資源化和再循環利用,提高廢物資源再生利用率。目前,新加坡對固廢分類、收集和處理基本做到了産業化、規範化,廢物回收利用率保持在60%以上。
新加坡藝術家Tan Zi Xi的藝術裝置
“塑料海洋(Plastic Ocean)”
新加坡的政策規劃是“邁向零廢物”,目標是在2030年將整體塑料回收率提升至70%(包含家用與非家用塑料廢物),其基礎是新技術的開發和利用。
2020年3月4日,新加坡環境及水源部兼衛生部高級政務部長許連碹博士指出,新加坡當局正在研究以化學方式將回收塑料轉換爲高價值産品如熱解油(Pyrolysis Oil),這種塑料垃圾制成的“新生油”可作爲原料供應給本地石化業。
除了以化學方式處理塑料垃圾,新加坡當局也試圖設立機械回收廠處理消費後的塑料垃圾如PET塑料瓶,他們希望將PET塑料瓶與類似塑料制成塑料顆粒,用來制造新産品。
Wesjet公司廢棄物回收車間
在政府的支持下,新加坡出現了一批專門從事廢棄物再循環與再制造的著名企業,如再循環公司Wesjet。該公司平均每個月從本地市場回收兩三百噸的塑料垃圾,並在分類後直接將其分解爲顆粒,再進一步制成塑料包裝等用品,轉賣給新加坡商家。
“新生油”、塑料新材料的開發,證明新加坡能夠從有限資源中爭取無限循環,爲積極向零廢物國家邁進提供新的技術和解決方案。
同時也可以看出,新加坡對待塑料的態度是,了解塑料汙染確實是一個問題,也致力于找尋解決方法,但相比于“禁塑”,新加坡當局更希望通過先進的垃圾處理理念,建立一個更有效、綜合的廢棄物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