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有這樣一個私人博物館,它隱匿于都市之中,行藏于時空之外。推門而進,滿滿當當老物件在用花紋無聲地講話,一步一步都是小娘惹的曆史風華。
在這個博物館裏,不僅可以看藏品,還可以親自觸摸和感受曆史的溫度,坐在老椅子上小憩的時候,還可以一邊品娘惹美食一邊喝私房茶。今天,我們帶大家來探訪新加坡的私人博物館“The Intan”。
The Intan裏面都是和娘惹文化相關的藏品。峇(發音bā)峇娘惹(馬來語中爲Baba Nyonya或者Peranakan)即土生華人,指的是15世紀初期到17世紀之間開始定居在新加坡、印尼、馬六甲、泰國和緬甸一帶的中國明清移民後裔。這些人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當地馬來人或其他非華人族群的影響。男性稱爲峇峇,女性稱爲娘惹。
中國的移民既懷念老祖宗的華族文化,又受當地文化的感染,同時殖民者又帶來了英國、荷蘭等地的文化,這些元素雜糅在一起,便形成了別具風情的娘惹文化。
這個The Intan裏的櫃子便可以看出來多種雜糅的元素。
這個櫃子的結構和樣式爲英國、荷蘭流行的設計。
櫃子上有中式的鳳凰、麒麟和牡丹花圖案。
镂空制作則是參考了馬來民族的花樣。
在這個櫃子中,擺的是娘惹瓷器。娘惹瓷爲土生華人專程從景德鎮定制的粉瓷,它的特點是多用中國傳統圖案裝飾,色彩濃郁,頗具熱帶風情。在晚清時期,峇峇多在外經商,娘惹于南洋持家。她們爲了彰顯排面,特意從景德鎮定制這些別具一格的娘惹瓷。
新加坡著名陶瓷藏家韓槐准先生在《南洋遺留的中國古外銷陶瓷》言:“景德鎮燒造客貨細瓷,遺留在華僑故家者極富,尤以同光二代之五彩瓷占多數。因過去華僑富有之家,多備各種細瓷,置于家中。每逢任何慶典請宴時,用爲馔器,以表豪華”。
這些娘惹瓷器中,有這樣一只特殊的瓷器,被擺在了最引人注目的位置。這只娘惹瓷背後,有著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
這只瓷器的原主人是The Intan的館長Alvin的朋友——一名富有的印尼華僑。Alvin在去這位朋友家做客時,看上了這件瓷器。他花了好幾年的時間軟磨硬泡,才成功說服朋友把這件瓷器交到他的手裏,擺到The Intan博物館最好的位置上。
十分遺憾的是,後來這位印尼華僑在度假時遇到了火災意外,不幸離世。而就在他故去的前一天,他還特意利用轉機的機會來到新加坡的The Intan。當他看到看到這件自己家珍藏的瓷器被好好保管,即開心又安心。
Alvin說,不管其他藏品有多麽昂貴,這件瓷器在他的心中,永遠是最重要的一個寶貝。因爲裏面凝結著一個家族的文化、朋友的囑托、與開辦博物館的初心。
Alvin說,不管其他藏品有多麽昂貴,這件瓷器在他的心中,永遠是最重要的一個寶貝。因爲裏面凝結著一個家族的文化、朋友的囑托、與開辦博物館的初心。
除了瓷器外,The Intan裏面,還有很多代表娘惹文化的展品。在這個私人博物館裏,我們就像在短短的參觀時間內穿越時空,看到了一個小娘惹的一生。
未出嫁前,她愛打扮,愛看戲。
她最喜歡的一身搭配是薄如蟬翼的嫩黃色的卡峇雅(Kebaya娘惹上衣)和繁花似錦的紗籠(Sarong娘惹下裝)。紗籠是根據卡峇雅上繡花的顔色搭配的,透過外衫還可以看到裏面吊帶若隱若現的花紋。
她的梳妝台上擺著時髦的香水。
她去看戲時會帶上小巧玲珑的望遠鏡。
她還是一個愛吃零食的小姑娘。她喜歡和閨中密友一邊聊少女的心事,一邊在柚木茶幾上的槟榔盒裏,用一整套精致的器具取食槟榔。她們的陪嫁中也會放一套精美的槟榔盒。
槟榔盒裏會盛放槟榔片、槟榔葉、甘蜜、石灰、香草等。
除了槟榔盒之外,小娘惹們在出嫁之前,還要自己親手制作珠鞋。
珠繡制作的鞋子也是多元的娘惹文化的典型代表作。珠子遠渡重洋,從捷克而來;英國的流行圖案與新加坡的設計融爲一體,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珠鞋。
工廠生産制作珠鞋的珠子時,有一些珠子有切面,不是圓球形的,被工廠當做殘次品處理。後來,小娘惹們發現這些有切面的珠子會反光,繡在鞋子裏很驚豔,于是,這些殘次品珠子的價格水漲船高,後來,只有富人才能穿的起有閃光的珠鞋了。
繡好了珠繡鞋。
送過了過大禮的籃子。
戴了一身叮叮當當的首飾。
就到了出嫁的時候了。
紅木婚床上刻著文王百子圖,是長輩們贈與的美好祝福。
成親後,小娘惹逐漸學著當家。
她不僅要陪著孩子讀書。
還要學家裏家外的迎來送往。
土生華人走親訪友的時候,都要用精美的飯盒盛著點心去別人家,主人也會盛滿點心作爲回禮。小娘惹們這一輩子,不知道制作了多少盒點心送給別人。
左側爲娘惹飯盒,右側爲盛槟榔殘渣的容器
她們還會制作精美的娘惹糕招待客人,顔色越多,代表主人越重視客人。
THE INTAN的私房下午茶與五彩斑斓的娘惹糕
糕點會盛在珠繡制作的年糕盒裏。
時光飛逝,娘惹把頭發往後梳,開始當家了。
她的姓氏可以被放在門口的燈籠上了。不過,娘惹的習俗依然是男尊女卑,男左女右。所以,燈籠都是兩面的,一面爲公公的姓氏,一面爲婆婆的姓氏。
不管從門裏還是門外拍照時,呈現出來的效果都是公公的姓氏在左邊,婆婆的姓氏在右邊。
在燈籠下面,她望著門口,等著新一代的小娘惹嫁進這個家。
筆者桃子與THE INTAN的館長ALVIN的合照
The Intan裏有超過五千件的娘惹文化展品,而館長Alvin還在每天購買新的古董。Alvin除了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搜集古董之外,還會去土生華人移民較多的英國和澳大利亞尋找娘惹文化的痕迹。在大大小小的跳蚤市場裏,都留下了Alvin與世界各地的商人討價還價的身影。有的時候,他也會不小心買到假貨,這些假貨就會成爲Alvin給各大博物館講古董課的素材。
其實,並不只是昂貴的老物件才算古董,一張老照片、一枚古錢、瓶瓶罐罐等,都是古董。古董課大多是講解如何維護自己家裏的古董。Alvin與政府機構、各大博物館合作過很多公益課,這些獎杯就是他的娘惹文化勳章。
在這些獎杯的背景牆上,有著這樣特殊的兩幅畫。畫裏是嬌羞的小娘惹與英武的峇峇。
大家肯定認爲這麽重要位置的兩幅畫,一定是出自哪位名家之手吧?
其實,這是出自于聾啞兒童手裏的畫作,Alvin會手語,會定期給聾啞孩子上課。他把孩子們的畫作挂在獎杯的後方。他說,文化和藝術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這麽特別的私人博物館,也希望大家可以早點來新加坡親自一覽風情呀。